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实录

2023-12-19 15:53张艳芬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月光曲海面曲子

张艳芬

一、引入新课畅谈理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月光曲》。

师:课文都已经读过了,我请三位同学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对《月光曲》的了解,可以是通过课文了解的,也可以是课外了解的。

生:《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

(师板书:贝多芬)

师:这是乐圣贝多芬1801年创作的一首流传两百多年的著名钢琴曲。

生:传说《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故事,与一个盲姑娘有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月光曲》。

师:这个传说与一位盲姑娘有关。(板书:盲姑娘)

生:《月光曲》是贝多芬在一个月光照耀下的清幽的夜晚临时即兴谱写成的。

师: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有感而发,即兴谱成的。

二、概说曲中事

师:是啊,这篇课文事关一首流传百年的钢琴曲,事关一个盲姑娘。这样的课文必定是有故事的。同学们,初读你能看到一段美丽的传说,再读你能听到一首美妙的钢琴曲,接着读你能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怀。同学们读了几遍?

生:三遍。

生:两遍。

师:我先来考考大家。黑板上有三个关键词,请你用这三个关键词概括地说一说这个美丽的传说。

生:贝多芬到外地演出,晚上散步时听到茅屋里有人弹自己的钢琴曲,他走进茅屋发现弹琴的是个盲姑娘,贝多芬就给盲姑娘弹了一曲。没想到,盲姑娘一下子就听出来他是贝多芬,贝多芬又给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钢琴曲《月光曲》。

师:美丽的传说,大家都看到了。美妙的钢琴曲在哪里呢?

三、联想曲中调

1.提出疑问读懂联想

师: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使兄妹俩陶醉的《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是什么样的呢?我怎么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找到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呢?

生:写了。就是第9自然段写的。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大家听一听,看这一自然段写没写《月光曲》的节奏和旋律。

(师指名读)

师:写了吗?

生:写了。

师:再读读看,这个自然段明明写的是月光和海面的变化啊,哪里有《月光曲》的节奏和旋律呢?

(生迷茫)

师:写乐曲的节奏不应该是“低沉婉转”“高亢激昂”这样的词语吗?

生:这里写海面和月光的变化就是在写《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從课文里写的月光和海面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是吗?

生:是的。

师:旋律和节奏一定是有变化的,一会儿这样的,一会儿那样的,那你能不能先把这个自然段很有条理地读出来。一边读一边告诉大家,哪些是第一部分,月光是什么样的;哪些是第二部分,月光是什么样的,海面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又是第三部分,月光是什么样的,海面又是什么样的。

(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请大家看第9自然段的第2、第3两句话,这里写的是月光和海面最初的样子,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银光。

师:月亮刚刚升起,我们概括为“月亮初升”,可以吗?

生:可以。

师:海面上的情景,请你概括。

生:微波粼粼。

师:请你把这两个词语写在黑板上。谁继续汇报?

生:接下来是这样的,请大家看第4、第5两句话,这时候是月亮越升越高,海面上刮起了狂风,卷起了巨浪。

师:好的,请你补充两个词。

生:月亮升高,狂风巨浪。

师:“狂风巨浪”这样的用词不够生动,海面上狂风卷起巨浪,你把词改一改。

生: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师:写到黑板上,继续。

生:接下来是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像他们俩那样,提炼两个词语。

生:海面上波涛汹涌。

师:月光呢?

生:月光照耀。

师:好的,写到黑板上。月光和海面的变化现在我们梳理出来了,那么,你们刚才说的《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在哪里呢?

生:黑板上现在写出来的就是旋律和节奏啊!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海面上微波粼粼的旋律和节奏应该轻柔舒缓。

师:微波粼粼的海面、缓缓升起的月亮,此情此景确实与轻柔舒缓的钢琴曲更搭,把“轻柔舒缓”写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第二部分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时的旋律和节奏应该是有重音,节奏很快的那种。

师:找一个合适的词。

生:铿锵有力。

师:重音体现出来了,节奏的快慢没表达清楚,再想想。

生:明快有力。

师:重音、节奏变化都表达清楚了,写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第三部分“月光照耀”和“波涛汹涌”应该就像是一首歌曲里的高潮部分,重重的、很高亢的那种。

师:意思有了,用词还得再推敲。

生:激情澎湃的那种,就像交响乐那样的。

师:送你个词,“雄浑激昂”可以吗?写到黑板上。(板书呈现)

轻柔舒缓(月亮初升   微波粼粼)

明快有力(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雄浑激昂(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第9自然段,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听,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字里行间有没有写《月光曲》节奏、旋律的变化。

(生读)

生:写了,就是海面和月光的变化。

师:对呀,明明写的是海面和月光的变化,为什么大家说是《月光曲》旋律、节奏的变化?

