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探究

2023-12-19 04:36:55陈莉陈孟琦刘颖向晓莲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3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阅读推广发展路径

陈莉 陈孟琦 刘颖 向晓莲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2AHXHB06)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莉(1989—),女,安徽宣城人,安徽省图书馆馆员;陈孟琦(1985—),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省图书馆馆员;刘颖(1990—),女,安徽庐江人,安徽省图书馆馆员;向晓莲(1978—),女,安徽巢湖人,安徽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摘要]当前,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作为专业性志愿服务的重要构成,获得显著发展。公共图书馆既是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组织方,又是服务提供方,志愿者既是志愿服务提供者,又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文章基于用户需求与能力提升的双向视角,阐述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涵与类型,分析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成效和问题,并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与职能,提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管理“大平台”+志愿者“小前端”+“价值共创、合作共生”,为公共图书馆阅讀推广志愿服务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路径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作为志愿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获得显著的发展[1]。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既是社会对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时代特征[2]。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志愿服务管理作为评估指标正式纳入评估要求。志愿服务由此成为图书馆贯彻国家标准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服务绩效的指标[3]。目前,公共图书馆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经过十多年的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基本建立了志愿服务组织或团队,开展了多种类型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然而,志愿服务开展的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也亟须进一步推进,由此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关注志愿者的规模增长,更要注重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

现阶段,学界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可操作性的路径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文章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与职能,提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管理“大平台”+志愿者“小前端”+“价值共创、合作共生”,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提供发展思路。

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涵与类型

图书馆开展的以促进阅读或拓展阅读服务为目的、以活动为形式的新型服务,被称为阅读推广。我国公共图书馆定级评估标准也采用“阅读推广活动”[4]。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回应社会需求而设立的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在21世纪获取新的认知、开始新的实践探索之一[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6]。也就是说,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种重要服务形态,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一种是包含关系。从工作类别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包含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另一种是交叉关系。从参与工作主体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存在交叉关系。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内容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成果既具有相似点,又具有内容交叉之处。安徽省发布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对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义为: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开展或参与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行为[7]。文章对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从更广范围进行界定,包括公共图书馆能够提供的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相关联的全部志愿服务活动。也就是说,文章对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前提下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含义理解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者等群体组织开展或参与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

文章根据文献总结归纳,从独立属性、活动性质、服务对象三个角度来界定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活动实践类型:从独立属性角度来说,其分为独立设计运营型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依附型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合作型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从活动性质角度来说,其一般可分为讲座培训类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图书服务类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专业服务类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从服务对象角度来说,其分为一般群体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特殊群体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成效

(一)志愿服务文化和精神逐渐融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目前,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吸纳更多志愿者,为用户提供多样化阅读推广等专业服务。公共图书馆既为馆员志愿者在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提供积极作为的机会,也为社会志愿者提供文明实践平台。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诸多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了“读者优先”的用户服务理念,营造了“志愿服务人人做”的文化氛围。由此,公共图书馆也形成一些特色化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例如:金陵图书馆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使志愿服务内容呈现专业化、特色化,包括朗读者志愿者、阅读推广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首都图书馆通过项目化设计,打造“导阅书香”咨询导航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内容。这是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融入志愿文化和精神,在充实文化内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

(二)志愿服务专业人才日益充实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队伍

当前,公共图书馆顺应人口城镇化、老龄群体增多、儿童阅读需求量增大等趋势,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充实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伍,提升了服务能力,扩大了自身影响力,提高了社会认可度。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人力替代,而是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8]。从安徽省图书馆2022年组织开展的“安徽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情况调研”来看:安徽省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伍既吸纳有固定工作和经济收入的群体,也引进自由职业者与离退休人员等,并与高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展开合作。截至2022年3月,安徽省公共图书馆共计招募志愿者14016名,其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达2775名。可见,志愿者队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管理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目前,公共图书馆不断发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制订相关管理规范,促使志愿服务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孕育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安徽省发布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明确了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服务流程和绩效评估等要求[7],为安徽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不包括港澳台),有10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具有独立的文化志愿服务网站,或在网站主页上专设文化志愿服务栏目;有30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进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推广宣传;有2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通过网络公开招募志愿者[9]。安徽省图书馆2022年组织开展的“安徽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情况调研”数据显示,安徽省已制订志愿服务制度的公共图书馆比例达95.5%,内容涵盖志愿服务招募、时长认定、培训以及权利、义务等。

