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文物欣赏”环节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2023-12-17 01:12周成
求知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VR技术小学美术

周成

摘 要: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教育改革,还实现了教学革新。近几年,VR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逐渐跳脱出平面图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真实、深刻的感官体验。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文物欣赏”环节中,使用VR技术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文物,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效果。而要想将这项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有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则需要教师切实考虑教育特点以及VR技术的功能和优势。据此,文章将从VR技术与美术课程关联的思量以及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文物欣赏”环节的应用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VR技术;拓展环节;文物欣赏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内涵的灿烂文化,从历史中走来,生生不息。博物馆的藏品是历史的实质载体,是具有历史意义、文物价值、美学典范的精神与物质遗存。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部分地区的小学难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学生不能欣赏、触摸到这些历史的遗迹。而将VR技术应用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解决这一问题,也能体现“互联网+教育”的作用。而且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的结合,能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育部门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号召,让我们的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探寻:关于VR技术与美术课关联的思量

(一)在“有用”与“无用”间思量

有人认为,让小学生接触VR技术“完全是浪费时间”,因为小学生还无法理解其复杂的含义。实际上,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教师应该寻觅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VR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沉浸式的影音体验,可以把课堂的重点向学生的“认知”倾斜,打造独特的“在场感”,并用具有历史意义、文物价值、美学典范的精神与物质遗存教育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使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焕发学习激情,健康茁壮成长。

(二)在“纵”与“横”间思量

横向比较来看,每个人的鉴赏能力不同,对相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评价,VR技术授课的内化率也有高有低。但相对于横向比较,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纵向比较。爱因斯坦小时候上交劳技课作业时,老师批评他做的小板凳是世界上最丑的,可爱因斯坦又拿出两个更加丑陋的小板凳,对老师说:“老师,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做的第三个,它虽然不好看,但比前两个强一些。”同理,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VR技术鉴赏文物所达成的成效,更需要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三)在“建构”与“抉微”间思量

家庭教育理念转变不易,博物馆运营存在问题,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条件受限……在这样的困境当中,放弃文物欣赏,就是推倒了一面文化自信的墙。我们需要建构一个革新范式,向学生展示这些文物,让他们理清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知道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从而坚定文化自信。VR技术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真实体验,学生可以“动手”感受文物,这比死板的文字更有说服力。

二、实践: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文物欣赏”环节应用的范式革新

(一)建构目标:构筑历史观,塑造审美观,培养博学自信的小学生

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文物欣赏”环节的应用是一条帮助学生不断构筑历史观,塑造审美观,增强民族认同感,破除欣赏文物无意义论,最终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为此,笔者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核心,确立了VR技术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旨在探索美术课堂拓展环节的新模式,培养博学自信的小学生。主要目标分解如下。

1.建构VR技术课程体系

通过在美术课堂拓展环节留两分钟让学生使用VR技术欣赏一件文物的教学方式,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课程,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历史领悟能力,为其将来成为一个博学自信的人奠定基础。

2.实施“留两分钟拓展”方式

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拓展环节,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明确“改”和“留”的概念,开展完美术课堂的日常拓展环节后,留两分钟进行更深层次的、递进式的文物欣赏拓展性学习。

3.细化反思与修订

教师在走进课堂、重建课堂、改造课堂时,要积极做好对课程革新范式的反思。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修改教学设计,确保这一革新范式能良性发展,实现通识教育的价值。

(二)建构方式与实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提升文化自信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人生经历与领悟能力不同,兴趣点与认识世界的出发点也存在差异,加上不同课程的三维目标也有较大差异,因此,笔者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维度的课程时,会制订不同的VR技术文物欣赏方案,在讲解、互动环节和教学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1.深度挖掘VR技术,巧妙设计课程

笔者所在地区的小学使用的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其中有一些课程非常适合进行文物欣赏的拓展,如:《字的联想》一课,可以拓展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知识;《青花瓷》一课可以欣赏青花瓷文物;《各式各样的椅子》一课可以拓展中国古代家具的欣赏。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丰富自身的历史和文物知识,才能够有更加巧妙的课程设计。

案例1:笔者在上《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拓展环节留两分钟给学生使用VR技术欣赏了康熙年间画家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向学生展示了古人眼中的海洋生物是什么样的,并且让学生知道了这里的“错”字并不是错误的意思,而是“繁多、错杂”的意思。学生通过短短两分钟的学习,就习得了多层次的知识。画家聂璜满怀对科学的热爱,坚持10余年在我国沿海走访采风,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古时候科技落后,皇帝接觸到的知识也有许多是失实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如今学习条件的优越,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散发出悠悠古意的画卷让学生多了一份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学生不禁感叹造物之神奇,从而多了一份对历史、对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敢于实践,善于反思VR技术的应用

