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思政母题拓展教学实践

2023-12-11 23:07方玉全浙江省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母题变式深度

方玉全|浙江省淳安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高中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双新”背景下,思政教学要求构建以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生本课堂、情境课堂、思维课堂、素养课堂。母题拓展教学为实现深度学习,培养深度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母题拓展教学的含义

母题指教学中某一主题或问题的基础、核心,它是一切考题的“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实现能力提升的关键。

母题拓展教学指师生依据学情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共同精创母题,并对母题不断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母题和子题。这一方法能促使师生“找题、设题、成题”“点题、磨题、变题”“评题、亮题、创题”,使学习处于不断动态生成的过程,并随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思维的开放程度及核心素养的落地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拓与展,母题将生成更多新的母题和子题。母题拓展教学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精准性:基于学情与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与学,体现对教情、学情的精准把握。

进阶性:教与学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演化的过程,在一系列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走向深度。

生成性:通过对母题的学科知识、情境素材、设问等进行变换拓展,在动态生成中进行教与学,培育核心素养。

二、母题拓展教学的价值

(一)从“粗放单一”到“精准多元”,有利于克服传统习题教学的弊端

传统习题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习题“多”“难”“死”,忽视学生自主思考、建模生成、情感体验,缺乏实践应用,评价缺乏维度,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使其多元发展潜能受限。母题拓展教学依据学情和思政学科素养目标精创母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的变化不断拓展、延伸和生成,有利于克服传统习题教学的弊端,促进深度学习和深度理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有利于培育能力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有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母题拓展教学打破了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方式,从精创母题、动态应用母题和子题,到教学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力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逻辑思维和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三)从“题海操练”到“问题解决”,有利于学习减负提质

学习需要重复,但母题拓展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题海操练”,而是科学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和路径,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从“题海操练”到“问题解决”的转变。母题拓展强调举一反三和迁移应用,有着鲜明的生成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走上岸来。

(四)从“纸上谈兵”到“项目体验”,有利于发展高阶思维

新时代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素养导向下,一道试题就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微项目。学生做题的过程,就是完成一个有思维含量与探究任务的微项目的过程。母题拓展教学让学生通过母题拓展这一微项目的实践和体验,实现从“纸上谈兵”到“项目体验”的转变。在对母题的丰满解读和深度生成中,学生可达成深度理解,提升学习力和思维力,发展高阶思维。

三、母题拓展教学的实践

(一)课前:欲“动”先“生”,促发深度思维

课前预学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思维真正动起来,必须有高质量的母题奠基。师生可通过找题、设题、成题,聚焦核心知识,研制出高质量的母题,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促发深度思维。

1.找题

从范围看,可从教材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选材,也可从时政热点中选材。从路径看,可从教材文本中选材,也可从作业本和辅导资料中选材,还可从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中选材。从标准看,既要有体现核心知识的基础性习题,也要有具有较高思维含量和开放性的习题。

2.设题

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关注价值性,提升吸引力,把握适宜性,并聚焦三要素:一是聚焦情境的真实性和导向性,要基于真实情境挖掘学科素养,基于思政学科性质和育人使命,设计体现导向性的母题;二是聚焦设问的规范性和开放性,设问要清晰明确,符合学科逻辑,允许答案多元和解决路径多样;三是聚焦答案的逻辑性和实践性,答案应合乎逻辑推理和论证,应与实际生活或实际应用相关联。

3.成题

在找题、设题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商、生生讨论,把情境材料、学科任务、文本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生发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和转折度的新题目、新问题,让学生“耳目一新”而又“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总之,“一道好题”既要有情境化设计,指向真实生活,又要有思辨性设计,提升思维含量,还要有浸润性设计,凸显价值引领。母题究竟好不好,能不能促发深度思维,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在验证中,学生可梳理出母题存在的问题点、遗漏点和缺憾点,并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欲“动”先“生”的目的。

【案例1】

[母题]俄乌冲突爆发后,鉴于俄乌危机的复杂历史经纬和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实际,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护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照顾当事方合理安全关切,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等四点意见;在联大第11 次紧急特别会议表决要求俄罗斯“立即、彻底、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时投了弃权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寻求俄乌危机的和平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回答:中国政府为什么提出上述四点意见并积极寻求俄乌问题和平解决。

变式1:分析中国提出上述四点意见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哪些原理?

变式2: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积极寻求俄乌问题和平解决的原因和意义。

[分析]该题情境选自2022 年6 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卷第40题。

(1)找题:聚焦“俄乌冲突”,主体包括俄乌双方、中国、联合国,设问可以合理调用“联合国”“中国与联合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体现知识点的汇聚和思维点的聚合。

(2)设题:该题情境材料聚焦当下国际热点,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设问的角度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考,体现规范性和实践性。

(3)成题:结合情境材料、学科任务和文本内容,生发出有一定思维含量和转折度的新题目、新问题,如“中国政府为什么提出上述四点意见”(原因类题目)。变式1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设“体现类”题,是简单的基础性试题;变式2把“为什么”替换为“这么做的原因和意义”,锻炼学生思维的拓展与综合。

(二)课中:边“动”边“生”,促进深度理解

在课前精创母题的基础上,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动”边“生”,促进深度理解?下面从点题、磨题、变题三个切入点进行分析。

1.点题

结合教材重难点、平时学习易混易错点,对精创的母题进行点拨,可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

(1)点新旧知联结处。每个新知识点或新规律必然与相关的旧知识、旧规律有联系,在新旧知识结合处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由旧到新的过渡,促进知识迁移。

(2)点新知关键之处。知识的关键之处是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起着关键作用,在关键处点拨,利于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3)点学生疑惑之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有时会“分岔”“堵塞”,点疑惑之处,能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突破口。

