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
语言活动是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开拓其思维,教师在语言活动中要加强师幼互动,不断调整与优化语言活动,以充分发挥语言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分析了大班语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讲述了语言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的具体策略,最后总结了开展效果,以期提供参考。
一、大班语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对语言表达不感兴趣
在开展语言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幼儿对交流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独自玩玩具或者低头不语,从而难以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笔者询问得知,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提出的交流主题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或者超过了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得幼儿没有表达的欲望。
(二)幼儿害怕语言表达
部分幼儿性格腼腆、不善表达,而部分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未给胆小、内向的幼儿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这使得他们无法在语言表达方面获得发展,依旧害怕与其他幼儿交流,不敢主动表达。部分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没有鼓励胆小的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进行自我表达,忽视了这部分幼儿的情感需求,这使得他们在语言活动中得不到提升,难以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师不注重语言活动评价
在开展语言活动后,教师需要开展活动评价,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方式。虽然部分教师在活动中会给幼儿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表达,但却忽视了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情况进行评价,这使得幼儿对自己的表达过程和方式没有明确的认知,无法在语言活动中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大班语言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的方法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开展语言活动离不开问题,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身心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在问題的驱动下不断地思考,并根据自身的认知和生活经历回答问题,从而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开展“怎样过五一”这一主题语言活动时,笔者先让幼儿说说自己家对五一假期的安排。其中一名幼儿这样说道:“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回奶奶家。”笔者适时追问:“回奶奶家做什么?要不要在那里住?什么时候回来?会吃到什么好吃的?”这名幼儿回答道:“妈妈说要回家看奶奶,再和奶奶一起包饺子。我们会在那边玩三天,之后就回来。”笔者接着问:“回来之后要做什么呢?五一假期有五天,另外两天有什么打算吗?”这名幼儿接着回答:“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看长颈鹿和狮子,我们早就约定好了。”另外一名幼儿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五一假期的:“五一假期我会在家陪着妈妈,不出去玩。”笔者问:“为什么不出去呢?在家准备做什么呀?”这名幼儿回答道:“妈妈生病了,我要帮妈妈打扫卫生,给她端饭,等她病好了再出去玩。”笔者表扬了这名幼儿,肯定了他对妈妈的孝心,然后追问:“等妈妈康复后你打算去哪儿玩呢?”这名幼儿回答道:“我要让妈妈带我出去吃好吃的,再给我买一盒新的画笔,我要给妈妈画像。”
在上述活动中,笔者根据幼儿的讲述和回答不断追问,促使幼儿大胆表达心中所想,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拉近了师幼之间的关系。可见,在开展语言活动时,教师要提出恰当的问题并合理追问,不断引导幼儿表达,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讲述故事,增加幼儿的词汇量
听故事、讲故事是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幼儿词汇量、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主要方式。在开展语言活动时,教师要多运用绘本开展讲故事这一活动,给幼儿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绘本的辅助下大胆表达,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笔者借助绘本为幼儿讲述了“精卫填海”这一故事,并让幼儿复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日出”“东海”“父亲”等词汇,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为了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促使幼儿大胆表达,笔者给幼儿讲述了《咚咚咚!是谁啊?》这一绘本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了“身披鳞甲”“巫婆”“幽灵”“恶龙”“巨人”等词汇。笔者还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平时在家中听到的故事,在交流中说一说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让他们在分享、讲故事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词汇量,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三)多加鼓励,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
部分幼儿比较腼腆,不善于表现自己,因而其语言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应多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促使他们主动、大胆地表达。鼓励幼儿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借助语言、肢体动作、实物等。教师可以用语言鼓励幼儿,促使他们大胆迈出新的一步;教师也可以用肢体动作鼓励幼儿,如当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后对幼儿竖起大拇指;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放奖章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增强幼儿自信心。教师的鼓励是对幼儿表现的肯定,也是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自信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多加留心,充分发挥师幼互动的价值,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开展“我爱我家”这一语言活动时,一名幼儿因胆小而不敢发言。对此,笔者展示了这名幼儿家庭环境的照片,引导他描述自己的家庭环境,其间,还时不时地向这名幼儿竖起大拇指。在笔者的鼓励下,这名幼儿大胆地讲述了自己家的环境及日常生活,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语言活动的学习任务,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所提高。
又如,为了激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在每次开展语言活动之前,笔者都会给幼儿展示语言交流后会颁发的奖状,如“进步之星”“小小演讲家”等,并展示相应的奖品,如奥特曼玩具、象棋、词语卡片、洋娃娃等。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增进师幼互动、提高语言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更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在开展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务必重视这一点,多鼓励幼儿,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充分发挥语言活动的价值,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注重评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是指引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幼儿获得教师反馈的重要过程。所以,在开展语言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开展活动评价,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师要重点评价幼儿的表现,指导幼儿如何正确运用词汇,让幼儿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开展“如何养成好的习惯”这一语言活动后,笔者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评价。其中,笔者对一名幼儿的评价是这样的:“这名小朋友的逻辑思维严谨,吐字清晰,不过在用词上还有待加强。希望在日后多读一些故事,多听广播,不断积累词汇并在交流中加以应用。”笔者对另外一名幼儿的评价是这样的:“这名小朋友所表达的内容我能明白,但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希望在日后的学习中多加思考,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让更多的伙伴都能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消除沟通障碍。”对于一名表达不够流利的幼儿,笔者的评价是这样的:“这名小朋友虽然不像其他伙伴那样说得流利,但老師已经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付出,并且老师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在不久的将来你会赶上其他的小朋友,成为老师和家长的骄傲。所以,希望这名小朋友不要灰心,再接再厉,攻克难关,成就自我。”
在评价之后,笔者引导幼儿反思了自己在语言表达中的不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他们训练和改进,以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为他们日后能够流利、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支持。
三、大班语言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的效果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时加强师幼互动,能够让幼儿在对话和交流中发展语言思维。例如,当笔者问幼儿“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时,幼儿从植物的生长、穿衣的变化、气温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当笔者提出关于春天的问题时,幼儿及时地进行了解答,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其语言思维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二)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能够帮助幼儿积累大量的语言词汇。例如,在描述自己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从自己的爱好和性格等方面出发进行了自我介绍,如喜欢打篮球和跳绳,还喜欢阅读绘本,并给父母讲故事。又如,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时,除了说自己爱父母,在笔者的引导下,部分幼儿还用到了“尊敬”“惦记”等词语。这说明,幼儿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梳理幼儿的表达思路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导幼儿学会有逻辑地进行语言表达,让幼儿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等有条理地表述,能够帮助幼儿梳理表达思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描述“周末的一天”时,按照笔者提出的时间顺序,部分幼儿学会了从早晨开始描述自己参与的活动,如早晨六点钟起床后与父母一起跑步,中午帮助妈妈择菜、洗菜,晚上听妈妈讲故事。
结语
在语言活动中开展师幼互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务必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和优化语言活动,加强师幼互动,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让幼儿在不断的思考与表达中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