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3-12-19 08:35张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张静

【摘 要】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程群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但因其背景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语文本位,采用情境创设策略、语言品悟策略和情感升华策略,有效提升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革命文化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语文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体现育人过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价值,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40余篇课文循序渐进,巧妙分布在各个学段,涵盖了多种文体、多个年代、多样人物和多元主题,其中第一学段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具体分布见表1: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描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能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和自信。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时代与革命年代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因此,他们很难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那些人和事并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对教师来说,由于缺少对主题内容和文化内涵的深入解读,在教材的把握上容易“重道轻文”,让课堂失去了“語文味”。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语文本位,采用情境创设策略、语言品悟策略和情感升华策略,有效提升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一、情境创设策略:补充背景资料,缩短时空距离

(一)借助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朱德的扁担》时,学生对朱德和红军了解不多,对井冈山、茅坪的了解几乎为零,本篇课文也没有编排插图。如果完全不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晦涩难懂,也提不起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和家人一起搜集井冈山、扁担的图片,了解扁担的具体用途,听一听朱德的小故事。课上,师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再适时介绍井冈山军民和敌人巧妙周旋的小故事。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被激发,不再觉得课文难读,也能深刻体会到当时红军生活的极度艰难。

(二)依托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大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就更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适时引入图片、视频等资源,化抽象为具体,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为了让学生理解“会师”,教师出示红军会师路线示意图,并补充当时的背景:1927年,毛主席带领一支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同志带着另一支队伍也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这就是——会师。教师相机播放两支队伍在井冈山会师时激动人心的影视片段。通过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受了会师场面的壮观和喜悦。同时也为学生阅读同一历史时期或者同类型的文本做好了铺垫。

二、语言品悟策略:立足语言文字,力求言意兼得

(一)紧扣语文要素,设定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均为革命故事,文本的故事性、情感性强,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学习内容提示,教师可以将“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作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倾听讲述,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学习词语的正确搭配方式,引导学生聚焦挑粮的场景;通过创设情境,尝试再现场景,学做小小解说员讲述故事。聚焦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着眼“阅读并学习讲述”这一学习内容和能力点,紧扣语文要素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聚焦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往往通过细节化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在课堂上,仅仅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是不够的,要将文本的语言形式和人物内在的精神力量结合起来,将落实革命文化教育与语文要素有机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聚焦关键语句,感悟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渗透红色基因,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深度融合。《朱德的扁担》一课中,体会朱德以身作则的精神是一个难点,如果将其与落实“学习词语的正确搭配方式,积累动宾短语”这一语文要素深度融合,教学时就可以帮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教学中,教师出示学习任务: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朱德同志是怎样挑粮的?找一找相关语句画出来。引导学生在交流后聚焦朱德挑粮的场景,并结合教材后的习题,给词语找朋友完成“连线配对”,进而发现这三组短语都是由“动作+事物”组成的,再指导学生用上这几组短语,描述挑粮的画面。从引导学生圈画相关词句到发现短语之间的规律,从感受朱德同志的外貌描写到体会到其以身作则的崇高品质,教师为学生学习语言形式和体会人物形象之间搭建起了具体的学习支架。学生在习得语言、积累句式的同时,深刻感悟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不怕困难的品质。

(三)巧抓文本空白,激发内心共鸣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叙述中不少都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处给予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是深化体验的切入点。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其对文本的感受,也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在教学“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留白处思考并交流:在挑粮路上,红军战士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联系语境,想象当时的重重困难。有的学生说:“冬天,大雪纷飞,路上结了厚厚的冰,一不小心就可能重重摔倒在地上。”有的学生说:“倾盆大雨的天气里,红军踩着坑坑洼洼的小路去挑粮,全身都被淋湿了。”还有的学生说:“挑粮的路上,随时可能遭到敌人的埋伏,一不小心可能就没命了。”……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红军挑粮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将学生带回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再融情入境,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去挑粮”。在交流中引发学生内心共鸣,将身心体验和言语实践巧妙结合在一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又感受到朱德的伟大形象深深影响了每一位红军战士。

三、情感升华策略:练习讲述故事,强化情感体验

(一)选用语言,渗透情感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语言独特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师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指导学生讲好特定的画面,能加深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把握更加准确贴切,他们讲述起来也会更顺畅生动。课文第三段中,朱德同志挑粮时的动作“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等生动写出了朱德以身作则、和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圈画并对照这几组动宾短语,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这组词语,通过同桌“合作学讲”这一支架,搭建故事讲述的框架,激活学生内在的语言机制,从而走进故事的情境,内化文本语言,描绘挑粮艰辛的场景,为讲述完整的故事做好准备。

(二)合作展示,表达情感

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层面的目标。教师通过出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朱德的扁担”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聚焦红色陈列物,设计了这一具体任务情境中的活动“学当小小讲解员”。在出示“朱德的扁担”的图片时,教师深情讲述:同学们,这根写着“朱德的扁担”的扁担一直珍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根扁担的来历,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讲解员,讲一讲这根扁担的故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讲述的实践中,从讲述关键语句到段落,从讲述段落到完整故事,借助情节串起故事,在前后勾连中整体把握故事。之后通过师生评价、教师示范讲述、同伴合作示范等方式,给学生独立讲述故事提供了范例,在“自己练说”和“角色练说”的交互中,学习讲述故事,在讲述中感受革命领袖的精神和情怀。

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在统编版教材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立足学生本位,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准确把握“阅读价值”,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内容理解,扎实落实语文要素,逐步从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中汲取能量,将红色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林玉莹.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事”“形”结合教学例谈[J].小学语文,2022(11).

[2]李吉銀.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J].教育视界,2021(20).

[3]姚赛巾,金立义.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的“变”与“不变”[J]. 教育视界,2021(20).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