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学”课堂:指向特需学生的适宜发展

2023-12-11 12:06成亚楠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能学生活语文课堂

成亚楠

【摘 要】 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必须让特需学生按照合理的方式学习,打造“能学”课堂。应基于班级学情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着眼学生潜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差异布置有梯度的作业,从而让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 生活语文;特需学生;“能学”课堂;适宜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64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要将课堂建成特需学生的成长空间,就必须让他们能按照合理的方式学习,建立“能学”课堂。“能学”课堂的心理基础是尊重与信任,即教师尊重每名学生及他们的特殊性,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能力;发生机制是指导与鼓励,即教师通过对每名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评估、学习性向的准确把握,找到他们可以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当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意愿、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时,进行及时肯定;教学特征是康教与游戏,即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习进程,融入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并将教学过程游戏化,实现全身心的教育,也利于学生社会情感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评价标准是乐观与信心,即突出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使学生通过能学,收获更多的信心,产生“我能学”“我能学好”的自我认同感。下面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教学为例,论述如何打造“能学”课堂,让每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每名学生的发展。

一、基于班级学情,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在目标制订上要充分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前,笔者从整体上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析。本班学生大都生活在乡村,再加上在学校“乐耕园”的劳动经验,对文中涉及的“玉米地”“桃树”“西瓜地”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很容易将课文和生活建立起联系。文中涉及的短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等是对玉米、桃子的具体表述,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此外,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类似的短语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过渗透,如“学校的橘子又大又甜”,并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表达。课文中出现的“掰”“扛”“扔”“摘”等动词,虽没有正式教学,但在生活中会经常做这些动作,学生易于通过模仿、演绎增强理解。通过几年的学习,班级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篇幅的复述和记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插图及具体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辅助。此外,笔者对每个学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难点、兴趣点,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节课,笔者根据课程标准、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学生实际,制订了如下学生经历学习实践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1.听老师指令做出适当的回应,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2.能提升粗大动作能力(姿势控制、移动、平衡与协调);3.能结合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小猴子高兴的语气,并了解课文大意;4.会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又( )又( )”的短语并尝试表达;5.理解动词“掰”“扛”“扔”“摘”,并能进行动作模仿和演绎;6.能用硬笔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瓜”;7.能简单复述所学课文主要内容;8.能形象表演出所学课文主要内容,体验积极情感;9.能初步感知小猴子的三心二意,对故事接下来的情节有探究意愿;10.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且持续参与课堂。

在选择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又对个人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目标“听老师指令做出适当的回应,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要求学生小烊“能按照自己想法完整流畅表达”,要求学生小成“注意倾听及合理表达,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要求学生小杰“注意积极表达,及时回应老师”,要求学生小彤“提高表达的主动性”等。

真正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对于生活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配对”好最适切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这些目标。

二、着眼学生潜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在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其比拼速度,不如把好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

《小猴子下山》一课讲述了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全文脉络清晰,构段很有特色,前面四个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的顺序来写的,句式不断重复,这些语言和句式的重复与变化是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训练点。课文每一段都配了一幅对应的插图,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该篇课文富有童趣,是中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文明理、练习复述课文和讲述故事的好课例。

笔者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充分运用文本、信息技术、教室环境、校园文化等多种资源,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教学时,笔者将重点落在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上,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体验和感受。如,课堂伊始,设置情境律动这一师生互动环节,教室中布置了S形平衡木、路障等形成山路蜿蜒曲折之感,并通过“玉米地”“桃树”等KT板及贴在板子上的“玉米”“桃子”等实物模型,将课文内容进行具象呈现,帮助智力障碍学生理解。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问好中,明确自己“小猴子”的身份,跟着“猴子老师”排队“下山”。整个教室环境与课文相对应,让学生在走一走、看一看中,更好地体会小猴子的行动和视角。这样的教学内容能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尝试,又让语文学习和康复训练巧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粗大动作。

此外,差异教学可以保证在教学情境中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机会,也就是说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别化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初步感知,理清脉络”环节,笔者在范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在描述小猴子下山路线的过程中,笔者引导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回忆、复述,紧接着在课件上呈现小猴子下山路线图,点名学生跟着小猴子走一走、说一说,最后设计猜图游戏,出示“玉米”“南瓜”“桃子”“葡萄”“西瓜”“苹果”等图片并朗读,引导学生做出正確反应,即小猴子看见的物品用手势“√”表示,小猴子没看见的用手势“×”表示。这样,通过范读视频、课件提示、猜图游戏,全部学生对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大致的把握。又如讲解“掰”“扛”“摘”等动词时,笔者提供“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等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并出示玉米、桃子模型,和学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词语。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掰手腕”“扛大米”等图片和词语,扩充其认知。对于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请他们身临其境,走到“玉米地”“桃树”KT板前,在笔者的语言提示下,掰一掰玉米、摘一摘桃子,同时将图片和词语对应起来,帮助学生识记。在讲解课文时,笔者将适合的问题抛给适合的学生,例如出示小猴子在玉米地里的插图时,请部分学生观察、感受小猴子高兴的表情,部分学生能表述小猴子裂开了嘴、笑眯了眼,部分学生能将小猴子高兴的情绪带入阅读中,读出高兴的语气。

在教学组织实施中,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落实集体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差异化活动,使所有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生活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让“能学”得以实现。

三、立足学生差异,布置有梯度的作业

赞可夫发展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既要适合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笔者关注不同学生的作业练习的内容、形式设计的针对性,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呈现三种梯度作业,以“下山大挑战”的形式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挑战共有三项任务,第一项“连一连,读一读,做一做”中,笔者请学生将图片和相应动词连一连,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动词或者完整读一读词语。第二项写字挑战中,笔者要求:部分学生根据范写,在田字格里写一写“瓜”,注意笔顺和结构;部分学生根据笔顺描一描,并尝试写“瓜”;剩余学生描一描“瓜”的笔顺,再尝试描红生字。这样的练习巩固,能当堂进行反馈,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迁移应用形成能力。第三项挑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这里设计了“有感情地讲故事”“看图尝试复述故事”“跟着插图读一读重点词语”等不同梯度的练习。在进行练习之前,笔者结合生动形象的板书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复述,并让学生分个人和小组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则一起读或复述课文,这样反复多次的练习也让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更深刻了。教学中,笔者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语文的乐园。学生在模拟“下山”中收获了快乐、友谊和成长,在阅读课文中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在丰富的游戏中提升了自信,在自主学习中掌握了方法,在分层练习中取得了进步……总之,笔者通过图片、视频、口语表达、故事讲述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方支持,让学生“够一够摘桃子”,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有所收获。

在培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学情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着眼学生发展潜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差异布置有梯度的作业,打造“能学”课堂,从而让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获得适宜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226300)

猜你喜欢
能学生活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搭建数学后进生上进之桥
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一)——人人都能学的“视唱练耳”
打造生态课堂践行生活语文?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