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 沈荣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对记叙文写作提出“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要求,但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依然存在立意模糊肤浅、素材匮乏单薄等现象。那么,如何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呢?笔者认为,精心选择各类写作样本,提升教学的精准度,是一个不错的路径。这里所说的写作样本,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支架。它不仅能使学生在观察、反思、分析、提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提高写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能搭建教师、作文、学生三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以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改进,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不同的来源和使用价值,写作样本通常可以分为“观察样本”“知识样本”和“实践样本”。“观察样本”来源于学生的初始习作,是集中体现学生写作问题的典型性样本;“知识样本”是蕴含有效写作策略的典范性样本,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既可来源于教材,也可来源于其他经典文本;“实践样本”是在写作教学实施后,从学生的升格习作中挑选出来的示范性样本。三种样本功能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观察样本”集中呈现写作问题,“知识样本”精准提炼写作策略,“实践样本”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写作知识。在实施精准教学的过程中,三种写作样本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需求灵活选择和使用。下面以笔者的一次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具体阐述。
有效的作文教学是基于学情的教学。王荣生教授说:“你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找到一个点,这个点不是由你主观想象的,这需要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分析他们的写作行为。”[1]在某次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后的作文反馈中,笔者借助与学生个别交流的契机搜集到了一个典型的“观察样本”。
【试题呈现】公元1048 年,时任明州鄞县知县的王安石,站在巍峨的鼓楼上,写下了名篇《明州新刻漏铭》,发出“其政谓何?弗棘弗迟”的千古感慨。在他看来,做事情就像刻漏计时,不能快也不能慢。王安石“弗棘弗迟”的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观察样本”为某学生在该次考试中选取的写作素材。
那天天气比较冷,温度很低。我们年段全体同学吹着冷风排练运动会入场式,结束得比较晚。食堂特意为我们煮了生姜红糖水。同学们拿着自己的水杯,以班级为单位在中学部报告厅门口排队装水。因为条件的限制,阿姨只能用大勺子帮我们往水杯里灌水。后来阿姨为了避免热水烫到同学们的手,把杯子从同学们手中接过去,一只手拿杯子,一只手灌水。
该生的苦恼是:觉得这个素材不太切题,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素材。
结合作文题目和“观察样本”,笔者在执教班级进行了学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5%的学生认为该素材不适用于这个作文题目(60.0%的学生只给出“不符合立意”的意见,不能阐明具体理由;27.5%的学生进行了浅层思考,认为该素材更能体现“温暖、负责”等立意)。
分析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对“素材”的认知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深度挖掘素材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样本”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得出如下思路:其一,阿姨倒水慢而稳的动作可以体现出其做事从容不迫的心态;其二,增写学生队列由快到慢、由乱到静的变化,可以体现出恰当的节奏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其三,探究阿姨能用大勺子精确地把水倒进小口的杯子里的原因等。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素材往往可以呈现出多重立意,要注重提升挖掘素材、捕捉关联点的意识和能力。
该学习活动在拓展学生思考维度的同时,使其明确了写作方向,获得了丰实写作内容的素材。
写作教学应注重读写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托教材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整合写作资源,使其成为能够清晰呈现写作策略的“知识样本”,从而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方面的精准示范,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以描写、联想为例说明。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即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教师可撷取教材中的精彩片段,将其提炼成“知识样本”,为学生集中呈现描写人物或事物的常用策略。比如:《紫藤萝瀑布》通过有序的观察,以及由“小小的帆”“尖底的舱”“瀑布”等组成的新颖、形象的比喻,着力表现紫藤萝的勃勃生机;《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干、枝、叶、皮,通过描写它的姿态、高度、质感、色彩等,着力表现它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特征;《壶口瀑布》用精妙的叠词、动词、四字短语、短句等描绘了壶口瀑布恢宏的气势;《背影》细致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于艰难之中体现父爱。
上述“知识样本”在进行描写时都具备“定格画面,放大细节”的共性,再现了描写的常用策略:妙用修辞、遣词造句、调动感官等。值得注意的是,技法是为写作目的服务的,写作者在描写前一定要对写作目的有清晰的认知。
学习描写策略后,学生对“观察样本”进行了第一次升格:明确将“同学排队和阿姨装水”的画面定格,采用各种描写策略,放大相关细节,凸显“做事要从容不迫”或“快慢应有度,节奏应恰当”等立意,将其写得丰实、丰满。
记叙文需要将细节写生动,将内容写丰满,而如何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引发更深的思考,则是对文章主旨内涵的进一步要求。在提升立意方面,关键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联想—拓展”法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的有效方法。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丰富恰当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颖深刻的立意。
