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与培养对策

2023-12-15 22:36杨维李茜覃艳
大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大学英语

杨维 李茜 覃艳

[摘 要]语言能力是国际交流信息传达的基本保障。思维品质是文化融合认知模式建立的必备条件。学界有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研究聚焦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等,而培养对策研究聚焦于学习内容重难点、培养模式等,虽然涉及面较广,但存在有关要素界定不清晰、实践内容较缺乏、培养路径需拓展、系统价值受局限、培养策略较常规等问题。文章采用思辨法、定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案例法,从实践路径出发,研究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层面的表现形式、实践内容、实用模型,从培养对策入手,研究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学习重难点、基本策略等层面的具体反映、实践内容、培养路径。

[关键词]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大学英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6-0120-07

大学阶段语言教育的基本性质影响着语言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语言素质能力培养的普遍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育应契合我国战略发展需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精通外国语言、通晓国际事务、肩负全球使命的国际化人才。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外语应用能力、通晓文化交流准则、擅长学科思维模式、具备良好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1]。其中,工具性涉及在真实情境下运用外语,即重视语言技能的实际应用、交际功能的体现以及专业素养的培育;人文性则“以人为本”,即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人文精神的培育与情感态度的塑造。学界普遍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2]。语言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涵盖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是语言理解、表达[3]与赏析的动力源泉。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突破口[4],可从思维形式[5]、思维性质[6]、思维方式[7]等多个角度描述,是情感态度形成与品德素质塑造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及培养对策,对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换升级、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改进、学习内容的界定更新、培养策略与培养模式的拓展实施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一、研究思路述评

对于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与培养对策,学界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从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着手。外语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亟待重视[8]。有专家提议,要以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为起点,考察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与内容[9]。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国际化趋势[10],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成为核心素养国际研究领域的四大主题之一[11]。以上研究表明,核心素养研究既符合产业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趋势,又反映课程要素重置、学科素养实践的迫切需求。

二是从核心素养的研究意义着手。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视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全球竞争力[10]。核心素养研究必须重视支撑体系建设,表现为核心素养的学科实践与实际应用[12]。搭建多学科、跨学段的课程体系,就可充分、持续发展核心素养[13]。然而,核心素养的学科实践应用严重缺乏,在大学阶段发展核心素养,要从培育路径、评价标准等入手[14]。上述研究说明,核心素养研究要重视实践途径与培育策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教育高质化的时代要求,又反映核心素养的学段性与跨学科性。

三是从实践路径、培养对策的学理依据着手。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素养实践最重要[15]。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教学实施、主动学习[16]。学科教学内涵又包括目标、内容、活动与评价;教学培育对象即素养,素养体现途径为教学[17]。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是为拓展课程深度、转变学习模式[18]。以上研究表明,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两大要素的实践路径、培养对策是核心素养质变的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等又成为实践路径的关键内涵。

四是从实践路径的教学内容着手。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要呈现文本寓意、探究文化内核、揭示思想内涵[19]。通过以文学作品内容为依托,研讨文学话题、讲述历史文化,哥伦比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有了提升[20]。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论证新命题即知识创新,可补充、修订旧命题,或者证实新命题[21]。论证也要表述观点、明确意图、审视立场,这也促使语言能力形成[22]。通过运用搭配策略、比较词组用法、了解语境限制,泰国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搭配能力得到了提升[23]。上述研究充分表明,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应涉及话题研讨、观點辩驳、寓意发掘、品格评鉴、文化剖析等。英语写作教学内容应包含论据寻求、立场论证、思维拓宽、命题求证等。

五是从实践路径的教学策略着手。无论是学生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24],主动性发挥、学习兴趣关注[25],个性表达[26],还是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介入[27],教师角色转换、活动与情境教学比重调节[28],个体知识形成[29],都说明教学策略至少应考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塑造、学习过程个性化与教学形式多元化。

六是从实践路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着手。无论是知识讲授与传递、学科专题探究[22],还是高阶思维运用、内容深入理解[25],探究式、参与式教学[30],或是生活体验、情境关联[31],交际任务布置、语言合理使用[32],作业完成与测试参与[33],都反映实践路径的教学模式至少应包含课堂授课、项目研究、交际体验、语言实践与自主学习。论据评判、论点提出、论证实施[22]则说明,实践路径的教学流程要建构主题知识、发展理性思维。

