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刍探

2023-12-19 21:27夏婧婧李学锋
成才之路 2023年33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夏婧婧 李学锋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在党历经挫折、不断开拓中孕育而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中汲取育人的原动力,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情感凝结、精神激发和行为导向方面的功能。在实践中,高校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依托思政课“主渠道”,以历史主动精神“导人”;运用大众传播“主引擎”,以历史主动精神“引人”;构建校园文化环境“主旋律”,以历史主动精神“化人”;夯实社会实践“主场地”,以历史主动精神“塑人”。

关键词: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价值逻辑;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3-0037-04

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宝贵的资源,也是培养谱写中华民族新辉煌时代新人的精神财富。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高校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充足的精神养分。因此,高校在认知探索、学习研究、阐释宣传中不断挖掘历史主动精神的育人动能,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时代要求。

1.独立自主的自觉精神

清醒自知拨云雾,独立自主壮志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中国共产党正是以独立自主的自觉精神进行革命,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并在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中实现了本民族由精神的压迫到精神的解放的转变。“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而后,党以独立自主的精神与实践实现了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历史主动,开启了民族复兴之路。在漫漫征途中,党一直保持独立自主的自觉精神,守着初心和使命,主动锚定历史、认知现实、奋勇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3]以独立自主的自觉精神进行实践的壮举,是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展现。

2.坚定不移的理论精神

百年东海扬尘,“换了人间”!马克思主义改变并丰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是因为党的“能”,这里的“能”就是指党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把握精神主动的方向的体现。马克思曾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党主动以“批判的武器”来改造中国的社会现实,主动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中国式马克思主义与整个时代的同频共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党主动进行理论创新与创造,既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丰富,又注重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的突破式发展,正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

3.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奋斗精神

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把握历史发展之大势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中展现出历史自觉,以及在认知历史与开拓社会主义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自信,是党坚持站在人民的一边,从历史自觉到历史自信的行动逻辑。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散发着唯物史观的光辉,唯物史观把历史看作是“自然史的过程”[6],也把历史看作为“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过程[7]。历史主动精神既强调党对于历史规律客观性的把握,也强调党的主观能动性。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同样,历史自信的前提是历史认同。党的历史自信来源于百年党史的伟大成就与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始终不忘历史的主体,秉持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心而主动作为。党以这种历史自信更好地发挥历史主动,不断续写中华民族之光辉。

4.创新创造的探索精神

历史之创新创造,助时代万象之更新!历史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等,党正是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活动中凸顯历史主动精神。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创新,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也包含着创新。“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8]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不是照搬谁的模式而来的,而是在党主动的理论与实践创造中而生。百年风雨交迫的征程里,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9]。在新征程上,党将继续以清醒的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把握新时期的主要矛盾,以创新之动力为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

1.加强思想理论的引领,助力“树人”的导向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遵循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同时,也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是能动的社会主体。历史主动精神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10],即主体主动参与和改造世界,自觉地去认知和实践。当下,高校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其蕴含的“坚持真理、发展真理”所突出的辩证法精神,使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自身的人生发展联系起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认识规律、把握真理、主动作为。并且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将共产主义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

2.促进人格情感的涵养,强化“育人”的内部动力

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人民指向,包括主动为人民和人民的主动两方面。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亘古不变的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党坚持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根本动力。无论何时何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都未曾改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都从未动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1],党一直秉持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不断主动向前。新时代,在中国式发展的征途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引领时代新人,把不负人民的初心情怀化为情感的内部动力,让大学生感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人民本位,以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自觉,使爱国情在接续奋斗中化为爱国行。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所凸显的“心系人民”,体现了一种情感层面的内在意蕴,有助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的情感涵养。

3.促进精神意志的激励,凝聚“新人”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12]党以精神上的主动引领着现实主动。党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壮志精神投身于革命实践,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主动;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无畏精神,推进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把握了改革开放,跟上了时代的历史主动;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把握国家工作重心,推进了正确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以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掌握了新时代团结一致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激励大学生从历史主动的精神中端正自身,懂得吃苦耐劳,树立奋斗意识,成就奋斗目标。

4.强化行为习惯的导向,铸牢“新人”的担当意识

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基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境遇和现实状况,交织于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生成的,绝非偶然。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与时代性。高校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及实践,用英雄事迹感化大学生,能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中的行为习惯的导向功能,引领大学生自觉践行初心与使命,明确责任担当,以历史主动精神滋养身心,在日常实践层面保持向上的精神特质,在成长与历练中坚持正确的行为导向。