教师可在教材中选取运用“联想”策略的经典之作,将其梳理提炼成“知识样本”。例如:《天上的街市》中“街灯—明星,明星—街灯,流星—灯笼”的多重联想示范了“联想”的基本形式;《壶口瀑布》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种种品质先联想到了历经磨难却铸就伟大性格的人,再联想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白杨礼赞》由极普通却又不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农民、哨兵和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等。又如《紫藤萝瀑布》由繁盛的紫藤萝联想到自己和亲人经历的生老病死,《一棵小桃树》由长得弱小、骨朵儿稀少的小桃树联想到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和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等。
上述文章中,作者都由自己着力描绘的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流星与牛郎织女的灯笼,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哨兵、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和意志,壶口瀑布与人、中华民族的精神,它们都存在着相似性,这些都是“类似”联想。而紫藤萝旺盛的生命与对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则是相反的属性,小桃树单薄、苍白的花朵与开得火灼灼的夹竹桃花和蜜水桃花是相反的属性,这些是“对比”联想。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联想的目的不是要将所想到的东西都写进文章中,而是要从中比较和筛选出最恰当的。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尽量发散思维,拓宽着眼点,从而打开思路,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学习联想策略后,学生对“观察样本”进行了第二次升格:从“同学排队和阿姨装水”的细节中走出来,联想学习和生活中具有相似性或相反性的人、事、物,拓宽思路,提升立意,丰厚文章内涵。
“实践样本”是学生作文升格后的示范性样本,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写作知识。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着力点,掌握了相应的写作策略,并对“观察样本”进行了两次升格改写。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从升格作品中评选出优秀的“实践样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深度建构写作知识[2]。笔者从学生评出的“实践样本”中节选了四个片段,分别以两个片段对应描写和联想策略“知识样本”,组织学生分析,细化写作要求。
【升格写作片段1】终于轮到我了。只见阿姨微微弯腰,左手接过我的杯子的同时,右手紧握大勺从大桶中舀出一勺生姜红糖水。紧接着,左手放低,杯口微斜;右手抬高,勺口下倾,手腕一转,细细的水流从容不迫地从大勺里往水杯里流。有些分量的大勺在她绛红色的手中好似绣花针般灵活。水撞击杯壁的声音从清脆变得沉闷,眼瞅着已经装了半杯,我却有些等不及,大喊着:“阿姨,够了!晚自修要迟到了!”阿姨手中不停,微微一笑:“不要着急,马上就好。做事情不快不慢才稳妥啊!”(魏同学)
【升格写作片段2】报告厅门口已经挤满了人。身穿灰色校服的少年手中握着五颜六色的水杯,活像画家的调色板。大家都为了节约时间而挤着,走廊俨然成了晚高峰期间的高架桥。人群里伸出几只手去抢那大勺,棕红色的红糖水在大勺里摇摇晃晃,一不留神,就洒了一地。勺子还没放下,突然就被一只手从半空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了过去。(林同学)
两个同学分别描写了装红糖水的阿姨和排队的同学们,着力刻画阿姨娴熟的动作和从容不迫的态度以及同学们拥挤凌乱的队伍,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做事情要不快不慢”的立意。
在评价交流中,学生发现这两个片段均运用了描写策略,细致分解人物动作,定格画面,放大细节,凸显人物形象,并且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来描写人物和画面,鲜活灵动,而片段1更是巧妙借用阿姨的语言来点明立意,可谓一举多得。
由此,学生再度强化了“定格画面,放大细节”的具体要求:能细化动作描写凸显人物,能运用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能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能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能巧借人物语言点明立意等。
【升格写作片段3】望着眼前井然有序的队伍,恍惚间,我仿佛再次置身于核酸检测的队伍里,眼前的阿姨颇有几分采样的“大白”们的风范。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人们也是慌张的,整个的世界仿佛停了摆。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人们逐渐调整了节奏,能够从容应对。不论是疫情肆虐时的最美逆行,还是冷风中送来的一桶生姜红糖水,他们平凡的身上都彰显着一个民族从容不迫的气度。而我们这些青少年正是在这样的气度里浸润着,成长着,传承着,撰写着。(杨同学)
【升格写作片段4】那么小的杯,那么大的勺,水从杯口流入,但是杯子却丝毫没有沾湿。阿姨俨然化身为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红糖水稳稳地从大勺流进小杯子。阿姨笑意盈盈,一脸轻松。似乎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我相信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天赋异禀的人少之甚少。不快不慢、从容不迫的气度来自于不急不躁的操练,来自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这是平凡人们的生存技能,也是启迪我们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智慧。(蒋同学)
片段3 通过类似联想,联结阿姨与大白,他们都有勇于担当、挺身而出、从容不迫、力挽狂澜的英雄气质,他们都能帮助慌乱的人群平复心情、调整节奏,从而自然升华至中华民族的气度和精神。片段4 通过类似联想和因果联想,将阿姨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联结,思考他们娴熟本领的成因,启迪自己学习、生活的态度和方法。与单纯写人记事的文章相比,运用了联想策略的文章,因拓宽了广度,挖掘了深度,文章的立意也变得新颖而深刻。
由此,学生再度强化了“多重联结,合理联想”的具体要求:能联结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人与事,从一个人想到一类人、一群人;能由他人他事联结自身,获得对自我的启发;能由现象分析原因,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等。
综上,以“观察样本”“知识样本”“实践样本”为载体,实施精准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有三大作用: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考维度,提升挖掘素材、捕捉关联点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炼多种写作策略,掌握写作技巧;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建构写作知识,增强写作能力。这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可操作、可迁移的有效路径。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依托以上三种写作样本,或根据相关路径建构其他样本,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聚焦学生写作的难点和痛点,实施高质量的写作教学,使学生在有针对性、进阶性的连贯教学中发展语言运用核心素养,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