2.磨题

磨题指师生共同对母题进行深度拓展、变式、提升。它是对母题再应用、再分析、再融合及对设题要素再重构的过程。笔者尝试以三种样式对情境、任务和答案进行重构。

(1)题随“师”动。教师结合从教经验,设计好“变题”。首先,站在学生视角,审视题目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设问的角度是否合理。其次,根据学习目标,准确估计习题难易程度。再次,根据反馈,调整题目。

(2)题随“生”动。母题拓展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题”必须随学生的解题情况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动。当学生思路狭窄时,需拓展一些可以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问题,使题顺着学生的思路“再生新枝”,生成更多有思维含量的子题。

(3)题随“题”动。母题拓展教学要考虑母题本身的可塑性和条件,随母题本身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拓展母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扩展到实践中;可挖掘母题中的延伸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要素的不断重构中实现边“动”边“生”。

3.变题

变题指对母题进行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变题环节,让新旧知识碰撞,使学生在深度拓展和深度探究中实现新旧融合。

(1)旧瓶装新酒——延伸思维宽度。这指的是不改变母题的题设情境,而将新知识新思路融入其中,创新新知学习路径,促进思维延展,培养发散性思维。这样既可复习多个知识点,又可纵横类比相关知识,归纳知识异同点。

(2)新瓶装旧酒——提高思维层次。这指的是通过创设新情境、新设问等来呈现旧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为帮助学生掌握旧知、领会方法,可设计若干情境条件有异的变式题,让学生在分析拓展中巩固旧知、拓展思维。

(3)新瓶装新酒——提升思维深度。这指的是通过创新方法和策略,设计新情境和新设问进行新知启发学习,并通过深入探索,激发创造力,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提升思维深度。

【案例2】

[母题]某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委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正确……经过不断努力,该公司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多次圆满完成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了突出贡献。

点题: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是如何通过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

磨题:(1)变式1: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的。(2)变式2:运用党的领导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的做法有何意义。(3)变式3:运用党的领导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变题:(1)变式1(母题情境+新问题)。问题为:①结合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是如何通过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②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加强党的领导对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2)变式2(新情境+老问题)。情境为“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某国有公司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制订党建责任清单、成立临时党支部,该公司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多次获得当地‘最佳企业奖’”。问题同变式1。(3)变式3(新情境+新问题)。情境同变式2。问题为:①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是如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企业进步的?②请运用党的组织领导的有关知识,分析该企业的做法给其他企业的启示。

[分析]该题情境选自2023 年1 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卷第30题。

(1)点题。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相关知识既是学生理解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的疑惑之处。通过解题指导,从情境材料提取公司做法,对应教材“党的建设”知识,回归“加强党的领导”这一落脚点,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突破口。

(2)磨题。对设问要素进行打磨,在要素的不断重构中实现边“动”边“生”。题随“生”动,根据学生在“党的领导”知识储备上的困境,变式1设计“体现类”题目;题随“题”动,根据题目本身条件,变式2将“体现类”题目变为“意义类”题目;题随“师”动,变式3 根据磨题情况,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深化题型,将“原因类”题型变为“启示类”题型。

(3)变题。变式1 不变动母题情境,用新问题考核新知识,第①问将“大范围小切口”变成小范围的题目,降低知识搜索难度,第②问改变知识范围和考核方向,从不同模块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变题,拓宽了学生思维,实现对不同模块知识点的深度学习;变式2 虽不变问题,但情境变了,答案的组织也要相应修正,这有利于学生体悟方法,打开思路;变式3 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提升思维深度。

(三)课后:“动”而后“生”,促推深度延展

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母题拓展教学的时间延续则是课前、课中、课后一脉相承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通过评题、亮题、创题,使学生“动”而后“生”,促推深度延展。

1.评题

评题指对学生的“成题”进行评定。笔者在实践中整理了三种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1)学生自评。学生解答自己命制之题或评说其他典型的“成题”。要求评命题的原因和依据,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评,学生能激发反思能力。

(2)学生互评。学生相互评题,着重评题的正确性及命题者的命题思路、解题思维,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师质评。教师针对学生的“成题”作出评价:或对解题步骤进行评价,或找出题目设计的漏洞,或对有创意的好题给予赞赏和肯定等。

2.亮题

亮题指将评定的典型规范的好题用墙贴、公告栏等方式展示出来。把优秀试题亮出来,能让学生体味获得感,激发自信心,提升学习思政课的热情和兴趣。

3.创题

创题指对汇集的优秀试题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再生,生发出新的题目。这有利于促进深度理解,培养学生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

【案例3】

[母题]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发展……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结合《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变式1: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如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变式2:结合《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从“中国共产党”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如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变式3:结合《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如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分析]该题情境选自2023 年1 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卷第34题。

(1)评题。高考从不回避热点,关键是如何切入。“中国式现代化”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可以链接的模块和切入的知识点很多。命题者从《逻辑与思维》这一非常宏观的角度来切入考查,通过评题,大家都感觉题目出得“妙”,但就是思维跟不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的教学需要拓展,要经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变题、创题训练,懂得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2)创题。变式1、2、3 是不变题设情境,从不同模块不同知识点进行的变题创题,这能拓宽学生思维,使其实现对不同模块知识点的深度学习。

综上,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释疑。高中思政母题拓展教学的课堂实践,回归学生本位,能让教师时时思考拓展习题对学生的作用: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中经历什么、得到什么;是否有所发展、发展了什么;等等。通过母题拓展教学,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感受知识就在身边,可使其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悟中学中培养高阶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努力做到:强化需求,关注学生差异,注入学习动力;强化思维,关注核心素养,走向深度探究;强化融合,关注学科交叉,实现跨界成长。

猜你喜欢
母题变式深度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