1.依托思政课“主渠道”,以历史主动精神“导人”

在新时期弘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把思政課摆在突出位置,并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育人实践的全过程。

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要将弘扬和传承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之一。思政课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在课程育人的过程中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鲜活地融入教学情境中,促进大学生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思政课教师要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教学目标的指向引领大学生实现政治认同,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树立大历史观,感受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做到学史晓理、学史知今、学史向德、学史力行。

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系统考虑理论本身、内容本身以及价值本身的契合度,多维度地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与不同的思政课内容相融合。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思政课教师要深挖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逻辑,突出其育人的功能性。思政课教师还要在党史教育中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专题讲述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这有利于其本身理论教学的延展。

2.运用大众传播“主引擎”,以历史主动精神“引人”

大众传播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弘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以历史主动精神来育人,更要注重运用大众传播这个“主引擎”,在破解大众传播的局限性、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育人价值。

一是要占据新型网络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引领。当前,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制作不良的文化作品,企图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因此,红色主流文化在网络传播媒介中的“流动”就显得更为重要。高校要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育人资源进行转换,转变成更加贴近大学生思想、贴近大学生学习、贴近大学生实际的新媒体产品内容的供给,宣传反映时代人物的历史主动精神,使历史主动精神接地气、聚人气。

二是要借助微博、短视频、AR、VR等传播媒介,使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更加鲜活。一方面,高校可以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事迹用文字配图或者纪录片片段等形式,通过公众号、微博官网、视频号等平台,生动地呈现在大学生日常的网络空间中,融入大学生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中,让他们实时受到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洗礼。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AR、VR等技术形式还原历史场景,让大学生沉浸式体验历史活动,通过所见、所感,达到对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所思、所悟,最终升华到爱党爱国的情感境界与实践作为。

3.构建校园文化环境“主旋律”,以历史主动精神“化人”

行为习惯以思想意识为导向,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也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育人功能,就要创造性地构建校园文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使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历史主动精神的熏陶。

一是要把握好高校历史主动精神育人主旨与校园文化环境设计的协调性。高校校园文化的总设计师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功能性,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传递给大学生群体。例如,在规划图书馆一角时,可以进行色彩搭配,用文字与图片反映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并结合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使其更好地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同时也具备教育的意蕴。

二是要因地制宜,使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凸显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本土化的特色。高校要结合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甄选出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代表性文化素材,增进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例如,黑龙江省高校可借助本省所特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八女投江、杨子荣等英雄事迹,挖掘其中所展现的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让大学生从英雄事迹中懂得党为什么主动、怎样主动以及主动的伟大意义,用“红色文脉”使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更加具体明确,润化大学生的身心。

4.夯实社会实践“主场地”,以历史主动精神“塑人”

校园内外的实践,能使大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情感逐步升华并牢固筑建价值观的“主场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失时机地抓好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增进大学生对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共识,增长大学生的才干。

一是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具有多形式、高参与、多群体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入人脑、入人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高校通过举办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阅读活动、辩论赛等,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把握与感悟,使其内化于大学生的心底,以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主动作为。

二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延伸。校外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感知与体验中领悟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以历史主动精神“塑造完整的人”。在校期间,高校可通过组织大学生外出参观革命旧址、英雄遗址、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场地,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党百年奋斗史中具体的表现,引导大学生牢记革命先辈主动作为的崇高风范,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寒暑假期间,高校可通过开展“三下乡”、偏远地区支教、红色文化之旅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大学生敢拼敢闯、主动作为,接力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奋斗的姿态,做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扬者与奋进者,不断向上进取、向前奋进,续写新时代之史诗,铺开新时代之征途。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0.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9.

[3]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8]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

[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8.

[11]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9.

[12]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Historical Initiativ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Xia Jingjing, Li Xuefeng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of the CPC is based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nurtured in the Party’s setbacks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needs to draw the driving force of educ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 the Party, and play its role i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emotional cohesion, spiritual stimulation, and behavioral guidance. In practice, universities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points: relying on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uiding people with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using the "main engine" of mass communication to "attract people" with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constructing the "main melody" of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zing" with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strengthen the "main venue" of social practice and "shape people" with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Key words: Party’s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value logic; educational fun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