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科学区活动的实践策略

2023-12-17 02:47:10陈思思
求知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幼儿教育

陈思思

摘 要:文章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基于实际的幼儿教育经验,呈现了运水游戏的实施全过程:开启运水实验、选择运水材料、比较运水多少、记录结果与分享。而后,对运水游戏的四个环节做了详细分析,分析了幼儿科学区游戏的实践策略:基于儿童立场,追随儿童兴趣;丰富已有经验,增添新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引导其深入探究。

关键词:科學区;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参与区域游戏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当前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存在两种需要改进的情况:一是部分幼儿较少选择科学区的游戏,他们对科学区游戏的兴趣较低;二是部分幼儿园开展的科学区游戏模式相对单一,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本文以运水为例,对幼儿园科学区游戏进行分析,分析更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科学区游戏策略,以促进幼儿科学素养提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教学案例呈现

(一)开启运水实验

在一次区域游戏中,礼礼和洛洛选择了科学区。进入科学区后,他们先玩了一会儿磁力片,然后礼礼拿了一个量杯,去洗手间打开水龙头,往量杯中装水,接着把量杯放到了桌上。洛洛看到后,放下了手中的磁力片,说:“我也要玩水。”于是,洛洛也拿了一个量杯,装了满满一杯水出来,然后把装满水的量杯放在桌子上。礼礼说:“我们一起把水倒进小瓶子里吧!”洛洛开心地点头说:“好啊!”礼礼找了一个瓶子和一个勺子,用勺子将量杯中的水舀进瓶子里,在舀水的过程中,桌子上洒落了很多水。也用勺子舀水的洛洛看到以后,直接将量杯的水倒进了瓶子里,说:“这样快一点!”过了一会儿,洛洛停止了运水游戏,又拿起了磁力片去玩。在拼搭磁力片的过程中洛洛一直关注着礼礼的运水过程,同时一直告诉礼礼他拼搭出了城堡、车库等。之后,礼礼也放弃了运水,重新去玩磁力片。

(二)选择运水材料

笔者在科学区投放了科学实验服,并且对礼礼和洛洛的运水实验表示认可后,礼礼和洛洛对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更加感兴趣。

某次区域游戏时间一开始,礼礼和洛洛就选择了科学区,并且仍然玩起了运水实验。礼礼一开始还是选择用勺子运水,洛洛则找了另外一个小量杯运水,当他们都把瓶子装满水后,又找到一个塑料大碗,重新运水。这个时候,礼礼说:“我不想用勺子了,我要换一个。”于是,礼礼在科学区的工具区中仔细寻找,他很快找到了滴管并继续运水。洛洛看到礼礼换了材料,也赶紧说:“我也要换一个。”洛洛找来找去,说:“没有可以运水的东西了。”洛洛出现兴趣降低的情况。这时,笔者提示:“除了科学区的材料,你们还可以去其他区域找找啊!”礼礼和洛洛听完,提起兴趣,不一会儿,他们在其他区找到了瓶盖、贝壳、纸杯、颜料盘等材料。他们不断寻找与尝试,认为寻找运水材料十分有趣。

(三)比较运水多少

礼礼和洛洛在不断运水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礼礼在一次运水后说:“我运的水比你多!”洛洛说:“我运的多。”礼礼不甘示弱,大声说:“我运的是最多的!”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于是,笔者适时介入,说:“你们可以比一比,这样就知道谁运得多了。”礼礼和洛洛觉得有道理,于是礼礼选择了一个黄色大勺子,洛洛看见礼礼选了一个大勺子,也选了一个黑色大勺子,说:“我也选大勺子和你比。”可是怎么比呢?两个人拿着勺子不知如何下手。洛洛说:“我的勺子应该运得多,我的勺子大。”礼礼说:“我的勺子才是最大的。”见此,笔者进行干预引导:“你们可以一起用勺子运一次水比比看。”两人都分别运了一次水,并将水分别放到两个一样大小的大塑料碗里。笔者问:“现在看得出来谁运得多了吗?”两个人摇摇头。笔者再次提问:“那怎么办呢?只运一次水,水太少了,还没有盖住碗底,我们看不出来。”礼礼反应很快,说道:“我们可以再运一次,让水多一点。”在运了4次水后,洛洛发现情况,指了指碗底,说:“我的勺子运得多,我有很多水了,他的碗下面没有水。”笔者理解了洛洛的意思:礼礼的水没有完全盖过碗底,碗底还有一些空间没有水,而洛洛的碗底已经被水覆盖。笔者继续问:“这是一种比较方法,你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材料来比一比水的多少?”两人最后找到了瓶盖,看谁能倒满瓶盖,还找到了量杯,通过观察水所到的刻度线进行比较等。

(四)记录与分享结果

在运水游戏中,在比较运水多少时,礼礼和洛洛都将结果画了下来,但两个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礼礼画了一个大勺子,告诉笔者:“这是洛洛的黑色勺子。”笔者立刻理解了礼礼的意思——洛洛的黑色勺子运得多。而洛洛画了两个勺子和一个量杯,表示大的黑色勺子运得多,而这个结果是用量杯比较出来的。对于洛洛的表征和表述,笔者给予了肯定与表扬。洛洛很开心。当笔者把他们的记录纸粘贴到运水的主题板上时,洛洛很骄傲地指给同伴看,表示那是他画的,还告诉同伴他和礼礼做了什么实验。在运水活动过程中,笔者拍了一些照片,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笔者展示了洛洛和礼礼运水的照片给其他幼儿观看,同时请洛洛和礼礼介绍他们运水的过程。其他幼儿都感到好奇,并且津津有味地听着,很多幼儿产生了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案例分析与实践策略

