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平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助力。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依旧存在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练习。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整合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学习数学知识,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将会影响后续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充分整合各种课堂练习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数学科目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练习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及时调整练习内容,使其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和素养。为了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依靠练习题册进行练习,而要进一步扩充练习资源和练习内容,使课堂练习更具深度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收获更多。
1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现状
1.1练习内容有限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完课堂教学之后,一般会准备课堂练习内容作为教学的补充,练习内容的知识范围和难度大多不会超过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在大部分教师看来,课堂练习更大程度上是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所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这使课堂练习内容十分有限,不具备较强的延展性,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会安排大量重复的课堂练习,也就是很多项练习内容考查的都是同一知识点,学生只是通过课堂练习更加熟练地得出了正确答案,而没有从中收获新的知识,这种缺少新鲜内容的课堂练习比较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课堂练习的兴趣。
1.2练习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材当中大多配有练习题,学生也会有一两本统一的数学练习题册,而做练习题往往就成了课堂练习的主要形式。数学科目没有太强的实践性,更多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做练习题绝不应该成为课堂练习的唯一方式。因为练习题考查的内容有限,很多练习内容只是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反而对最重要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应用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在学习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时,反而是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理解。
1.3练习动力不强
听课和练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但听教师讲课和自己进行练习,对学生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课堂练习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活动,而当学生听完教师讲课后正需要放松一下头脑来消化内容,而教师在讲完课之后自己也需要休息,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也会放松下来,对学生的管理不会像讲课时那样严格,因此,学生可能就会不太重视课堂练习,导致练习效果不佳。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只有合理安排课堂练习的时间,完善课堂练习规划,丰富课堂练习形式和内容,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练习。
2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作用
2.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充满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概念,远远不如童话故事那样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数学知识后,无论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遗忘,甚至会产生新的困惑。课堂练習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会起到很好的温习作用,能够让学生再次熟悉之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上课时间有限,而所学科目又相对较少,课后作业也不会太多,所以学生真正思考数学知识的时间有限,课堂练习则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数学知识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2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在经济、建筑、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虽然小学数学内容还涉及不到这些应用内容,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机会用到数学知识。不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的都是数学语言,较少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解释概念和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要面对具体的数学应用场景,只有通过数学手段才能解决各种各样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所以课堂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从而进行综合思考。
3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整合的方法
3.1开展分层型课堂练习
教育首先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待同样的知识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体现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慢慢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小学教育阶段,师生数量差距较大,教师很难进行细致的差异化教学,而课堂练习则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由选择,从而实现差异化练习,使其既能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又能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更具难度的课堂练习内容,这样学生才更有动力完成课堂练习。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时,本单元主要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乘积的四舍五入等内容,比较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开展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按相乘数字的大小将课堂练习内容分层,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对学生来说,得出正确结果并不困难,因为学生以前已经做过大量的乘法计算练习,学生真正有可能困惑的是乘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按小数点后的位数情况进行分层。这样课堂练习的难易程度就会有所区分,并且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会进行递进思考,从而对小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小数乘法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3.2组织探究型课堂练习
不同于语文和英语科目,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内容开放性较差,大多有唯一固定答案,学生完成练习的方法和思路也趋于一致,这导致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只是记住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步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探究型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和想法,使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增强课堂练习的开放性。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的时期,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想法,虽然不一定正确,但都很有创造力。教师不应打压学生的想法,而应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验证,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想法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不断校正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本单元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表面积、体积、容积等内容。因为生活中随处可见长方体和正方体,所以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不成問题,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没有难度。但在学习体积和容积概念时,学生就很容易将其混淆,因为两者的计算方法一样,很多学生就将两者当成了同一概念,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探究型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画图和实验来探究其中的概念区别。这样学生在探究之后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容器都有一定的厚度,不存在理想中没有厚度的容器,那么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容积势必小于它自身的体积。尽管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假如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内注满水,那么容积计算的是水的体积,而不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体积。这样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学会了分辨较为复杂或者相近的数学概念,他们也会因为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感到高兴。
3.3创设课堂练习情境
小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具象思维能力,喜欢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事物规律,而数学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的思维如果没有转换过来,就很容易理解不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课堂练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让学生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数学知识中潜藏的规律。创设具体情境已经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拓展练习内容,填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熟悉情境内容,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创设情境同样要结合教材内容,不能够偏离数学教学的主题,也不能过于娱乐化,否则就达不到课堂练习的目的。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时,本单元主要包括位置坐标、角度、方向等内容,这节课的实用性很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方位,但教材只展示了平面视角下的路线图,学生没有较强的代入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北京和上海的地铁线路图,这两个都是超大型城市,地铁线路密密麻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关键期,教师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有效整合课堂练习,通过分层课堂练习内容、创设课堂练习情境,使课堂练习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练习动力,并开展探究型课堂练习和实践型课堂练习,优化课堂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从而打好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指导优化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93-94.
[2]林春远.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家长,2022(27):69-71.
[3]王颖洁.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4):86-88.
[4]赵洁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2(34):94-97.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课题《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模块整合在双减背景下对数学练习的作用》(课题批准号:DX〔2022〕GHBZ026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