七是从实践路径的内在价值与跨学科迁移着手,学科知识迁移属于新世纪人才必备能力[10]。知识若与现实脱节,则难以转为能力[18]。国内外语评价系统较为偏重语言知识,不够重视思维品质[34]。以上研究说明,就语言能力而言,能力层面重视程度远不及知识层面,并且知识转为能力受阻。对比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关注度偏低。

八是从培养对策的学习内容重点与难点着手。就学习内容重点而言,卡里米(Karimi)和韦伊西(Veisi)发现,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授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35]。这表明学习内容重点要涉及思维性质。就学习内容难点而言,无论是知识筛选、构建及应用[30],知识探究与获取[36],情境互动、意义表述、信息交流[20],语言应用、知识探索与想象[31],还是中西意识形态差别[19],品德、人格[8],社会认知、价值实现[37],都说明培养对策的学习内容难点至少应涉及探究能力、品德、人格、应用能力、适应力、意识。

九是从培养对策的学习策略着手。学科核心素养要触及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38]。通过英语阅读,学习者又可审视文化冲突、传承民族文化[19]。新世纪人才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10]。然而,高校部分实践类课程却忽视创新思维培育[27]。综上所述,培养对策的学习策略至少应涉及语言知识、文化素质、思维性质、思维层级。

十是从培养对策的学习模式着手。使用网络平台,可构建线上学习社区[14]。无论是实体课堂还是虚拟社区,都是学习共同体的存在形式,均可视为语言实践场所[39]。上述研究表明,培养对策的学习模式至少应包含学习社区(线上)和实体课堂(线下)。

综上所述,学界已从不同角度研究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及培养对策,可为之后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借鉴。但是,在以下几方面,现有研究或鲜有触及,或缺乏学科实践性,或需要要素内涵支撑。一是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实践路径应有要素层面的具体示范。二是教学策略应充分体现学科特性,教学模式要形成完整体系,模式间区分度要高。三是内在价值与跨学科迁移的实践路径需突破原有语言认知模式、反映高阶思维形式,避免思维方式局限性。四是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多个层面在学习内容难点与学习策略上的具体反映需加以描述、培养手段需扩充。五是学习模式要扩展基本内容、构建逻辑体系。

二、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教学施行与学习育成:实践表达、方式示范与策略实施

本研究聚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与综合培养对策。对于实践路径,以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上述两大要素的表述方式、实践反映、案例示范、教学实施与价值凸显。对于综合培养对策,以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模式为切入点,着重关注上述两大要素的实践内涵、学科表达、实例说明、模式拓展与育成手法。

(一)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

1. 实践路径的类别与内容

大学英语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两大要素的实践路径是课程教学。从指导方针来看,需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了解课程教学的基本性质与核心目标;从教学案例来看,要以两大要素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途径与具体反映为切入点,研发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案例;从教学内容来看,需以语言能力或思维品质的某一层面为突破口,探究教学内容在话题、主题、观点、品格、文本等方面的要点策划、次序编排与情境构想;从教学策略来看,需从教学内容上述方面着手,重点研讨教学策略在授课形式、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设想、开发与实施;从教学模式来看,需以语言能力的知识、素养或思维品质的思维形式等为抓手,研究教学模式在讲授、演练、示范、应用、实践等环节的表现形式、实施手段与实践意义;从教学流程来看,要以语言能力的能力层面或思维品质的思维方式等为着力点,研究教学流程在环节模拟、路径安排、节点排序等方面的设置与评价;从两大要素的内在价值与跨学科迁移来看,要以规避现阶段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实践路径的显著缺陷为目的,凸显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价值及思维性质的跨学科迁移,并重点关注诸如观点、想法等思维产物在核心素养体系内的表层化与石化问题。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

2. 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的实践路径

以阅读能力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可包含以下内容:话题的分析、认识与总结,主题的联想、整合与发散,情节的重述、改写与讨论,观点的提炼、分析与检验,文本寓意的呈现、评判与审美,以及品格的透视、宣扬与升华。

以写作能力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可通过以下实践路径发展:主题的解析、转化与定位,素材的搜集、筛选与整合,写作思路的建构与梳理,内容在结构或语篇层面的创造、组合与评判,观点的提炼、架构与辨析(即针对有矛盾的观点进行提问,就有争议的观点展开辩驳,对有局限性的观点进行补充,对有新意的观点进行论证)。