(一)基于儿童立场,追随儿童兴趣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科学区中的一次偶发行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看法进行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兴趣是幼儿愿意并乐于进行科学活动的基础,幼儿易积极主动地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本次运水游戏中,礼礼和洛洛对于运水、运水材料的选择、比较运水的多少是有兴趣的,而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不是教师提前规划与设计的,而是幼儿基于兴趣主动探究的。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存在注意力转移的情况——礼礼和洛洛最终都放弃运水,继续去玩磁力片。这与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有关,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而笔者通过在科学区投放四件大小不同的白大褂,并在开展区域游戏前告知幼儿:“博士爷爷给科学区送来了几件科学实验服,你若认真做实验,可以穿上一件衣服,不过要完成实验后才能脱掉哦!”投放白大褂与创设情境很好地解决了幼儿注意力转移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做实验的兴趣。

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还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创设情境、投放新材料、改变环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丰富已有经验,增添新材料

幼儿是处于生活中的人,幼儿教育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脱离生活。在本次运水游戏中,幼儿在选择运水材料时,刚开始选择的是杯子、碗、勺子等常见的喝水或者盛水的生活材料,说明幼儿能利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索。而对于其他材料的选择,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幼儿,应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提出一些有效且开放的问题引导幼儿,使其主动去寻找、去操作。这样,幼儿可以在“做”中明白什么材料可以运水,如何比较运水的多少等,通过不断尝试丰富已有经验。

《幼儿教育的原点》一书指出,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感动与发现不应该只停留在个体内部,幼儿应该有共同的分享者,正是由于有共同分享者的存在,即有接纳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感动与发现的同伴或朋友,幼儿才能够不断地开展新的游戏,进行新的挑战。使用记录表是幼儿巩固经验的良好方式,不断积累经验是产生新经验的重要条件,通过回顾经验,幼儿还能和朋友进行分享。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得到自我满足感,同时能更好地巩固经验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让其他幼儿从中获取新经验,激发其他幼儿的探究兴趣,其也有利于幼兒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评价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低结构材料因为结构简单、可变性强、玩法丰富而深受幼儿喜欢,也因为其便于在生活中收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符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求[1],因此,低结构材料逐渐被投放到区域游戏中。在本次运水游戏中,幼儿对于选择运水材料很感兴趣,幼儿一开始选择的材料是基于自身生活经验的,但是由于科学区运水材料有限,幼儿渐渐失去了寻找科学区运水材料的兴趣。在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后,幼儿很快打开了思路,创造性地去寻找一些低结构材料作为运水工具,如贝壳、瓶盖、颜料盘等。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教师可以采取递进式投放的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逐步增添材料种类,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逐渐提升材料的使用难度,先投放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和使用的材料,在幼儿能充分运用后再投放使用难度较大的材料。但是,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避免幼儿因为材料使用难度过大而失去游戏兴趣。教师可以让幼儿主动寻找、探索新材料,如各种低结构材料。教师还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以多样化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以开放性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究。此外,在提问方面,教师要注意有效且开放地提问,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鼓励自主探索,引导深入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适时适当地介入,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强行指导,要针对幼儿的需要与其遇到的问题,给予幼儿间接性的、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答案,要给予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在选择运水材料时,除了让幼儿在科学区中寻找各种材料,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去其他区域寻找,不应局限幼儿的思维,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机会和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中不断学习。

在幼儿争论谁运的水多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探讨比较运水多少的方式有哪些,让幼儿先主动思考与操作实验,不断积累经验,再从旁指导。在比较谁运的水多的环节,幼儿由于前期经验不足,没有比较的策略,此时,教师的介入与引导是必要的。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多次运水直观观察水量的多少,以及借助辅助材料进行侧面比较,可以激发幼儿自主思考,促使幼儿进一步探究。

三、总结

本次的幼儿科学区运水游戏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耐心、认真地倾听幼儿的疑问,引导幼儿探究,使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发现,积累经验,在操作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兴趣点,逐渐深入探究。教师通过幼儿在操作中的新发现、新问题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

在选择运水材料时,幼儿起初较多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存在思维定式问题,局限于科学区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可以装水的材料。教师提出有效且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可以促使幼儿发散思维。但这也说明科学区存在材料缺乏、幼儿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需要教师引导等问题。因此,教师应丰富科学区的材料,多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充分思考如何一物多玩;还可以提供基础性材料,如运水所需的塑料碗等,并让幼儿基于自己的问题与兴趣,寻找其他的材料来进行探索,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主动地去探究。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开展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此外,教师要将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能脱离生活进行教育,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适时适当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在运水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比较水量的想法,但幼儿能想到的比较方式较单一,对此,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幼儿,使其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深度探究。

科学活动要注意科学性,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其共同讨论并提出有效且值得幼儿深入探究的问题,让幼儿在充分思考与讨论后提出猜想与假设,然后进行多感官、多维度的实验操作,最后得出结论。游戏结束后的评价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幼儿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幼儿巩固经验,产生新经验,维持幼儿的探究兴趣,通过一次次科学活动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裴龙琴.从“低结构”走向“高思维”: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中的应用[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0(3):19.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幼儿教育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20:10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6:09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2:37
模仿故事角色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4:00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2:11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20:16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