(四)閱读推广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品牌逐步运营成熟,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历年志愿服务项目评选名单中,每年都有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内容。例如:金陵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中构建起颇具特色的金图“阅美1+4+N”志愿服务体系,即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主线,在“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领下,组建“阅美”志愿服务队,贯穿“阅美四季”,开展“领读金陵”“导阅金陵”“阅动金陵”“爱暖金陵”“法润金陵”“心享金陵”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0];首都图书馆通过项目化设计,打造“导阅书香”咨询导航志愿服务项目及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内容;上海图书馆定期召开全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工作表彰活动,扩大自身在图书馆行业中志愿者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的社会美誉度。

三、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问题

从产生到迅速发展,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不断走向规范化,但从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来看,其仍存在一些不足:从用户需求视角来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定位不够精准;从能力提升的视角来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特色实践与品牌运营不足,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智慧化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一)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定位不够精准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定位不够精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提供的内容与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内容区分不明显,且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界定不清,导致两者的社会辨识度不高。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非公共图书馆专业人员成为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主体,未经培训的志愿者直接面向服务对象提供知识和信息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且志愿者之间无法共享信息,服务存在重复性。可见,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定位不够精准会给被服务对象或公共图书馆带来负面影响,使公共图书馆陷入服务“低质量、低匹配性”困境。

(二)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特色实践与品牌运营不足

一方面,符合自身特点、行业特色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实践不足,存在部分志愿服务项目同质化、志愿服务岗位一般化、志愿服务队伍来源同一化的问题,且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通常围绕基本服务,在参考咨询、典籍传承、残障人士阅读服务、未成年人课外阅读、文化敬老助老服务方面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策划与品牌运营能力有待提升。相较于其他行业,部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管理较为分散,缺少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与项目运作管理,没有形成特色品牌,提质增效意识有待增强,新媒体宣传推广力度有待提高,这不利于打造有质量、有特色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

(三)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在项目需求调研、设计、执行和评估等环节尚未形成明确的规范和要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服务覆盖面较广、人员紧缺等,志愿者大量加入并参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有效性较难确定,其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与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关联度高,志愿者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服务的技能与要求,因此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性服务内容,亟须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组织化管理。

(四)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智慧化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现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管理方式有待改进,管理智慧化研究与应用有待加强。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也亟须发展与革新。然而,从网站等平台调研可知,公共图书馆或采取现场招募登记、纸质签到,或使用志愿汇App,或利用中国志愿网,或通过自建平台等方式进行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公共图书使用志愿服务平台的比例较低,志愿管理平台不统一,这导致志愿服务资源难以集中使用与管理。对公共图书馆而言,缺乏具有公信力的信息宣传、志愿者招募统一平台不利于其持续积累志愿服务队伍资源优势。对阅读推广志愿者来说,其缺乏快捷的渠道获取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招募需求等重要信息。

四、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基于用户需求与能力提升的双向视角,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与职能,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管理“大平台”+志愿者“小前端”+“价值共创、合作共生”。

(一)建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管理“大平台”

当前,公共图书馆需要建立起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管理的“大平台”,做好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者、资源调度与使用者、基础服务的提供者等角色,通过进一步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确定运营规则以及实施标准化与特色化管理、数字化治理等,提升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赋能志愿者,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1.文旅融合发展

