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峰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强调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既要求教师树立和增强“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也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力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可以有高度的相关性、一致性,并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落实学科素养,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评”一体化视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抓手.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实践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论述了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的三大策略,即明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梳理教学评价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在学科教学改革及“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都有所改变,有较多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应用,指导着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进行了重点阐述,且明确指出,教师要立足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构建真实高效课堂,坚持做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帮助学生有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尖锐问题,比如,一些教师在践行教育理念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未能基于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模糊,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存在随意性,且教学评价单一、无力,没有坚持做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因此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于此,教师必须积极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将“教”“学”“评”有效联系起来,并尝试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分析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时,我们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教—学—评”一体化由三大因素组成,即学和教一体化、教和评一体化、评和学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的“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制订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及设计作业.“教—学—评”一体化的“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行为,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理解知识、完成学习目标、深度学习.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所以教师需要在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时极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到一系列学习活动之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评”是指对课堂教学质量、学习结果及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可以有较多的主体,以教师、学生、校长、其他同事为主;在评价学习结果及现状时,以学生、教师及家长为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较为全面且精准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尖锐问题,从而收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效果.
第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三者必须处于有效关联的状态,且可以被统辖在一个标准之下.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当教师精准把握“教”“学”“评”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功能,则有助于强化师生联系,课堂上的“教”与“学”可因此变得高效,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第三,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时,需要达到四个目标.首先,要确保“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处于一体化状态;其次,要确保“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处于一体化状态;再次,要确保“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处于一体化状态;最后,要确保“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评到什么程度”处于一体化状态.
二、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成功构建高效课堂,一个重要抓手便是应用好“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时,教师应该着重思考三点.
首先,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时,教师需要制订一个科学可行的目标,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在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参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新的要求、新的规范、新的任务都有效体现在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之中.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地位较为特殊,他们的课堂学习可以受到“教”的影响,但教师的“教”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课堂上的主体及内因始终都是学生.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习目标的制订,把握好“以评促学”的要求,在评价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之后优化学习目标.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坚持立足于教材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分、推演,在深度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目前来看,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联合备课”成为教师们的一个共识,数学组的教师会一起进行交流研讨,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课堂教学目标变得科学可行.
其次,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实践过程中,难点之处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切实把握好一些要点和技巧.一方面,教师应立足于已经制订出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把握三个原则,即对应原则、简约原则、适切原则.比如,在把握简约原则时,教师要使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少而精”,避免设计过多的课堂教学任务,原因是容易让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與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有效把握具体化、可操作、可检测这三大要求.以可操作这一要求为例,教师应在课堂上设计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或者设计项目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效内化知识,从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必须有对应的评价方案.形成评价方案的重点是分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其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全过程都应该有力贯串评价活动,同时关注课堂评价、学生学业评价,还必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深度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要具备可行性、可量化的特性,比如,应该将课堂表现、作业任务、检测题视为重要的评价活动.除了由教师进行评价,还应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甚至是家长评价.如果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则教师可以考虑采用面对面交流这一方式,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确保评价活动及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真实性、客观性.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一)明晰学生的学习目标
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时,教师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对应的便是前移学习目标的制订,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应该着重进行教材分析、课标研读、学情分析,同时综合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意识到这一新课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确保学习目标的科学、有效.第一,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口算乘法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乘法算理时可以借助小方块图,并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计数单位,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多种算法,目的是让学生处于沟通交流和相互启发的状态,促进他们共享学习成果.第三,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和拓展练习,目的是促进算法的迁移.教师在设计对比练习题目时,既要有口算乘法,也要有笔算乘法.学生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理解算理,意识到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的内在联系;二是培养和发展运算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把乘法算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应该包含“借助乘法算理解决生活问题”这一思考,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创设超市中的“购物总价格”问题情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数学运算素养、逻辑推理素养.待明晰学生的学习目标后,教师需要强化“学”“评”的一体化,关键做法是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确定两者是否匹配,对于不匹配的学习目标要进行优化和完善.综合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课可以发现,新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是“由扶到放”,教师不能过度“牵引”学生进行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而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基于这一教学思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科学与可行时,可以重点把握一个维度,即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有浓浓的探索味道.
(二)梳理教学评价任务
“评”可以在“教”和“学”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主要是对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评价任务与评价活动有力贯串课堂,对学生“如何学习”“学到什么程度”进行有效的动态评价.笔者在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时选择进行逆向设计,即先确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梳理出教学的评价任务,评价时主要确定一点,即学生是否“学会了”.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这一课教学中,为了对课堂教学实现全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重点抓好三个教学环节,即“温故知新”“探究新知”“变式训练”.以第一课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为例,在“温故知新”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具体问题进行评价,即“你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那么你们知道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如此一来,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教师便可因此评价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在“探究新知”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需要说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并初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一系列学习活动成果进行评价,确定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多种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比如关注学生的符号感培养情况.在“变式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关键做法是先让学生做一些有关于加法运算的变式训练题目,并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良好能力.如果课堂时间足够,还可以让同桌或前后桌进行变式训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基于这样的评价任务,教师便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对学生实施精准教学.
(三)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基于已经确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并将评价任务巧妙地嵌入教学活动之中,使评价任务发挥出最大价值,并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时,教师依然可以把握三个教学环节,即“温故知新”“探究新知”“变式训练”.
继续以“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围绕重点知识和评价任务使三个教学环节有效开展.在“温故知新”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情境,比如跳绳和踢毽子,然后提出一些可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比如可以基于生活化情境图提出这样的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共有多少人?”在这一基础上,教师需要有效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探索加法运算律.在“探究新知”这一教学环节,关键的做法是分别引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两大知识点,并且用具体的问题给学生揭示知识点,落实三大教学任务,即“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归纳总结”.在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或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变式训练”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也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一些较为特殊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及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从具体的解题活动中梳理出运算律,如此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调整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始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高效率与高质量地学习.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推广与应用,将“教”“学”“评”有效联系并深度融合,以求构建高效课堂.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成熟经验做法在后续要注重推广与应用,尤其是要抓住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这三个维度,继续研究其中的可行之策,建构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文渊.基于“教、學、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9):60-63.
[2]张秀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J].青海教育,2023(5):51.
[3]雷玉龙.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3(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