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莎莎 王琳琳
【摘 要】 为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进步,韩国建立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标准,其课程性质与目标、内容体系与成就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体现了课程标准系统化、课程内容通达化、课程评价多样化和安全措施针对化等特点。鉴于此,我国应注重“最小调整”原则,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强化多学科课程内容整合与通达的体育活动构建,建立融合教育中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及建设多元化支持系统,从而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韩国;融合教育;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69
开展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不仅可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改善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促进普特学生间的彼此接纳。为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进步,在探索如何帮助特殊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提升身体素质方面,韩国积累了大量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经验。韩国教育部于2015年10月7日发布了《特殊教育课程(修订版)》[1],在《体育教育课程(2011年版)》[2]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小学阶段的融合教育體育课程标准。本文将从这一标准出发,对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内容体系与成就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三大部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融合教育体育课程的实施及改革提供参考。
一、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的性质由体育课程本身所教授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3]。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是希望通过身体活动价值的内化和实践,进行教育。它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核心力量(即健康管理能力、身体锻炼能力、执行比赛能力和身体表达能力)为重点,以五大价值领域(即健康、挑战、竞争、表现、安全)为活动内容,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素质课程[4]。《特殊教育课程(修订版)》强调全部国民都可以达到自主创新的融合教育理念,相信特殊学生通过融合课程的学习,可以养成良好的社会品德、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必需的身体素质[5]。该课程的性质,既体现了“融合”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要面向所有学生,充分保障了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机会,又体现了体育学科的特征,强调让全体学生通过身体活动进行体能锻炼,开拓生活空间,提高身体素质。
(二)体育课程的目标
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以健康、挑战、竞争、表现、安全五大身体活动价值领域为中心,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6](见表1)。其目标结构以“总目标—学校分级目标—不同学段各价值领域目标”的形式呈现,构成多层次性课程目标体系。其中,学校分级目标分为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三阶段目标。在目标体系中,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划,以五大价值领域为主线,强调不同年级目标的侧重点,以“内涵了解—方法学习及实践—能力和精神培养”的顺序和方式呈现各价值领域的目标。该课程的目标既有层次性又有连续性,体现了低年级目标向高年级目标的连续发展和深化。韩国重视体育在生活中的运用,强调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实用性与生活化的特点,要培养特殊学生的自主实践态度,以及通过身体活动获得成就感和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与成就标准
(一)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
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健康、挑战、竞争、表现、安全五大价值领域为基础,根据不同年级划分每个核心知识的学习内容板块,通过内容的实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第一,内容体系的五大价值领域分别代表不同的价值期望。“健康”是个人生命安全的确保,是追求生活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价值;“挑战”是为实现新目标而努力成长,是从身体锻炼到精神追求的价值;“竞争”是培养公平竞赛和体育道德,建立社会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表达”是满足运动需求和锻炼审美意志,是建立审美、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的价值;“安全”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是确保个人和社会安全的价值。第二,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核心知识。例如,健康领域的核心知识是健康管理和增强体力,挑战领域的核心知识是速度、动作、距离、目标四大挑战活动。第三,根据不同的年级划分不同的内容板块。例如,在健康领域中将核心知识划分为三个内容板块,其中小学3—4年级学习生活习惯与休闲板块,小学5—6年级学习健康与运动体能板块,中学7—9年级学习生活环境和休闲板块[7](见下页表2)。
整体上来看,内容体系中五大领域是以个体身体发展到精神追求、社会安全到共同体意识培养的逻辑安排;核心知识是随领域的不同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活动逐渐细化;在内容板块分配上,将五大领域的简单概念、基础运动技能的学习安排到低年级,将身体活动的原理理解、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等内容安排到高年级,内容随年级的升高呈现复杂化与实操性,使得教学目的向自主态度、精神追求和实践能力深入。
(二)体育课程的成就标准
成就标准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后应达到的水平,韩国体育课程规定了各年级学习内容的成就目标,包括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中学7—9年级的标准内容。每个年级群的成就标准以领域目的、学习内容、教学要求、身体活动四大板块呈现,但各年级群的成就目标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例如,中学安全领域的成就标准,侧重于理解体育和安全的关系,学习各种安全事故和预防措施,培养妥善的紧急应对能力[8](见下页表3)。此外,韩国融合教育体育课程结合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及成就标准,设置了相应的运动项目示例。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队伍、场地器材的配置情况和特殊学生对应的教学要求,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课程课时数的前提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与调整身体活动[9]。