2019年以来,我国全面开启从“文化志愿服务”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设的新阶段。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弘扬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文化,践行自身的使命,发挥服务的价值。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养分,吸纳成熟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推进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文化赋能。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地方旅游景点,设计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面向用户定制推荐研学旅游路线、主题图书等。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发挥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例如,合肥市长丰县的“马郢计划”,将文化旅游志愿服务贯穿于“助学、助农、助村”三大方面的项目,创立马郢乡创学堂和马郢乡旅合作社,完善乡村旅游规划、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等,为乡村整体发展赋能,并开展微心愿等图书馆主题活动,为乡村儿童教育赋能。另外,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之间、不同公共图书馆与旅游景点之间通过资源互通、经验共享、政策互认、能力共育、活动联办、事迹联展等方式,也可以推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品质化提升。例如,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等七城共同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共建计划”,推动七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2.平台标准化发展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标准化即“结合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特性,运用标准化的科学原则和管理方法,对志愿服务实践中出现的常态性和重复性活动进行归纳、评估、总结,形成规范化文件及管理体系,并实施、评价、优化标准的过程”[11]。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开始探索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标准化,并取得一定成效。公共图书馆要想实现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标准化发展,就要深入研究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涉及的各项业务,从活动概况、活动特征、活动受众和活动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并通過梳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有效匹配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形成一套体现专业要求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规范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考核评价、服务记录、志愿者权益保护等工作流程,切实做好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安全指导、风险防控等标准化管理。

3.组织运营与特色化发展

第一,“项目运营+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管理与运营水平。按照“收集需求—策划项目—实施服务—总结提升—深入推进”等流程,公共图书馆应理顺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业务流程、服务资源、目标人群、绩效评估等,推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从活动到项目”的发展,并健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运营指标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集中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让志愿者发挥特长,参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例如,东莞图书馆主动吸纳、整合读书会组织,制订规章制度,以图书馆为依托建设“东莞阅读联盟”,与社会各界协作举办各类读书会,拓宽全民阅读的发展途径,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第二,“特色化+志愿服务”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打造具有特色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与品牌。公共图书馆要想精准界定自身职能服务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定位,打造具有特色、价值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就要挖掘特色馆藏资源、特色馆员服务、特色阅读空间服务等内容,提供特色化借阅服务相关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文献收集、整理、保存相关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以及与社会教育有关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等。例如:佛山市图书馆推出邻里图书馆项目,形成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特色化形式,以拥有阅读基础的家庭为单位、以图书馆公共藏书资源为支撑、以邻里关系为纽带来构建志愿服务体系[12];安徽省图书馆推出夜读空间志愿服务项目,以空间为服务载体,为用户提供一个夜间阅读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6月,该项目共计181名志愿者参与夜读空间志愿服务。

4.平台治理数字化发展

在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是推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数字化治理的重要路径。公共图书馆应借助数字赋能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需求调研、项目构建、志愿者信息管理、评价考核、激励反馈等过程,形成具有使用与开发价值的数据资源,搭建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数字管理生态系统,从而开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应用来满足用户对志愿服务基本信息的需求,并重新建构各主体间关系,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水平,运用“互联网+”方式,加大线上宣传力度,整合短视频宣传内容等媒体资源,更精准、更多元地对接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实现需求—宣传—管理—服务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智能化管理。例如,金陵图书馆2022年研发的“阅美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线上注册、线上打卡、累积时长、报名参与活动、申请服务证明等各类智慧化功能。

(二)搭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志愿者“小前端”

基于阅读推广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他们建立连接、合作,为用户提供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要精准对接服务对象需求,组建专业化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提供更具创新性、品质化、精细化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

1.用户需求分析对接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等特征,公共图书馆应时刻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通过专业志愿者、专业服务方式来准确地把握用户的具体需求,了解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意见,并整合需求与建议,落实到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工作中,设计适应不同群体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分类提供普惠性、公共性与品质化、品牌化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应鼓励志愿工作组织者与阅读推广志愿者进行对接沟通,了解志愿者在落实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需要改进的要点、建议,从实施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角度,总结服务经验,优化下一步工作措施。

