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文
2022 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2022 年版课标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教材在承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学生的认知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经验。教学时,教师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文化的激活,使学生对新知有一种期待,帮助学生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落实文化自信。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呢?”(春节)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接着说:“关于春节,你知道些什么?你想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春节哪些方面的习俗?”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说:“关于春节的习俗有许多,说也说不完,那么,在几十年前的北京,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他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吧!”由于学生对春节都是非常熟悉的,尽管不同地区的习俗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他们毕竟都是亲身感受体验过的,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不管是哪方面的文化,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可以拉近学生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促进文化自信在课堂的落实。
文化自信的树立需要在对文本精心研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的设计,自然地渗透文化自信。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各国在桥梁设计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与赵州桥的设计进行对比,主要是从建造时间、设计特点等方面引领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还知道我国哪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大家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落实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材中关于文化自信渗透的内容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因素的挖掘与渗透,以促进文化自信在课堂中的落实。
在2022 年版课标理念指引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然后找到恰当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读写训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与渗透,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毛岸英的遗体是否应该运回祖国、主席儿子的遗体能不能特殊对待等问题进行思辨性阅读。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影片《长津湖》,并把自己的观后感写下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把弘扬我国革命文化的精神落到实处。又如,教学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李大钊诞辰来临之前写一首小诗,把自己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现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找准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促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促进文化自信在课堂的真正落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2022 年版课标为指引,从激活旧知、精读文本、读写结合三个方面加强文化因素的挖掘与渗透,把落实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