教师要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正确认知,并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也就是做出教学反思,这有助于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文物欣赏”环节中的应用。反思的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教学机制、师生交往等方面。教师要反思自己所选择的文物与VR技术的融合是否恰当,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起到正面作用。

案例1:笔者在上《奇怪的梦》一课时,最初选择在“文物欣赏”环节欣赏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3号墓帛画的主题是古人梦想能够灵魂升天,通往天国世界,一路上日月同辉,帛画上还有很多象征吉祥的动物形象,皆代表着古人美好的愿望。在一个班级实践过后,笔者发现这样的课程设计一是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内容稍显深奥;二是感觉本件文物并不十分切合“奇怪的梦”主题。通过阅读大量资料,笔者最终把VR技术欣赏的文物确定为南宋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骷髅幻戏图》。此图存在如梦如幻的三重幻戏结构:一是双重操纵,大骷髅操纵着小骷髅,同时又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操纵着大骷髅;二是如梦如幻的表现手法,利用幻术表现手法,让赏画者也仿佛坠入其中;三是各种悖论的展现,让人感到当局者迷,令人久久难忘,思绪绵长。学生第一次看到这种题材的古画,学习兴趣格外浓厚。笔者用两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讲述了关于这幅画内容留存的三种学说,并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觉得这幅画背后想揭示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构建个人历史观。

案例2:笔者在上《厨房》一课时,觉得这一课的“文物欣赏”环节特别好设计,很多杯碗盘碟类的文物都可以反映古时候的厨房生活。但当笔者在一个班级实践过后,发现了这类文物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具备视觉冲击力,笔者展示的文物图片完全在学生可预知的范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这类文物所蕴含的历史知识虽然丰富,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通过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笔者最终将欣赏的文物修改为鐎斗,在拓展环节的最后两分钟使用VR技术向学生介绍。鐎斗是一种古代的青铜材质的炊具,流行于两汉到魏晋时期。它是一种温器,可以用它来烧热水、温酒、做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刁斗。然后,笔者请学生回家查找关于刁斗的古诗。到了第二课时,学生利用拓展环节,交流了他们搜集到的关于刁斗的古诗,如“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且产生了许多疑问,在不断地发问与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格物致知,VR技术的一“物”多用

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从一至六年级有两百多课的学习内容,如果将VR技术应用在每一课,目前来说难度较大。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格物致知的精神——赏一件则专一件,去探究文物背后的哲理。有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我们可以探究多种课程设计方式,让它们体现在不同课程的拓展环节中,将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故事、美学价值、文化内涵更全面地展现给学生。

案例1:《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用五米长卷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繁荣的见证[1]。画面里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多种多样的动物、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桥梁房屋林立,甚至出现了最早的张贴广告。笔者根据《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丰富内容,深研教材,最后确定了《桥上桥下》《形形色色的人》《公共小设施》《广告和招贴画》这四课学习内容,“文物欣赏”环节均使用VR技术欣赏《清明上河图》。通过巧妙设计欣赏侧重点,深入挖掘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处处渗透文化自信。

(三)实践采撷:朵朵杏花,润泽生命,肩负起历史与民族的使命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化自信都有了显著提升,这不仅体现在美术课上,更体现在整体通识认知上。

镜头一:“中国古人也有很多好的设计”

有一次,科学老师上公开课,课题叫《神奇的水》,讲的是一滴水从地面蒸发后,由云变成雨雪并造福人类的过程。科学老师在这一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假设你是一滴水,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造福人类呢?科学老师在其他班试讲时,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建水库、建水利站、水力发电等。在笔者所教的6班正式上课的那天,一名男同学举手回答并且语出惊人:“水利站是现代人比较好的设计,而中国古人也有很多好的设计,比如螭首,‘螭是龙的儿子,古人将故宫的排水构件设计成螭首的样子。”另外一个女生也补充道:“还有都江堰……”后面听课的教师流露出赞赏的表情。

镜头二:“我发现了鐎斗作用的演变”

笔者在设计《厨房》一课时,在“文物欣赏”环节让学生欣赏了炊具鐎斗,一名女生大胆提出:“老师,我发现了鐎斗作用的演变。到了唐朝,鐎斗的作用已经从炊具变成了乐器,因为唐诗里与鐎斗有关的句子都和声音有关。”而这个大胆的猜测最终得到了专家的认证。

结语

使用VR技术进行文物欣赏的过程是美好的,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些历史记忆,也能给自己未来的认知留下印记。学生每次使用VR技术进行欣赏时,要带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出”,课后还要寻找各种途径来进一步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使学生有分析美的构成的能力,品味艺术风格的演进,提高历史知识水平,最终获得文化自信的升华。

致知,有用为角,无用為格——这是笔者追寻教育真谛的理性抉择。

[参考文献]

吴文聪.档案文创产品IP化探解:基于故宫《石渠宝笈》项目的思考[J].档案管理,2021(1):84-86.

猜你喜欢
VR技术小学美术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视频直播模式下的新闻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