2.阅读推广志愿者专业化发展

目前,公共图书馆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调动专业志愿者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引入更为专业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力量。一是公共图书馆应加强馆员培训,帮助馆员搭建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知识体系,增加专业储备,提升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开发与组织策划能力,并鼓励馆员通过开发馆藏资源,将特色馆藏资源提炼为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资源,设计具有自身图书馆特色的专业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项目。二是公共图书馆要招募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阅读推广志愿者,挖掘志愿者专长,鼓励他们参与并创新适合图书馆专业定位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项目,并引入专业化社会机构、学校、团体等志愿服务团队,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伍人才库,开展精准化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三是公共图书馆要面向志愿者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沟通、志愿服务管理能力、志愿项目管理等类型的业务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推进阅读推广志愿者专业化发展。

(三)构建“价值共创、合作共生”高质化与生态化发展路径

公共图书馆需要构建高质化、生态化发展路径,促使自身与志愿者融于统一生态体,实现“价值共创、合作共生”。

1.价值共创与高质化发展

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工作呈现精细化、品质化、精准化、价值化的特点,因此,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供给需要优化和调整。在政府主导下,个体志愿服务与组织化志愿服务共生于“人人争当志愿者”的环境,以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结构、关系、形态与机理。公共图书馆应通过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连接社会、组织、用户、志愿者,利用价值实践、政策引导和传递,将个体联结为社会整体,让服务对象获得更大的价值,由此引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导向。公共图书馆在“价值共创”中也可以突破信息壁垒,节约服务成本,打造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品牌,获取社会公众、其他公共图书馆的认可,使志愿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幸福最大化。

2.合作共生与生态化发展

在万物互联的共生时代,公共图书馆走向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成为必然。公共图书馆、馆员、阅读推广志愿者、阅读推广志愿社会组织之间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社会公益事业共同体,呈现一种平等、互补的协同共生关系。探索建立志愿者自组织、自协同、自赋能的管理形态,成为公共图书馆组织形式的重要补充。公共图书馆应当完善志愿者激励回馈制度,从志愿服务时长、服务人次、服务效果等方面精准评估志愿者的实际服务效能,完善志愿者评优表彰、信用激励、精神褒奖、物质回馈、关爱保障等各项激励措施,强化精神激励,让阅读推广志愿者获得成长,让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更具效率,让整个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更加生态化。

五、结语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功能应更具有时代性,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与阅读推广志愿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进一步探索更为高质、精准、专业、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路径,推动全民阅读,更好地履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彰显“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场所空间价值,通过有温度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推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比较研究[J].图书馆,2021(03):106-111.

[2]柯平,彭亮.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04):48-60.

[3]金武刚,穆安琦,刘一凡,等.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起源、类型与创新进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01):42-51.

[4]范并思.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03):4-14.

[5]肖鹏,肖九.李东来访谈:阅读推广之路的回望与展望[J].图书馆杂志,2022(03):4-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8-11-05)[2023-10-20].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8-11/05/content_2065662.htm?eqid=f349f1f4004366c700000004643b7f73.

[7]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EB/OL].(2021-01-25)[2023-10-20].https://std.samr.gov.cn/db/search/stdDBDetailed?id=BF4960B9667658D3E05397BE0A0A996E.

[8]陈洁,金武刚.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提供:关于《公共图书馆法》中“志愿服务”条款研究[J].图书馆,2018(04):7-11.

[9]王筱雯,王天泥.中国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良警宇.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9—202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10]金陵图书馆志愿者须知[EB/OL].(2021-07-01)

[2023-10-20].http://www.jllib.cn/fw/zyh/zyxz/

202003/t20200309_33867.html.

[11]熊唯,姚韦伟,邓希妍,等.志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标准科学,2020(07):10-15.

[12]屈義华,黄佩芳.佛山市邻里图书馆项目:缘起、路径与成效[J].图书馆论坛,2021(04):5-9.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阅读推广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6:07
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
读者协会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功能探析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58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2:37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