以詞汇知识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如图2所示。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短板有词汇语境较贫乏、词汇核心意义不明确、词汇用法概括不全面、词汇讲授与实际应用脱节等,因此可创设场景丰富、语料真实的语境;可构建概念模型用以提取词汇意义,并通过归纳、类比、联想、推理等思维形式,把词汇核心含义压缩至2~3项;可在真实语境下生成词汇例句、列举常见搭配、解析表述习惯,将词汇用法简化并分类概括;可创建情境鲜活、内涵丰富的文本,或构建主题明确、角色多样的交际场景,使词汇意义、用法在不同语境下灵活体现。

3. 以教学策略为切入点的实践路径

以教学策略为切入点,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如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即注重个性化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需以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发展为核心,使教学措施兼顾不同语言能力水平及语言认知策略,同时要考虑学生在能力、水平、目标、兴趣、个性、策略等层面的个体差异,就授课内容、讲授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做相应调整。例如可采用讨论、提问、答疑、辩论等教学环节:可就语言的综合应用展开研讨,以深入理解语言知识;可就教学难点提问,以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设置答疑环节,以解答文本特征、思想价值等方面的疑惑;还可就有哲学高度的观点进行辩论,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4. 以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的实践路径

以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可涵盖以下方面:课堂授课,即以讲解为主,展示课程核心概念、知识要素与学科观点;项目研究,即就专业领域内某个专题展开研究并论证新发现;交际体验,即进入真实交际语境,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英语教师或高水平外语使用者展开观点探讨、思想碰撞、知识传递和文化融合;语言实践,即在有意义的语境下通过演讲、辩论、对话、表演等口头输入或输出语言,或通过改写、续写、创作等书面输出语言;自主学习,即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采用学习策略自主调控,对已有语言资料进行解析、吸收与运用。

5. 以教学流程为切入点的实践路径

以教学流程为切入点,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需拓宽。以写作能力的教学流程为例,如下实践路径可促成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首先拟定主题,然后提炼主旨,接着搜集、筛选、整合主题相关信息,之后创建、完善文本结构,再填充文本内容并评判其构成要素,最后对终稿进行质量评价。对学生所创作文本可根据如下评价要素与评价标准展开评价:评价要素一为主题,要求必须明确、有深度;评价要素二为思路,要求清晰、逻辑严密;评价要素三为观点,要求鲜明、有创意;评价要素四为结构,要求清晰合理、有依据;评价要素五为内容,要求充实、有看点;评价要素六为论证,要求理据充分、逻辑严密;评价要素七为素材,要求贴切、生动,取自现实生活或有现实依据;评价要素八为语句,要求通顺、优美、有凝练度与美感;评价要素九为语篇,要求连贯、顺承,有思想性。

6. 以内在价值与跨学科迁移为切入点的实践路径

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对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及思维性质的跨学科迁移入手,可将概念模型建构、语言能力培育、思维形式发展、思维方式拓宽及思维品质评价的比重适当上调。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对语言的认知层面较低,表现在语言规则的察觉与提炼不足,难以建立概念表述、意义传达的语言模型。第二,语言能力发展滞后于语言知识发展,语言形式、意义与功能的领悟或有缺失,或止步于表象,既难以促成语言表述的层级跃迁,又难以摆脱原有模式的认知局限。第三,思维形式通常局限于低阶层面,而高阶层面的推理、归纳、抽象、评判等较少体现。第四,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较大,难以启发具有西方思维特征的逻辑思维、对立性思维,也习惯忽视具有东方思维特征的整体性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并且很难发挥东方思维方式对意识形态、价值观、个性品质的评价功能。第五,语言评价体系向语言能力过度倾斜,而思维品质在评价体系中占比过小[34]。

