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欢
种树是一项技术,教学是一门艺术,两者在许多方面有相同的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大意是说,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其按照本性成长,才能使其茁壮。教学也如此,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应是永恒不变的法则。
种树需要合适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等因素。教学也一样,需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法等。准确地把握学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拾级而上;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以生为本,打好底色。种树的时候,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这样就可以放手让它自由生长。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从扶到放,适时、恰当地退出讲台,站在幕后,让学生成为主角,站在课堂的中央。
栽种小树苗,有时就得用树枝固定着,防止以后长歪了。教学也如此,教育学生做人更是如此,从小就要让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尊重差异,学会放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是的,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潜能,千差万别,天赋各不相同,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应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看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应让每一位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在努力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也不长草。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不断地给提示、教方法、传技巧,想着尽可能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殊不知,在帮助学生“遮风挡雨”的时候,也就“断送”了学生的自我成长之路。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自我学习。
从“心”出发,静待花开。种树必培根,教学须育心。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行动努力、保持心地善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教学中,我们要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和表扬每一个学生,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是种树还是教学,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学如种树,需要我们精心培育,小心呵护,倾情投入,这样才能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