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姚晓亮(197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省雨花区南京梅山高中,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内外阅读,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属于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等教学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一线语文教师应引起充分重视,深入挖掘课内外阅读资源,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积极探寻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促进课内外阅读效率不断提升,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针对高中語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意义;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7-0039-04
一、引言
对语文学科而言,阅读教学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科学高效的课内外阅读指导策略,和学生共同探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正确方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一线语文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开展课内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意义,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案,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确保素质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不单单要强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其阅读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促进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阅读属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必须引起充分关注和重视。
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现状来看,还存在如下不足:首先,当前依旧有少数语文教师延续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升,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容易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常常选择机械式、重复性的模式,导致阅读教学形式大于内容。其次,一些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新课程改革推进实施后,语文教师即便开始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来,但在实践环节,部分青年教师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者理解上出现偏差,导致新课改理念与实际教学之间无法紧密融合,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出实效性,从而使新课标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落实。
总的来说,面对高考和升学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都是基于成绩与分数来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即便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可以有效应对高考,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却不够深刻,仅仅局限在浅层阅读中,学生的知识视野也难以真正跳出课内。因此,一线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借助于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也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引领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培养其语文素养,确保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高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想理念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实际生活阅历不足,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问题。对语文教师而言,在组织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同时,为充分发挥出课内外阅读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通过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依托于阅读材料中的各种故事案例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阅读时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必然会导致阅读效率降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了解班内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阅读偏好等,根据学生学情为他们推荐有针对性的读物,让课内外阅读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事,这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深度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过去的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助力形成健康三观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课内外阅读当成是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尤其是对课外阅读来说,应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其阅读兴趣。另外,教师要精心筛选阅读书单,让学生通过阅读汲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素养,这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开阔知识视野,充分发挥出课内外阅读的育人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选择正面积极、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健全人格。
(四)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借助于开展课内外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语言文字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随后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相互分享阅读心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另外,通过撰写读后感或开展读书演讲活动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让学生从过去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探究者,促进语文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最后,在课内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课外阅读所了解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内学习中来,将课内学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实现课内外阅读的共促互补。
四、高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以趣引读,培养课内课外阅读热情
语文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策略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热情,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中尽情遨游。
首先是设置班级流动图书角,可以每月定期从班内学生中投票选举出管理员,图书角管理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自主权很高,可以有效调动其阅读积极性。管理员主要负责教室某一区域学生的阅读服务,课余时间向其他同学开放,负责对同学借书还书、交换书籍等信息进行登记。为丰富图书类型,还可以设置独立的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之间能够分享自己的书籍。借助于这样的方式,班内学生可以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也可以有效增加其阅读量,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阅读,有效培养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
其次,为有效创设课内外阅读紧密融合的良好阅读环境,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推荐一些知名作家作品,如余秋雨、莫言、周国平等,引导学生进入名家的文学世界,阅读体会各种不同的创作风格,让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来感染学生,调动其读书积极性,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古典文学作家作品专栏,如具有代表性的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关于我国古代诗词名家的作品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名著,整理历代文人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制作成册,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閱读专栏。学生通过自行搜集整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国内外知名作家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持续性的阅读中补充更多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最后,可以通过设置班级文集的方式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成果充分展示出来。语文教师要依托于良好的平台来展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成果,比如通过优秀读书笔记博览会、课本剧角色表演、读后感互评以及阅读之星手抄报评选等方式来展示阅读成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置阅读动态专栏、读写融合等板块,在读写融合板块中可以刊登班内学生自己撰写的阅读经验方法总结、阅读技巧分享、各种续写仿写习作等,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班级文集的设置能够搭建一个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载体,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更加高涨,都期望自己的作品、观点、方法可以分享给其他同学,在整个班级内形成了非常浓厚的课内外阅读氛围。