(二)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对策

1. 培养对策的类别与内容

大学英语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对策是课程学习。从学习内容来看,需选定语言能力或思维品质的特定层面,深入解析学习内容在能力、素养、思维层级、品德、适应力、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点提炼与体系建构。从学习策略来看,要以语言能力的知识层面或思维品质的思维性质等为着力点,探究学习策略在语言知识理解、思维形式扩充、思维层次跃迁、思维方式内化、文化素质培养、文化意识培育等方面的制定、运用与管控。从学习模式来看,需从语言能力或思维品质入手,充分探究学习模式在课内外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与组合方式。例如,学习模式可分为正式模式与非正式模式两大类。正式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线下),第二种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线下)再加语言实践。非正式模式指线上学习社区、线下学习社区、混合式学习社区。以上两大类模式组合,即可产生正式1(不含语言实践)、正式2(含语言实践)和正式+非正式三大基本培养模式。例如,模式一为正式1[混合式(线上+线下)],模式二为正式2(线下+语言实践),模式三为正式+非正式[混合式(线上+线下)+语言实践+线上学习社区]。

2. 以学习内容为切入点的培养对策

以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两大要素的学习内容为切入点,要关注两大要素在课程学习内容重点中的渗透途径,研究语言能力、语言素养、思维性质、思维层级在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两大要素在课程学习内容难点中的渗透方式也需关注,可研究品德、人格、应用能力、探究能力、适应力、意识在课内外学习中的隐性体现与培育手段,如图3所示。以品德为切入点,要深入剖析思想、品格在文本内容中的折射途径和价值体现。以人格为切入点,要通过语言现象解读,分析人物内心思想活动及意志品质,引发学生对人格魅力的欣赏和对健全人格的向往。以应用能力为切入点,要让学生参与课内交际任务和课外语言实践,促成真实语境下或有意义语境下对社交规则、语用手法的灵活运用。以探究能力为切入点,要通过课堂授课、项目研究与课外实践,主动探究两大要素的运作模型与内在逻辑,具体表现为扩张、突破原有认知模式,以及拓宽或提取、验证有关概念模型、语言规则、思维方式与思维模式。以适应力为切入点,就要超越原有社会认知模式,使个体态度和世界观随社会环境变化而相应调整,具体表现为因所处场景变换而主动适应、认可不同社会规则。以意识为切入点,则需培养学生有约束力的语言规范意识、有自觉性的文化差异意识、有目标性的语言使用意识、有习惯性的规则生成意识、有可塑性的语言赏析意识、有内省性的思维性质意识、有个体性的思维过程意识。

3.以学习策略为切入点的培养对策

要以两大要素的学习策略为切入点,着力研究语言知识、文化素质、思维性质、思维层次、思维方式等在課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反映与培养措施。

(1)语言知识、文化素质方面

就语言知识而言,如从词汇知识入手,通过朗读、拼写、重现、复述,认读已学词汇,了解其构成要素与大致含义;借助课堂讲解,深入体悟已学词汇的本质意义和社会功能;通过创设有意义语境,灵活运用已学词汇,以及拓展不同语境下的词汇用法,牢固掌握词汇的抽象意境和文化表征。

又如,从语法知识入手,探究所涉及的具体情境与人文体验;通过剖析社交场合性质、解读交际对象身份、辨识语用文体特征,深入理解语法知识的社会文化含义与社交协调功能;设定有意义语境,开展体验式、感悟式学习,从人性角度揣摩语法知识所内蕴的欲求、理智与道义。

就文化素质而言,培养策略表现为文化涵养的领悟与积累,即鉴别不同文化的优势与劣势,审视、体悟文化所内蕴的意象与情境,并比对族群间跨文化意识差别。

(2)思维方面

就思维性质而言,培养策略表现为思维性质的拓展与强化。比如,添加反思性思维至常规性思维[40],可拓展思考视角,从底层逻辑和论证模式出发,质疑、评判认知成果的原创性与普适性。又如,强化思维创新性,可辨析各类思维模式异同,并提炼不同模式的核心特质。

就思维层次而言,培养策略表现为层次跃迁。思维要从具体跃至抽象,从客观跃至主观。比如,对语篇规则的系统凝练与高度概括,使思维从具体文本描述上升至抽象规则构建。又如,客观描述某语法规则,并判断该规则是否适用于某设定情境;迁移该规则至另一特定情境,意识到并不适用,由此发现该规则适用范围受语义概念主观性影响。

就思维方式而言,培养策略表现为思维方式的拓展与比较。思维方式要从直觉性、整合性思维延伸到分析性、逻辑性思维。比如,对不同观点按论证逻辑或思想导向分类,也可重设立场,解释他方论点合理性[41],或转变视角,突破己方论点局限性。又如,对比东西方思维方式,发觉传统东方思维一般以人为关注点,传统西方思维却以物为落脚点,意识到东方思维方式倾向于综合性、模糊性和直觉性,西方思维方式则倾向于分析性、线性和理性[42]。

