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兴祥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阅读任务群,还是教材中的“跟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从内容到预期结果都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了非常多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采取多样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渐渐发现,大多数教学指向了实施的过程,对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评价鲜有关注。事实上,评价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质量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推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借助评价,可以克服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化,可以更有效地助力学生建构阅读认知、形成阅读素养。
高效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2022年版课标中关于评价有这样的描述:“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有什么样的评价作为策略的支持,就应会有怎样的阅读效果。
一、多元评价:变单一为多元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022年版课标实施后,教师越来越关注评价。细观教学过程,不难发现,评价的主体正由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非常关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还融入了学生的评价(见表1)。可以说,多元的评价能够有效推动整本书阅讀,也能够建构起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评价体系。
以学生的视角,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依托表格这个有效的支架,使得评价更加合理高效,学生更乐意参与其中,阅读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2.评价方式多元化
提到评价,不少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纸笔检测,而经验告诉我们,评价的方式不是只有这样一种,因此,教师结合课标相应的内容分学段增加了系列评价活动(见表2)。第一学段:童话故事我分享;第二学段:精彩神话我推荐;第三学段:经典内容我来演。借助“分享”“推荐”“演绎”,从纸笔走向口头表达,不再拘泥于传统,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在多样化的输出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初步构建小学阶段的阅读评价体系,真正为整本书思辨性阅读赋能、增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爱上阅读。
二、趣味评价:化生硬为趣味
思辨性阅读关注更多的是学生阅读的状态,以及采用怎样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不是思辨性阅读所追寻的。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打破以往生硬的手段,用多样的形式去破解学生阅读的密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1.评价增趣
环境对语言的习得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已经按某种语言方式把握了所谈论内容或谈话情境的重要特征,那么他的学习进度就会快得多。在正确认识环境的前提下,似乎不仅能掌握词汇,还能恰当地把握语言语法的各个方面。这需要教师先进行阅读,结合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感兴趣的点再进行合理规划,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书目设置相应的评价手段,让趣味性的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如第一学段教师设置讲故事,第二学段设置好书推荐,第三学段设置课本剧表演,趣味多样的生成方式将原本冷冰冰的书面语瞬间转化成学生接受并喜爱的内容。当然,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是在已有阅读的基础上,思辨地、审慎地加以评判,这样的效果更佳。
《小鲤鱼跳龙门》是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借助情节绳,创设稳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分享的乐趣。通过主问题小鲤鱼究竟有没有跳过龙门呢,辅之以系列道具——螃蟹、大铁桥、大鱼、水库、跃龙门、夜明珠、龙门,以对话、追问、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等环节,深度思考小鲤鱼究竟有没有跳过龙门。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众说纷纭,评价有理有据,不再是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沉闷课堂,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彻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正是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最佳样态。
2.评价激趣
正向的评价能更多地唤醒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系列评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激发他们坐下来、读进去的热情。小学中年级正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期,此时,教师设计“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你是班级阅读小达人”等激励性的评价,同时定期举行相应的比赛,真正在学生的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如果听之任之,往往收效甚微。尤其在思辨力方面,学生往往会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很少去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教师通过有趣的评价,可以改变学生阅读的现状,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思辨力,助力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对学生而言,阅读兴趣是阅读的核心动力,有了动力,才有了改善的可能。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一定能潜心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精准评价:化结果为过程
以目标为导航,能够助力学生读得轻松,学得快乐。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学路径,形成最佳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习得知识,获得认知,获得成长。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评价应摒弃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努力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性评价,真正引导学生阅读。据此,教师应当多种考量设计、制订出符合学生的评价标准,助力学生轻松获得语言素养。
1.实施好过程性评价
实施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最终的落脚点或是评价点在哪里?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这两点在2022年版课标中都有相应的规定,特别是不同学段有规定的阅读量。但阅读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阅读方法、是否获得了审美体验、是否获得了阅读素养,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施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精心考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课本剧表演等显性方式,能够实施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教师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较好的把控。
2.控制好终结性评价
阅读素养的获得是整本书阅读最为主要的目标,是实施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终极追求,这里的阅读素养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重点考量学生的说和写,创设思辨性场域,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输出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所以明确了评价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以此为突破点,努力寻求整本书阅读效益的最大化。但教师应控制好终结性评价,因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学会等待,耐心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的指导,适当的帮助,精准的评价,能够更有效地助力学生建构认知,形成素养,获得成功。当然,评价标准的制订并非一成不变,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已有阅读经验、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最优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成为成功的脚手架、新航标。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