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摘 要: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道德和情感营养,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文章分析了实施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从读前选文、读中探索方法、读写结合等方面探讨了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欣赏文化名篇,能让他们领略不同的文化风貌和思想内涵,促使他们增强阅读自觉性。另外,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通过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学生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受益多多,让群文阅读成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推力。
一、实施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人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1]。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能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通过深入理解、分析和比较,形成自己的阅读框架。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在阅读体验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和兴趣。
(二)助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首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新词、新句,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而且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语言知识。其次,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群文阅读涉及不同类型的文本,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阅读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最后,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心理素质。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更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我认识、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等,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选文,丰富阅读内容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文是非常重要的。合理选取涵盖不同领域知识的不同类型的文本,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2]。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文本,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以部编版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为例,本首诗写出了浓郁的春意,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可以“春”为切入点,选择与“春”有关的诗句。如王安石的《元日》、杜甫的《春望》、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这几首诗都描绘了跟春天有关的景象,都可作为《钱塘湖春行》的对比阅读对象。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诗人生平及所选诗作的创作背景的介绍,这样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诗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词学习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强化对诗词作品的介绍部分的教学,可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鑒赏,自主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诗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对“春”的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同一诗人的多篇古诗词作品,如《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教师则可在网上搜索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大林寺桃花》《暮江吟》《忆江南·江南好》《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其中,《忆江南·江南好》中同样有关于“春”的描写,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可以将这句诗与《钱塘湖春行》作对比,引导学生从春景描写的角度进行对比鉴赏。如有的学生能发现,《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能反映诗人眼中的“春”,而且能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出诗人当时的喜悦心情;而对于《忆江南·江南好》,则可从“能不忆江南?”看出诗人对江南春光的留恋。
可见,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能调动他们过往的学习经验,让他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所学知识,从而促使其高效理解新内容。
(二)探索方法,增强阅读理解
群文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多种阅读方法,如朗读式阅读、图示引导式阅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形式中,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理解文本[3]。这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在不同的阅读模式下,学生的感官能被充分调动,他们的视听感官也会变得更强、更敏锐,能捕捉更细微的内容,即从细节处领悟文本。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以朗读促进阅读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感受文学语言,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朗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音、形、义感受能力,促进他们语言、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班级朗读比赛等,注重朗读氛围的营造,以激发初中生的朗读积极性。
下面以部编版教材中的《白杨礼赞》这一课为例展开论述。首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接着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用到的修辞手法,领悟作者传达的情感等。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白杨礼赞》的情感内核。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其次,教师可以选出几个段落进行朗读示范,介绍朗读技巧,如停顿时机、节奏感、语音语调等,让学生有更加好的朗读体验。教师可在这个阶段展示其他托物言志的作品,如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这样,学生能进一步感受作者借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能对托物言志类散文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最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朗读《白杨礼赞》,并安排学生互相听读及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在朗读练习中,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朗读反馈,不断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以提高朗读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与《白杨礼赞》相关的作文、问答等作业,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用图示引导阅读
图示引导阅读的方式可以增强初中生的阅读愉悦感,让他们感受到文章的吸引力,进而提高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图示引导阅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阅读文本。教师运用图示引导阅读,能减轻初中生的阅读压力,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呈现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图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对文章适当做一些特殊标记等,让他们的阅读更加流畅、有节奏感。教师也可以采用标记、颜色区分等方式,突出重点内容,同时便于学生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4]。
总之,进入阅读环节,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给出更为具体的细节化引导,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朗读和画图,学生能深入解构文本,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核。
(五)以读促写,内化阅读情感
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以读促写。在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或概括、归纳文章等,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文本,思考和内化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必然会浮现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画面,而通过引导他們“再加工”这些画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少年闰土》《藤野先生》等,这些文章中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形象特征,而且阅读难度适合初中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的哪些部分能体现?”“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将回答整理成两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为了更精准地写出与作者创作初衷相符的分析,学生必然要认真研读文本。
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作者的创作手法。为了让学生的表述更有序、有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如针对《少年闰土》和《藤野先生》,教师可以提问:“文中的哪些描写能突出少年闰土的特点?”“哪些细节描写能突出藤野先生的特征?”而要想全面回答此问题,学生必须对文中关于闰土、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处的描写进行仔细分析。经过阅读,学生能给出如下分析:少年闰土的脸——紫色;头——戴毡帽,且健康;颈——戴银项圈;性格——怕见人,害羞……对于藤野先生,会有学生着重分析“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段描写,得出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节的人。由此,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引导,即让学生按照鲁迅描写少年闰土的各方面特征的写法,尝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类作文,要求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婉转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可以选取身边的人作为写作对象,如父母、同学、老师等。在习作中,学生能再一次回顾《少年闰土》和《藤野先生》中关于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并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文中的人物。
由此可见,以阅读引导写作,让学生边学边练,能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此外,教师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名家的思想主张、写作动机等,能为他们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5]。
(六)以写导读,培养阅读品质
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以写导读。写作并不只是简单地记录,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从这一点分析群文阅读中的以写导读策略,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让写作活动引导阅读活动,让学生以文本建构的思路进行群文阅读,即通过拆解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作者立意,并与之共情。那么,如何以写作引导阅读呢?下文就此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根据“写作要点明文章的立意和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阅读目标进行群文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留意文章题目或开篇几句话等。而当学生明确文章要表达什么后,他们便能持续地读下去,产生新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其次,根据“写作要有具体而生动的事例和细节,以让读者深切感受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事件的具体情节和各部分的细节性内容。如部编版教材中的《我的叔叔于勒》,其中含有大量的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身边的朋友、同学等,写一篇包含以上元素的人物类作文。而根据“写作要让读者通过细节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思想”的特点,学生应在人物描写的过程中加入丰富的细节。写作环节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及莫泊桑的其他著名短篇小说,如《项链》《温泉》等,让他们从作者莫泊桑对人物细节方面的描写中汲取灵感,对比自己的文章。这样,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
最后,根据“写作要在文章结尾处点睛,让读者有所收获”,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项链》《温泉》的结尾,并对比自己的文章,从而不断优化。
如此互动,能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人物类文章的创作应强调什么、关注什么、注意什么等,同时能让他们了解写作的本质是表达,即借助文字、语言等工具将内心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这样,当学生阅读时,便能站在作者的立场思考,并了解其是如何借助文字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认知与思想清晰地呈现,共享给更多的人,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拓展人类文化的边界。由此,学生能提高对写作活动的认知,深切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自主阅读大量文章。这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水平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仅仅在课堂上讲解文本不足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内容,如果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读懂、领悟文本的内涵,就难以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等。教师合理选文,丰富阅读内容,为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能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学生共同探索阅读方法,能帮助学生增强阅读感受;注重以读促写,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内化阅读情感;重视以写导读,能转换学生语文的学习视角,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参考文献]
禤颖恒.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6):11-13.
李树刚,张会玉.刍议优化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22(11):106-108.
孙振坤.串联解析,感悟情怀:“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3):77-78.
杨芳.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1(3):76-77.
杜艳.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合作教学[J].名师在线,2022(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