4.以学习模式为切入点的培养对策

以学习模式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培养路径表现为不同模式的界定与组合。比如,上文提到的正式1(不含语言实践)、正式2(含语言实践)、正式+非正式(含学习社区)三大基本培养模式。

三、结语

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要通过课程教学付诸实践。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实践路径为话题、看法、品格、文本的要点提炼和情境创设。以教学策略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实践路径为授课理念和教学手法的改进与实施。以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实践路径为课堂授课、项目研究、交际体验、语言实践的构想与实施。以教学流程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实践路径为教学环节和学习项目等的规划与调整。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对策是课程学习。以学习内容重点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培养路径为与语言、思维有关的模式解析与实践运作。以学习内容难点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培养路径为品德、适应力、意识、应用能力等的具体反映与长期浸润。以学习策略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培养路径为语言知识、思维方式、思维层次等的情境体验与机理探索。以学习模式为切入点,两大要素的培养路径为正式学习模式与非正式学习模式的交互与组合。探究与解析大学英语核心素养之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与培养对策,对深入探索外语类课程改革、全面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以及从本质上转变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为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与培养对策提出了有启示性的实践表达形式、课程实施方法与学科培养措施。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語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4.

[2] 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7-14.

[3]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4] 潘景丽.思维品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8):53-56.

[5] 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3):50-57.

[6] 束定芳.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17,38(2):35-41.

[7] 宋文,宋然.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性探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8):26-28.

[8] 师曼,刘晟,刘霞,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3):29-37.

[9]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外国语,2020,43(5):8-20.

[10] 张应强,王平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6):148-154.

[11] 刘永凤.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2):31-41.

[12] 熊昱可,许祎玮,王泉泉,等.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1-48.

[13] 毕华林,叶剑强.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主题领域与脉络演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4(3):97-105.

[14] 陈殿兵,杨新晓.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169-173.

[15]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11):8-18.

[16] 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

[17] 钟启泉.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把握“学科素养”的一个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11-23.

[18]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19] 张德禄,吴连春.再语境化在英语阅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社会教育学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29(1):48-53.

[20] GóMEZ RODR?GUEZ L F. Foster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reading authentic literary texts in an advanced Colombian EFL classroom: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J].Profile issue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2, 14(1):49-66.

[21] 李润洲.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表现、机制与路径: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6):15-20.

[22] 彭正梅,伍绍杨,付晓洁,等.如何提升课堂的思维品质:迈向论证式教学[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4):45-58.

[23] PHOOCHAROENSIL S. Exploring learners developing L2 collocational competence[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4, 4(12):2533-2540.

[24] 沈章明,许营营.“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方向:基于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9,46(11):3-28.

[25] 刘晟,魏锐,周平艳,等.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3):38-45.

[26] 袁广林.大学何以培养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的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2,6(5):50-54.

[27] 雷红.高校青年学生实践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30-33.

[28] 王薇.活动理论框架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3):43-45.

[29] 李润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知识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8):69-76.

[30] 张应强,张洋磊.从科技发展新趋势看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73-80.

[31] 王晓梅.智力发展节奏学说与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616-619.

[32] AL?MAHROOQI R.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how are they taught at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 Oman?[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2,5(4):124-130.

[33] XU Q.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e in EFL classroom[J].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2013,7(1):6-9.

[34] 吳娟,霍艳娟.我国外语能力评价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05-110.

[35] KARIMI L, VEISI F. The impact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Iranian intermediate EFL learners[J].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6, 6(9):1869-1876.

[36] 彭寿清,张增田.从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时代转换[J].教育研究,2016,37(12):106-111.

[37] 王汉江,付光槐.论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0):8-12.

[38] 李润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知识结构的视域[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Z2):43-49.

[39] 彭雪.英语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要素及建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3):48-53.

[40] 伍彩芬,朱东华.演讲思辨一体化模式建构: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商务公关演讲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5):113-121.

[41] 贾颖,杜珍妮.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8(5):71-75.

[42] 宋文,宋然.中西方文化意识与思维方式差异性探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8):26-28.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大学英语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