(二)有效指导,提升课内课外阅读成效
一方面,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即学生体验与感悟文字的过程,不同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学习吸收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阅读相同文章时所产生的感悟也各不相同,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指导时需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摒弃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从被动的阅读者成为主动的“悦读者”,这样才能够确保课内外阅读的实际效果。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模式,如此不仅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有助于其思维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以《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为例,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课文开头作者提到“中华民族”,有什么内涵?②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其中的“也”应当怎样理解?③刘和珍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如果她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提出问题后把班内学生合理划分为各个阅读学习小组,各组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自行阅读课文并展开探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有效扩展。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选择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阅读的“主权”交到学生手中,确保课内阅读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教材中的课文始终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语文教师不单单要重视课内阅读指导,还应充分关注课外阅读指导,进而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语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阅读喜好、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有针对性地推荐各种课外读物。所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是单篇文章,如学习了《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之后可以及时向学生推荐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丰子恺的《秋》等文章;或者结合各单元的主题来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推荐,比如说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科学家与科学精神,在结束本单元课文教学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杂交水稻》《居里夫人传》等书籍,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基于课内推荐课外读物,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选择,语文教师还可以整理出阅读书单,形成完善的阅读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一些经典案例或好词佳句,抑或在完成一本书阅读后写下阅读心得等。
(三)多措并举,提升课内课外阅读能力
一是不定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让同学之间能够深入沟通交流。读书报告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的活动,一般来说需要提前让学生准备好读书报告,对整本书阅读来说,可以让其自由选择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基于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通过教材课文所延伸拓展的课外阅读常常为经典名著,开展读书报告活动有助于调动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生阅读学习了课文《红楼梦(节选)》之后,组织进行读书报告活动,首先启发学生如何准备好自己的读书报告,提示他们可以从故事情节梗概、作者写作过程、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思想等不同层面进行阐述,为学生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后续的交流过程中,一些学生阐述了《红楼梦》中所喜爱的人物形象,列举具体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一些学生谈到《红楼梦》这本书体现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特点。通过相互之间分享阅读心得,学生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入,有效培养了其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组织进行主题讨论活动,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鉴赏文本的思维方法,促进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活动过程中应当借助问题设计与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文本组织的判断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把若干篇课内外文本进行整合,如可以选择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和《科学家精神·爱国篇》等,组织一场主题为“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的活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请谈一谈上述文章的主题。在问题启发下学生了解到这些文章都和科学有关,随后让学生思考分析: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学生进行讨论后总结出:筛选关键信息、运用结构分析法明确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等,学生在主题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方法后,教师再逐一进行详细解释,最后让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对这些文章展开阅读,有效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
(四)读写结合,实现深度阅读学习目标
推进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写作与阅读属于语文课程教学中联系十分紧密的两个部分,从本质上来说写作属于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有效运用好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和思维方法,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如下两种写作活动:
首先是点评式写作,即通过片段化的形式点评阅读文本的写作训练,更加倾向于对点滴阅读心得的记录。通过开展点评式写作不但可以和阅读内容紧密联系,也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思想表达。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与思考的眼光来审视文本,时刻记录下突发的读书感想,比如说在《师说》这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让学生在阅读后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点评,有学生在点评中写道:韩愈的《师说》是通过三组对比,论述了“耻学于师”的原因,文章大力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风气;而柳宗元的文章通过引用秦孟子的话,阐述魏晋以来的世风,借助追根溯源的方式对“抗颜为师”予以声援。持续开展点评式写作,有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其站在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其次是迁移式写作。基于读写结合的层面来说,写作属于知识迁移的过程,当学生完成阅读后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形成了新的感悟,再将其应用到写作过程中来。学生完成主题阅读活动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其尝试写出同类型的作文,从而实现从积累到应用,在结束写作后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比如说上文中“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班内学生进行迁移式写作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课文中所使用到的写作手法,阐述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看法并表达对科学家的赞美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写作再次回归文本,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升华。
五、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属于语文课程中的关键一环,依托于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课内作为基础,课外作为延伸,通过科学有效开展课内外阅读指导,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要坚持从教学实践出发,明确了解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班内学生学情制订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方案,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焱.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师博览,2020,10(36):20-21.
[2]王雅男.如何在高中語文阅读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31,33.
[3]孙丽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家长,2020(36):72,74.
[4]刘畅.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0(12):22-23.
[5]马晓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措施探究[J].课外语文,2020(36):137-138.
[6]张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6):155-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