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建
《赵州桥》是一篇大家熟悉的老课文。乍一看,《赵州桥》短短数百字,内容浅显,和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比较,似乎难以相提,但是仔细琢磨,《赵州桥》却独具异彩!
一、从《赵州桥》的结构看
这篇课文分为四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地位、建造者及悠久历史,赵州桥的雄伟,赵州桥的美观,赵州桥的意义价值。四个段落,采用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清晰明朗,整体性强,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四个段落中,详细写的是第二段和第三段,抓住事物特点,分别侧重物质性(雄伟)和精神性(美观),特别是第二段,连“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这些大家熟悉的写桥“形美”的语句都一概不用,可见其写物质性之专。
再细看段内语句,第二段依然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句先总写中心句“赵州桥非常雄伟”(精神);中间再分写(物质),第二句为桥长和桥宽,第三句写大桥洞,第四句写小桥洞,第五句写河水;第六句再用“创举”总写(包括大桥洞和小桥洞等在内)设计意义(精神)。第三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先写其美观(精神),再分写美观的表现(物质)。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个段落有如赵州桥大拱上形态自然、略有殊异的两个小拱,可谓“拱上有拱”。《赵州桥》神来之笔的结构,和赵州桥的“创举”一样,概观则有“以天地为栋宇”之感!
二、从《赵州桥》的语言看
《赵州桥》用语既朴实准确,又生动形象。我们不说第一、二段的列数字写出了物质性,也不说第三段的打比方写出了精神性,我们单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两句话的用语就让人叹服:(1)“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2)“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参加”能去掉吗?显然不能,李春一人无法完成赵州桥的修建,准确!“石匠”是多余的吗?不是。你把首尾两段联系在一起才知“石匠”两字有深意,因为最后一段有“劳动人民”呼应着,“石匠”就是“劳动人民”啊,巧妙!“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一句中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有可无吗?少不得!如果没有它,简化为“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看似可以,却失了神采,因为只见物质(遗产),不见精神(智慧和才干),严密!再往后看,文中的“劳动人民”,能换掉吗?换为“群众”行不行?不行!“群众”政治色彩浓、感觉抽象,不适合儿童学习,也不适合用来介绍。简明!《赵州桥》平实的用语,看似简单,实则考究,就像那赵州桥上的石头,细览定有“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喜!
写至此,《赵州桥》与赵州桥,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可见一斑。《赵州桥》与赵州桥可同谓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不为过!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