生:《月光曲》是真的,海面和月光的变化是假的。

生:海面和月光是兄妹俩想象的。

师:也就是说,他们耳朵里听到的是贝多芬弹的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明快有力、时而雄浑激昂的钢琴声,眼前出现了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这样的画面,是吗?

生:是的。

师:这样的画面真实存在吗?

生:不是。

師:不是真实存在,那是什么呢?

生:那是他们的联想。

2.指导朗读感受旋律

师:既然从课文中读出了《月光曲》的旋律和曲调,我们再来读一读第9自然段,尝试用语音、语调来表现《月光曲》旋律的变化,你们自己先试一试。

(生试读)

师:谁来试一试?我们降低一点难度,你先读月亮升起的部分。

(生试读,师分三部分指导读完。)

师:现在我们把三部分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旋律的变化啊,看大家能不能让老师陶醉在读书声中。

(生配乐朗读第9自然段)

四、梳理曲中情

1.追因思考理解感动

师:贝多芬在茅屋里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即兴创作出这样著名的作品呢?我们得走近莱茵河边的那间小茅屋。一起来到那个秋天的夜晚,走到莱茵河边,和贝多芬一起在月下散步。贝多芬在哪里?

生:找一个会弹钢琴的。

师:你正在干什么?

生:散步。

师:月色朦胧,小路幽静,走着走着,咦,那是什么声音?

生: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师:弹的是谁的曲子?

生:“我”的曲子。

师:你的哪首曲子?

生:《命运》。

师:弹的是你的曲子呢!弹的可是你的曲子啊,那该是个有缘人吧!

生:去看看。

师: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听到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指一女生读)

生: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师:一个男的说——(指一男生读)

生: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师:姑娘说——

生: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贝多芬,寥寥数语,你可以听得出来,这是一个——

生:懂事的姑娘。

师:是啊,那一个“随便说说”,真的是随便说说吗?分明是——

生:向往已久。

师:这是一个——

生:热爱音乐、心里有个音乐梦的姑娘。

师:是啊,那一句“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是真的渴望啊!这还是一个——

生:善良的姑娘。

师:明明十分渴望,明明万分热爱,为了哥哥,宁愿不听。此刻,你的心里——

生:有一点感动。

师:把“一点感动”写到黑板上,大家也把这四个字写在书上。正是这样的感动让贝多芬推门走进茅屋。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看着钢琴前坐着的那个盲姑娘,你心里——

生:十分同情。

师:那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原来是个——

生:盲姑娘。

师:盲姑娘啊盲姑娘,你看不见键盘,练琴——

生:该是多艰难啊!

师:盲姑娘啊盲姑娘,你看不见曲谱,练琴——

生:全靠自己记忆。

师:贝多芬,此刻,你心里——

生:十分感动。

师:写到黑板上,同学们也把这饱含感情的四个字写在书上。

师:正因为十分感动,所以你决定——

生:为她弹奏一曲。

师:所以,你说——

生: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师: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当你听到盲姑娘喊出你的名字时,你心里——

生:十分激动。

师:让你激动的是——

生:盲姑娘凭一首曲子认出了“我”,足见她对音乐的热爱。

师:让你激动的是——

生:盲姑娘对音乐一定是非常有见识的。

师:见识换成见地。所以,你决定——

生:再为她弹奏一曲。

师: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生: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师:为什么要再弹一首?

生:因为同情,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见地。

师:此刻,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彼此已经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知音了,所以贝多芬才要再弹一曲。

2.线索梳理理解曲中情

师: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出示)

琴声一开始轻柔舒缓,如同他

;一会儿琴声变得明快有力,像是在述说他                 ;一会儿琴声雄浑激昂,好像在向人们诉说他                       。这曲子就是《月光曲》。

五、理解曲中魂

师:同学们,任何艺术创作都不是空穴来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创作者生活经历的述说,又是创作者生活感悟的表达。正如贝多芬这样,人有情,曲方有魂。再给大家听两段音乐,看你能不能听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

(师播放两段音乐)

生:第一段音乐表达的是内心的悲伤,让人听了想流泪;第二段音乐是很欢快的那种,还能听到虫子的叫声,好像虫子在开演唱会一样。

师:人有情,曲有魂,艺术之美在于真情,在于善良。这才是艺术真正的魅力。下课!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月光曲海面曲子
海面床,轻轻摇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第六章 邂逅“胖胖号”
有风吹过
月光曲
吹曲子
月光曲
海面上的“一千座埃菲尔铁塔”
“传说”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