王忠良
(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北京 100023)
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该病患者发病时会伴有肘外侧肌肉压痛感和局部发热反应,在做出伸手、抓握等动作时会出现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局部封闭治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为常用治疗方案之一,该药可对细胞炎症因子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同时阻碍滑膜组织增生,促进组织修复,缓解患者疼痛,但封闭疗法远期复发率较高,患者的满意度较低,不利于预后恢复[2]。 中医认为,肱骨外上髁炎属“筋痹”“伤筋”等范畴,主因为患者肘关节和腕部关节长期的不正常活动致使肘部气血阻滞、 经络不通引起, 使得局部组织渗出、充血、纤维化、粘连甚至瘢痕化,继而引起疼痛症状[3]。小针刀具有松解局部粘连的肌腱、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患处组织动态平衡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4 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对象,将小针刀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联合应用,分析其对患肢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4 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5]中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患者主诉肘关节外侧疼痛,部分可伴有前臂外侧放射痛, Mills 征阳性。年龄≥18 岁;不排斥针刀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近期存在封闭治疗史;合并风湿、类风湿等关节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 其中,观察组男20 例,女17例;年龄30~57 岁,平均年龄(43.84±5.13)岁;病程5~36 个月,平均病程(20.59±6.48)个月;病变位置:左肘10 例,右肘27 例。 对照组男22 例,女15 例;年龄30~60 岁,平均年龄(44.01±5.16)岁;病程5~40 个月,平均病程(21.02±6.51)个月;病变位置:左肘11 例,右肘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对照组患者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322,规格:2 mL:40 mg)5 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88, 规格:1 mL)1 mL 封闭治疗。于患者肱骨外上髁压痛处标记注射点位,使用5%碘伏和75%医用消毒酒精对注射点位进行无菌处理。于标记点位刺入封闭针, 封闭针位置抵达骨膜后,向后退出0.5 mm 后再注射混合液2 mL,再以标记点位为中心,于点位上下左右倾斜60°各注射0.3~0.5 mL 混合液,让混合液弥散到肱骨外上髁肌筋膜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治疗:(1)封闭治疗。对患者上肢局部进行常规消毒、麻醉。(2)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前臂旋转90°置于手术台上,确定患者肱骨外上髁骨凸出位置,使刀口线平行于患者前臂纵轴、针刀垂直于肱骨外上髁骨,将针刀快速刺入皮肤,再缓慢进针至肱骨外上髁骨面,行纵向疏通和横向剥离3~5次。 (3)确定患者肱桡肌、伸肌总腱和桡侧副韧带的黏连点,将针刀平行于肱骨的纵轴、垂直于骨面刺入,行纵向疏通和横向剥离, 待有明显松动感后退出针刀。 两组均仅治疗1 次。
(1)治疗效果和短期复发情况。 于治疗后1 周判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标准制定。 压痛、疼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退,肘部活动正常记录为治愈;疼痛感有所缓解,肘关节可小范围活动记录为好转;疼痛感明显或出现加重现象, 肘部活动受到严重阻碍记录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采用电话、微信或复诊方式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3 个月的炎症或粘连复发情况。 (2)疼痛程度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3 d 和治疗后6 d,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进行评估,总分1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3)肘关节功能状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使用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8]评价患者肘关节功能状态。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日常活动能力、活动范围及稳定性4 个方面,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肘关节功能状态越好。(4)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于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晕针)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短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治疗效果及短期复发情况对比[n(%)]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d,两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治疗后3 d 明显下降,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后3 d 比较,bP<0.05。
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 值P 值组别6.74±1.02 6.81±1.11 0.282 0.778 6.37±1.31 5.02±1.05a 4.891 0.000 2.15±0.68ab 3.75±1.01ab 7.993 0.000 VAS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6 d
治疗前,两组患者Mayo 肘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两组Mayo 肘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Mayo 肘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患肢Mayo 肘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患肢Mayo 肘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 值P 值组别18.18±2.58 17.98±2.97 0.309 0.758 34.98±2.98a 30.94±2.74a 6.070 0.000 12.84±2.34 12.71±2.48 0.231 0.817 20.04±2.10a 16.46±2.51a 6.654 0.000 7.78±1.98 7.48±1.85 0.673 0.503 16.14±1.35a 14.06±1.85a 5.524 0.000 4.58±1.12 4.31±1.28 0.966 0.337 7.54±1.04a 6.33±1.83a 3.496 0.000疼痛治疗前治疗后1 周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前治疗后1 周活动范围治疗前治疗后1 周稳定性治疗前治疗后1 周
仅观察组出现晕针1 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其余患者未出现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9)。
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主要是由于患者肘关节长期处于劳累状态下导致的桡侧腕短伸肌受损,继而引发局部炎症、瘢痕和粘连[9]。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为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可有效缓解相关炎症表现,但长期使用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故在治疗时多为仅使用1 次或小剂量2 次,治疗预后欠佳。因此,需积极探寻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肱骨外上髁炎不外乎在于局部经筋急慢性损伤、失养等,加之患者肘关节受到寒邪等入侵,阻塞周围经脉的血液流动, 造成肘关节局部缺血,引起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故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多项研究指出,小针刀可通过松解粘连部位,改善血运,提高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效果[10]。 本研究将小针刀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进行联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短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短期复发率。 分析原因为,封闭疗法可以加速炎症清除的效率,加之小针刀可松解粘连的肱骨外上髁的周边组织,降低血管受到的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在短期内增强炎症抗性,两种方式联合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故提高疗效。研究认为,无菌性炎症病灶周围存在一层类似“保护膜”的组织,将其彻底破坏可影响远期疗效,而小针刀能从根本上消除肌筋膜和结缔组织之间的黏结,破坏“保护膜”,缓解肘部周围血管和神经受到的压迫, 利于病损的伸肌总腱组织修复,从而降低远期的复发率[11]。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 d,观察组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3 d 对疼痛改善不明显,考虑为小针刀进行组织松解切除较大,患者治疗后需要时间恢复,导致治疗后3 d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 但在治疗后6 d,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对于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封闭治疗方案。进一步分析为, 联合治疗增强改善了局部营养供给状态,使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从而助于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症状明显减轻。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周Mayo 肘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分析为小针刀在松解黏连组织时产生的创伤能够刺激肌肉触发创伤修复机制,即治疗后的休息期间,创伤处的血液循环增强,桡侧腕短伸肌组织得到修复,从而大大改善了患者肘关节活动能力。 另本研究可见,治疗期间仅观察组出现1 例晕针,其余患者未出现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针刀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方案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小针刀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提高临床效果, 降低短期复发率,减轻患者疼痛,同时可提高患者患肢的肘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但本研究选取样本数量有限,未深入统计远期随访数据,研究存在一定缺陷,日后应进一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