三、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教学建议和评价
(一)体育课程的教学建议
体育课程的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习者的积极互动来探索和运用学习内容的。韩国强调教学需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应以“尊重学生发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指导的教学[10]。基于此,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标提出了三大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向、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等方面。首先,在教学方向上规定了6个方面的要求:采用合作与创造的教学方法、考虑个体差异的分级授课、营造“教与学”自主的教学环境、整体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其他课程活动的联合教学。其次,在教学计划方面强调考虑五大领域的特性和学习主题、学生预学习的经验及发展特点分析、确保设施和器具的配备与安全。最后,在教学活动方面,指出要重构学习活动、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组织整合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习者的管理和安全考虑。这三大教学建议综合体现了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本的核心思想。
(二)体育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应当确保课程的衔接性、评价内容的平衡性、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建立并适用符合学生能力发展和个体差异的评价标准。韩国教育部和地区一级的体育课程规定了评价应与课程挂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一致,在评价内容上强调要针对五大价值领域的内容和比重、学生教育经历和身体特点进行评价。同时,体育课标还强调要摒弃以一次性记录测量为主的评价方法,明确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授课目标和教学内容,使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量化与质性评价、一般评价与个性化评价、互评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还要针对不同的活动领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观察日志[11](见表4)、纸笔检查、体能测验、体验报告书、活动累加记录等。
四、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体育课标系统化
韩国教育部强调体育课程应以“健康管理能力、身体锻炼能力、执行比赛能力和身体表达能力”为出发点,安排与“健康、挑战、竞争、表现、安全”五个價值领域相联系的课程内容,构建了一套“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成就标准—教学与评价”五级纵向系统的课程标准[12]。体育课标还包括翔实的活动示例、合理的教学建议以及多样的评估方式,既为体育教师的授课提供指导,也利于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和特殊学生的充分参与。
(二)课程内容通达化
“通达”是建筑学用语,表示大多数人能够便捷、有效地进入和使用相关服务[13]。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所具备的通达化特点,在课程内容的领域目的、学习内容、教学要求、身体活动等板块得到了全方位的贯穿和体现。例如,在中学阶段竞争领域的内容中[14](见表5),活动示例不仅有普通学生参与的足球、篮球和棒球等运动,也有脑瘫足球、轮椅篮球、视觉棒球和坐式排球等特殊学生进行的活动。韩国强调尊重学生个别化差异,体育课程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不同领域的身体活动、内容要求与体育活动示例,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与运用课程内容,也为特殊学生的体能发展提供了方案。
(三)课程评价多样化
韩国强调评价时要注重课程的衔接性、评价内容的平衡性、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要根据障碍程度重新构建评价程序及标准,如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发展阶段等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表现性与替代性评价方法来交替评价不同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水平。如,对视力、轻度肢体障碍学生,采用个别化教学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而对重度肢体障碍学生,就采用替代性评价来反映学生的表现水平。该课程还强调要实施多样化评价方法,要求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结合健康、挑战、竞争、表现、安全的全领域课程计划,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就程度,利用调查表、面谈和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体育教学成果能得到全方位的评估。
(四)安全措施精准化
特殊学生对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的安全需求更高,学校需要配备无障碍体育设施器材与场地,使学校体育教育真正符合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促进教育内容与特殊学生活动参与有机结合,培养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5-16]。韩国明确规定学校需要设置无障碍环境,为特殊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促进每位学生顺利参与课堂活动。因此,特殊学生的安全保障是课程标准中经常提及的问题。一方面,针对视力障碍、肢体障碍与脑瘫学生的活动安全保障都分别进行了说明与解释。例如,视障学生活动时提供特殊的体育装备和保障用品,活动前要给予视障学生足够的时间确认和掌握器具或设施的形状、功能等,还要仔细了解视力障碍的程度和原因,避免发生次生障碍;肢体障碍学生活动时,要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在了解学生障碍类型特点和个人技能水平的同时,近距离观察学生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对脑瘫学生来说,安全措施是针对他们活动中可能突发病症而进行的,例如提前戴上头盔或腰带等,预防其摔伤或掉落。另一方面,针对风险性或者危险性运动(冰上和水上运动等)提出了相应的保障要求。如在冰上、水上运动时,教师需要选择较平坦的冰雪竞赛场地和安全系数达标的游泳馆,提前准备好冰上和水上运动装备、运动保障用品和防冻防水装备等,活动按照“简单慢速—适应—提高”的顺序进行,还强调要有专业医务人员陪同及安全防护,确保特殊学生安全地活动。由此可见,韩国特别重视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强调设施配置因人制宜,并配置体育运动安全设施和辅助设施,为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环境保障。
五、启示
(一)注重“最小调整”原则,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体育课程体系
