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其中,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相符的教学模式,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载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推理、验证等步骤中,逐步实现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基于此,笔者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探讨了探究式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强调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了将这一原则的要求落到实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是情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强调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主观情感的学习者。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利用恰当的方式投入更多的情感要素,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三是启发性原则。探究式教学强调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但并非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应遵循启发性原则,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探究。
四是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强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要适时、适度。一方面,教师要避免将大量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探究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避免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探究式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从探究式教学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数学探究活动的目标设置存在功利化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设置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其他层面的发展。在这种功利化的目标引导下,学生难以深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容易出现碎片化发展的问题。
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支配权,用直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同时,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抑制,使得探究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部分教师往往通过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的数学概念,并运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但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单调和枯燥,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是缺少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从探究式教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存在一定的封闭性,部分教师的教学缺少课外拓展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上,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五是评价环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根据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结果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简单、片面,难以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作出全面而细致的评价,导致教师对后续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时缺少科学的依据。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探究方向
在探究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学习,避免出现混乱或无序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各项探究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从而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活动,笔者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了以下三项探究目标。一是知识目标,即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两位数的除法,并帮助学生理解“不够商1写0占位”的意义。二是方法目标,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习除法计算知识,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三是情感目标,即在探究中使学生感受除法知识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笔者借助上述目标,突出了这一课时内容的探究重点,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探究意识
在探究式学习中,只有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常来讲,学生探究动机的强弱与课堂氛围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创设课堂情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为例,在讲解“轴对称”这一课时,笔者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而是利用一段视频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段视频呈现了蝴蝶飞舞的场景,笔者鼓励学生细致观察视频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视频中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已经初步接触过轴对称的知识,因此,学生经过观察,發现了蝴蝶的翅膀是轴对称图形。笔者利用这种方法,增强了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动手探究活动,积累直接经验
探究式教学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探究活动,以拓展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为例,这一节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动手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了多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组内讨论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利用教具动手操作,并让各小组进行评比,选出最优且富有新意的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大胆想象、积极交流讨论,采用了量、摆、折、剪、拼等操作方法,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探究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活用信息技术,突破探究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在探究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节为例,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边、角的特征进行三角形的分类,使学生了解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准确地分辨不同三角形的区别。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識的理解,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了动态演示,绘制了任意形状的三角形,并拖动三角形的任意顶点改变了三角形的形状。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在几何画板中标注了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加深了学生对任意三角形特征和三角形的分类的理解。
(五)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指导
从认知规律来看,每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开展统一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应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学生的数学水平会受知识积累、动手能力、数学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生各方面表现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其次,针对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差异化的指导,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针对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发展性的任务,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针对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浅显的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最后,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教师要进行动态的观察,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对分层指导策略加以调整。
(六)鼓励课外探究,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很多数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基于这一特征,教师不仅要避免将数学探究活动局限在课堂之中,还要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时,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了统计的意义,并初步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在这节课的探究性学习中,笔者除了在课内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课外探究活动。在课外的探究性学习中,笔者没有规定具体的实践任务,而是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并记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运用能力。
(七)完善评价机制,增强探究实效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应及时帮助学生整理和总结数学探究过程,而评价环节在探究式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教师要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反馈和调节探究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实效。
首先,从评价主体角度来看,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评价环节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评价中融入学生的意见。为此,在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开展自评或与同伴互评。其次,从评价内容来看,教师不仅要避免只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各个环节和每一次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最后,教师要适当增强评价环节的激励性。在评价环节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问题,还应善于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特长,通过激励性的评价用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作者单位:南宁市大沙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