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下三下教材整体审视及教学建议

2023-12-19 15:53施于红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花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

施于红

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教材,正确地把握、运用好教材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唯有泡好了“教材解读”这道“功夫茶”,方能精准地品味到统编本教材的“醇香”,真正让“好教利学”的教材在课堂中生根开花结果。本文以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角度谈谈对教材的整体审视及教学建议。

一、课标引领,认识思维,走近思辨

2022年版课标对“思维能力”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两个概念作出了表述。

1.思维能力

2022年版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该任务群是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从概念表述中我们明晰:思维能力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则对接思维能力,突出了思辨特性,指向思维主导下的阅读与表达,集知识掌握、价值观形成和思维发展于一体。

二、任务群下,整合教材,规划内容

结合课标,我们又了解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二学段学生规定了如下学习内容:

(1)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

笔者将以上学习内容概括为科学短文、智慧故事、生活问题三类。依据这样的分类来审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可整合如表1。

當然,这册教材在其他单元中,还不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探究以实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如第一单元的《昆虫备忘录》、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第三单元的《纸的发明》《赵州桥》,第五单元的《宇宙的另一边》、习作“奇妙的想象”,第八单元的《方帽子店》。加上各单元词、句、段运用的用心设计,让我们感受到编者想方设法通过文本及教学内容,采用观察想象、比较推断、质疑讨论、辨别辨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可以说,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真是“无处不思维”。

三、着眼素养,立足教材,发展思维

1.阅读·发现·表达——让思维在水到渠成中悄然绽放

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阅读是学生关注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思维产生与发展的摇篮。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并相机引导,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自主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情境创设等手段,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点燃学生思维意识的火花,给予学生思维的启迪,让学生的思维努力向高阶发展,从而助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观察·发现”为人文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细心观察下的各种发现。《花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不同的;《蜜蜂》通过作者的留心观察和实验,发现蜜蜂拥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的作者则通过认真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本单元的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体会观察的乐趣,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以《花钟》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学习导语”“导入新课”“初读感知”“朗读积累”四个教学环节。通过圈画关键信息了解第四单元的学习任务、语文要素及学习方法;通过解读课题《花钟》,初步体会自然界的奇妙,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向(花钟是什么?花钟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是怎么种的?这是“观察”,是“发现”,还是“发明”?)引领学生思考;在开启思维之旅的同时学习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最后画一画花钟,并摘录课文描写鲜花开放的语句,写在自己画的花钟边上,再次口述自己的花钟。

教学中,笔者通过初读、默读、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做足铺垫,再以奇妙的花钟激趣,以“花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思考,最后主动地、创造性地表达所思所悟——口述自己的花钟。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思维在水到渠成中悄然绽放。

2.思考·辨析·讨论——让思维在互动交流中自然生发

只有交流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思考是交流的前奏,辨析存在于交流的各个阶段,讨论是交流的外显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交流的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带着思考阅读)、与教师交流(辨析中问答)、与同伴交流(讨论中表达观点)。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思维突破限制,也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开放、更多元,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交流中自然生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织单元内容,安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则寓言故事。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文体也丰富,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文体、内涵丰富的文本,是学生展开阅读与思辨的良好载体。

都说寓言是“小故事大道理”,是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很好的载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个单元专门编排寓言,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辨析、讨论等形式,对寓言的特点及寓言阅读的好处进行总结梳理。切忌将道理与故事剥离开来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道理的理解上,而忽视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在导入环节笔者这样设计:“你们见过陶罐和铁罐吗?这两种罐子你们喜欢哪种呀?同桌间说说各自的理由。”初读环节,笔者又安排了观察第一幅插图并和同伴分角色朗读,读完同伴间议一议喜欢谁,为什么。明理环节,再次结合文中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为什么只剩下陶罐了,想对铁罐说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将课后的《北风和太阳》与《陶罐和铁罐》进行对比阅读,说说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引导学生或联系生活,或通过观察体会,或结合学习经验,进行思考、辨析、讨论,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此时,教师只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学生会获得真实的学习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思考的价值意义后,思维内驱力得以激发,思维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3.质疑·探究·应用——让思维在生活实践中熠熠生輝

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应用的学习情境。将教材阅读与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语言实践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六、七、八单元都不乏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好文本。第六单元以“多彩童年”为主题,展现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观察、发现、体会身边的趣人趣事,并结合单元习作“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第七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安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启迪学生“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感受到“奇妙的世界”就在我们身边,应乐于发现,善于发现。教学时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入手,结合文本,交流自己的发现(鼓励表达不同之处)。而后问题引导:这些文章都是通过哪些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学习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为习作应用做好铺垫。第八单元的《方帽子店》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质疑范例,引导学生从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的不同态度,从而思考、体会质疑、创新、敢于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性。

笔者整合了三个单元的生活问题,将思维要素融入其中,并设计相关问题情境,积极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见表2)。

无论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需求,或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还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思维能力已然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如何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取决于我们语文教师是否能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视角下深入地解读教材,正确地运用教材。因为教材是新课标的理想代言,也是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更是语文学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努力站在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深入地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开展思维实践活动,积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临安区西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花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
花钟
花钟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花钟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