目前国际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是以融合为导向,将普通教育课程内涵纳入特殊教育框架中,或将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调整理念融入普通教育教学,为特殊学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创造条件,进而提高其学业水平[17]。而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是基于《体育教育课程(2011年版)》改编的,遵循了“最小调整,最大融合”原则,满足特殊学生体育教育的需要[18]。我国可借鉴韩国经验,在已有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上,改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内容,开发适合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合作的体育项目,适当加入传统体育游戏(如打纸包、揪尾巴和投壶等)、民间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等)、韵律打击活动(如打腰鼓、打跳舞和摆手舞等)和其他适宜的内容。同时,还可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加入轮椅健美操、轮椅现代舞、坐式排球和视觉棒球等活动,进而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体育课程体系。
(二)注重多学科课程内容整合,满足特殊学生成长需要
韩国体育课程结合了许多学科课程知识,将艺术课程的舞蹈元素和体操动作运用到身体表达活动中,让特殊学生通过肢体运动展示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在创意改编中表达出艺术感受,进行情绪宣泄与精神意志的表达。我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也可整合艺术课程(如舞蹈元素、体操动作、美术色彩和音乐律动等)和生物课程(如身体结构知识、安全运动与卫生保健知识等)的内容。根据特殊学生的情况,最低程度地对学科内容、活动程度进行调适,在适应特殊学生特征的基础上,保证体育项目的趣味性,给予特殊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满足其全面成长的需要。
(三)注重通达的体育活动建构,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活动要满足无障碍和普遍适用的条件,即通达的状态,具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和顾及所有学习者需要的特点。基于此,在体育活动中可增加一些能够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同参与的内容(如运动与安全课、身体表达游戏,以及各类冰上、水上和球类等户外活动),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每个活动划分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种难易程度,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也保障特殊学生能共同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满足特殊学生发展体能和学习生存能力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四)注重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关注特殊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解不同学生的体育运动和成长发展状况,更好促进特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建立融合教育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以确保体育教学成果能得到全方位评估。具体而言,这样的课程评价体系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选定课程评价的内容要素,学校组织教师成立评价小组,通过方案研制和投票确定评价内容,包括课堂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成果、师生与生生互动等;二是定期对特殊学生进行导向性评价,包括知识理解、目标完成和技能掌握情况等,反映近期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三是建立学校课程委员会、个别化教育支援组以及包含教师、家长、学生的评价队伍,可根据各学校资源和人员分派情况,对特殊学生安排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四是重视量化与质性评价、个性化与生成性评价,评定体育成绩时,要结合全领域的课程计划,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就程度,体现学生的活动过程、身体发展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五)注重多元化支持系统建设,推进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发展
韩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得到政府在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持,着重强化社会体育促进体系,重点支援各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19]。我国要不断完善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体系,逐步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支持系统,包括: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政策;学校提供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械,做到体育活动多样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支持非政府社会组织兴建适合特殊学生活动的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完善“家庭-社区”体育组织运行机制,为普特学生提供更多的共同活动的机会,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4][6][7][8][12][14]韩国教育部.特殊教育课程(修订版)[EB/OL].(2015-10-07)[2022-09-07].https://www.moe.go.kr/boardCnts/fileDown.do?m=0404&s=moe&fileSeq=2c9b6e6ed22f19d6a229f71dd53b81cc.
[2]韩国教育部.体育教育课程(2011年版)[EB/OL].(2011-08-09)[2022-09-13].https://www.moe.go.kr/boardCnts/viewRenew.do?boardID=294&lev=0&statusYN=C&s=moe&m=020402&opType=N&boardSeq=34653.
[3]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2):3-20.
[5][10]李宰旭,郑允宇,宋智雅,等.2015年修订版《特殊教育课程》中特殊教育课程政策的推进过程与争议分析[J].特殊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17(2):141-164.
[9]宋恩淑,崔振赫.从2015年修订版《特殊教育课程》看出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课程的关注度分析[J].教育创新研究,2019(2):297-321.
[11]王昭.韩国融合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21.
[13][18]韓文娟,邓猛.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内涵及实施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9(2):70-76.
[15]戴昕,王蒲,杨铁黎.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23-26.
[16]杨亚茹,郝传萍.基于ICF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6):659-669.
[17]何红艳,王世滢,马兰,等.融合教育背景下美国重度障碍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1(16):36-40.
[19]金承妍,金正妍,许有成.2015年修订版《特殊教育课程》里初中特殊班的课程运行情况分析[J].特殊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20(3):127-149.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