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3-12-17 16:38:16陈务坚
求知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陈务坚

摘 要: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教学通过科学方式连接数学基础理论、重点内容、学科活动等,促使学生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教师凸显单元整合的特质,在优化教学过程、课程内容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结合单元统整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具体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单元统整;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養,教师需要立足于单元本身,通过整合关联的、重点的学科内容,让学生理清数学学科的脉络和知识线索,形成跨单元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单元统整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单元统整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理念,教师从宏观、全面的视角进行数学教学,根据学科情境确定实践的重点和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案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个性化教学案例,细化教学活动方案,不断提高单元统筹的有效性[1]。

二、单元统整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难点

在单元统整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整合课程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线索与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汇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案例,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技巧,打好数学学习基础,进而能迁移应用知识,这是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难点的关键。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相关案例资料,鼓励学生根据单元统整得到的概念和线索,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完善思维和想法,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同时,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精讲精练,并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分析,让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后明确自身的不足,重点弥补短板。

三、单元统整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单元内容解读

为提高单元内容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汇总单元的重难点,组织学生对与单元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思考实践方案,提高单元内容解读的有效性[3]。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二)”时,教师可以联系“百分数(一)”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对单元内容进行统整处理,可以分为“百分数的基本定义”“折数和成数”“税率和利率”“购物策略”等几个板块,对各个板块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在“购物策略”板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费用估计和优惠策略方面的内容设计例题,指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案例展开分析与研究。

例1:某大型商场正在促销一种商品,以六五折的优惠出售,已知现价比原价便宜700元,这种商品的现价是多少元?如果这家商场同时举办“周年庆”活动,活动内容为商品按原价结算时每满100元立减45元,而上述两种优惠不可同时使用,那么使用哪一种优惠更划算?

在此案例中,学生要自行探究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思考后发现,要求出商品的现价,可以借助“商品现价=商品原价×折扣”的公式,以方程式解题。即假设商品的现价是x元,那么商品的原价就是x+700元,结合题意可以得到关系式65%×(x+700)=x,解得x=1300,所以商品的现价为1300元。第二个问题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学生需要先求出商品的原价,再分情况讨论实际花费,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结果。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教师还可以补充打折力度和现价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拓展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深入学习教材重点知识,梳理解题逻辑,逐渐在实践中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形成系统认知体系。

(二)渗透学科思维方法,满足深度学习要求

为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理解、分析运用、思维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思路[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例如,“负数”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正数与负数的区别,能使用合理的方法表示负数,理解负数大小比较等内容。本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故教师可以应用单元统整的教学思路进行实践。教师可以先介绍负数的定义、作用、意义、写法,以及数轴方面的常识,然后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与负数相关的案例资料,最后结合例题指导学生完善认知体系。

例2:一款食品包装上有注明“净重350±10 g”,这表示该食品的标准质量是( ),实际每袋质量最多不多于( ),最少不少于( )。

在探讨该问题时,学生要先明确“±”的含义及具体作用,才能进行计算与分析。学生A提出,“标准质量”指的是物品的净重,因此第一个括号中应填“350 g”。学生B在思考中想到,食品在称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误差,根据题意,第二个括号中应填“360 g”,第三个括号中应填“340 g”。

例3:请你试着比较零下35℃、零下1℃、0℃、20℃这几个温度的高低(由低到高排列)。

在该题的实践中,学生需要结合以下知识解题:(1)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2)在数轴中,若0的左侧是负数,则右侧应是正数。结合本课知识,学生可以将题目中提到的数值进行转化,并画出数轴,从而得出答案。

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之后,教师需要对这些案例进行总结,通过单元统整的思路进行教学指导,说明各个公式的来源及推导建议。在课后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补充“如果+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5分,那么-10分表示什么?”的例题,要求学生采用画数轴的方法,从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5]。

(三)绘制思维导图,统整知识线索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全面、合理地展示出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线索和逻辑关系,教师需要侧重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使用信息化技术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关案例的学习,使其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发散思维练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吃呈现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等方面的内容。在加法思维导图的分支中,教师可以加入关于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在乘法分支的介绍中,教师可以凸显出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方面的内容;而在小数除法内容的解析中,教师可以说明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然后说明小数除法的性质和“商不变”方面的理论,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可更为明晰地展示出单元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小数”这部分知识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在后续的习题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解析,运用多媒体工具,将相应的例题与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关联,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例如,在“小数除以整数”性质的实践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入以下例题:

例4:①3.6÷2=( );②73.55÷8=( );③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④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那么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在上述四组问题的思考中,学生可以使用竖式计算的方式进行验证,然后完成案例资料的解析。比如学生D在解析问题③时,想到通过计算11.5÷5就可以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算得结果为2.3。在其他问题的探索中,学生都需要对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思考,然后依次完成问题的解析。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形成的解题经验,使学生掌握针对某一类特定习题的解题方法。

在“循环小数”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说明循环小数的具体表示方法,再将有限循环、无限循环以及“·”的位置等知识内容标注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当中。而后,教师可以继续展示相关案例资料,要求学生思考“循环小数”的具体解法,并采用以下案例展开练习与分析:

例5:小明周六去景区玩,要把车停在停车场,停车场计费原则如下:2小时内收停车费3.5元;超出2小时,每小时收1.5元(不足1 小时按1 小时计算)。如果小明停车8小时,要支付多少停车费?

在该例题的分析中,学生要根据生活常识,进行情景模拟,最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A提出:“小明一共需要停车8个小时,前两个小时的泊车费为3.5元,后面超出的时间一共是8-2=6个小时,而这部分的费用是每小时1.5元,此时要花费1.5×6=9元,于是他要花费3.5+9=12.5元。”

例6:两个数的和是11.63,小明由于粗心,在计算时将一个加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结果和是5.87,原来的两个加数各是多少?

在该问题的分析中,学生则要考虑循环小数的具体解法。由于该问题的难度较大,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的解析。为方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思路:“一个加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说明这个加数缩小至1/10,转变成了差倍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使其在探讨、分析、学习中找到自信,从而能在实践中更全面地了解小数除法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积累的解题经验标注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当中,包括重点、难点、易错点等,使思维导图成为助力单元统整教学的有效工具,开发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数学史料,理解数学知识点内涵

由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单元统整教学中,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需要使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指导,鼓励学生理解数学史料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资料、视频、图片、文字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单元统整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整合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资料,如我国的俗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人们看到月亮时,初步想到了圆形,这体现了人们对圆形性质的初步观察。教师可结合单元中有关“圆的性质”的内容来讲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圆的直径、半径等概念。《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教师可将这一资料,与单元中“圆的周长”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最终得到“C=πd”这一公式。通过将数学史料嵌入单元统整教学,教师可带领学生直观地梳理史料中所提到的半徑、直径、周长等内容,然后再解释相关符号的具体含义,构建起单元统整学习的整体框架。

总之,在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数学史料,在不断补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再结合具体的案例资料、图文资料、视频资料进行解析,介绍关于“圆”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理解圆形的过程中认知圆的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将单元统整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基于知识点、问题内容进行分析,还能够让学生在深度学习、深度体验、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更好地进行单元内容的学习,完成大单元内容的解析。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思考能力,通过营造具体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总结,不断开发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

[参考文献]

李欣.指向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项目学习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盘水杰.聚焦核心素养 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将中华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2(26):101-103.

于恒.深度教学背景下数学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2(25):55-56.

丁科州.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22.

祝猛.“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指南[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9):74-76.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8:35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46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