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3-12-06 10:50李婷
幸福家庭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辅导员心理健康

李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应运而生了“互联网+”模式。高等教育学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工作机制与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重则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在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特性,创新工作方法与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行优化、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在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应时刻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探讨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逐步增强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乐意在繁杂的网络视听资源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经常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同时,网络游戏的快速迭代更新,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通过网络,大学生获得了精神与心理上的愉悦、满足,这种强烈的体验感使得他们对网络媒体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这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二)大学生对社会认知有一定的偏差

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各类网络上的言论和观点时,会出现甄别与判断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容易导致他们轻信其中的一些偏激思想与言论,对现实社会产生认知偏差。尤其是互联网中对于职场、家庭、两性关系等方面的片面解读,会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思想,甚至出现害怕社会交往、恐惧职场交际等消极心理。

(三)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功利性增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这为大学生积极探索世界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平台,但是,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产生了功利化的学习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大一新生刚入校时,辅导员可以使用权威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心理测评结果有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辅导员可以给学生开第一次班会,以获得新生的认可与信任。在学期中,辅导员可以利用在线课堂管理平台等对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动态,以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在学期末,辅导员还要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基于问卷显示的结果进行总结,反思通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显著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

大学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肩负着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领人的重任,应该关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除了要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对于心理状态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也应进行正面的心理引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此,辅导员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阳光积极的心态。

(二)缓解大学生的学业压力

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较大的情况,比如:学业课程安排紧凑,学习进度快,课后不及时复习很难通过课程考试;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想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文体活动,但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认真做好了规划,但是沉迷网络,疏于行动,导致计划未完成;害怕考试成绩不好,会被家人责骂;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部分學生在面对压力时会产生焦虑、烦躁和郁闷的心理。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压力源,辅导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网络课程,同时为学生推送一些慕课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辅导员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上打卡活动,如在班级开展“自习打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寝室、走进自习室,这样既能增加学生与他人实际接触的机会,也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打卡活动结束后,辅导员可以按照打卡频次和时长给参加活动的学生颁发奖状和证书,以正向的反馈帮助学生缓解精神上的困惑和学业上的压力。

(三)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的健康心理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在网络上接触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负面新闻。如果接触这些信息的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或者正面临心理困境,那么就有可能存在效仿风险。因此,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辅导员可以利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健康生活。另外,在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积极肯定学生的求助行为,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教师是一个有距离的身份角色,从而在遇到困难时害怕或者羞于向教师求助。在大学时期,家长不在身边,学生如果遇到心理困惑时不及时向教师求助,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基于此,辅导员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要营造和蔼可亲、值得信任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求助的意识,防止他们陷入心理困境而无法自救。

(四)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减少了与同学交流和相处的机会。辅导员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际互动以及交往方面的引导,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根据实践可知,大部分遇到心理困惑且无法解决的学生,其社会支持网络是非常单薄的,他们在学校找不到可以倾诉的朋友,与家人的沟通也较少,也不愿求助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对于他们来说,能为他们提供支持的就是网络游戏中的队友或素未谋面的网友等。针对这类群体,辅导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引导他们积极与同学和教师沟通,完善他们的人际支持网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三观正确、心理健康的新时代人才。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与心理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同时,辅导员应该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兼具互联性与趣味性的沟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大学集体环境,使他们学会互相尊重、和谐友爱,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人。

(五)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

心理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时,特别是在接触负面的社会新闻时,会对两性恋爱关系产生消极的态度。同时,学生喜欢阅读网络小说,尤其喜爱阅读快餐式的爱情小说,这类小说描述和虚构了男女主人公曲折唯美的爱情历程,小说里的一些虚构人物和情节故事是大多数学生的梦想和向往,但它在现实情境中往往是不存在的。在这种驱动下,大学生容易被误导,形成不健康的爱情观。

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思考如何消除“互联网+”模式带给学生的负面的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的真实度及可靠度,处理好虚拟网络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可通过线上直播讲座、开展辩论赛等形式,进行恋爱观、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学生积极看待情感问题,正确处理恋爱矛盾,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六)引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辅导员要寻找恰当的时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比如,在大学生竞选班干的时候,很多学生竞选班干的初衷是为了在以后的求职简历上加分。对此,辅导员应该抓住契机,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线上红色资源课程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守服务集体的初心。另外,辅导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服务社会做出贡献。

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辅导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辅导员要通过提供互动式、情景模拟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实践进一步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和个人态度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关键。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