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研究

2023-12-06 13:38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经阳杨艳塬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1期
关键词:示范课管理学思政

文/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经阳 杨艳塬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立足于“教”与“学”两个端口,深入分析学生课程思政的基本需求,深入挖掘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切实做好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融合课程思政价值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导向,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评价课程思政改革效果,发挥好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推动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

一、《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背景

《管理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管理学类中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平台课,是一门必修课程[2]。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理论去深刻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并能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管理职能等课程理论知识及课程实践实训两个环节,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因此,将《管理学》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建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案例、乡土情怀、治国理政、“四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效地融入《管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推动该课程的思政育人质量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3]。

二、《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点、线、面、体”四个层面的《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现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功能和教育价值。“知识点”教学层面的改革主要聚焦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管理学》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大纲的重构、教学设计的创新、马工程教材的统一选择等方面,力求形成《管理学》课程思政知识点系统集成。“课程理论与思政元素串联线”教学层面的改革主要聚焦课程各个章节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课程思政案例剖析等方面,力求实现课程理论与思政元素教学和协同耦合。“授课教师与学生思想共鸣面”教学层面的改革主要聚焦基于正向思想教育的教师教学内容设计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思政需求分析等方面,力求实现授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人的目标。“课程思政价值共同体”教学层面的改革主要聚焦改革的组织领导、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制度等方面,力求实现学校、学院、教研室、教师、学生、社会等各领域的育人价值共赢。

(二)全面提高授课教师思政素养。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自觉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兼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4]。作为《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授课教师,既是授课主体,更是思想的引路人,所以,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更需要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三观”、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养。高校及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培养《管理学》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及道德文化素养,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等各种途径思想政治及道德文化素养培训,同时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其他高校以及高校思政专任教师与课程授课教师协同开展案例讨论、虚拟教研、元素融合等,不断增强授课教师的“三观”,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伦理道德素养,使《管理学》授课教师能深刻认识和理解课程思政的基本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等,深度挖掘《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并有机融入,潜移默化地影响及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全面夯实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全面融入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当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势在必行[5]。《管理学》教学团队基础夯实及系统建设对于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为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更为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通过实施各个专业统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教案、课程考试考核方式、课程思政负责人制度、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研讨、集体备课制度等各种方法,切实解决《管理学》教学“各自为政”的问题,有效发挥授课教师队伍所长,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全面夯实和构建《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四)全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应坚守教书育人这一初心[6],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断改变已经“固化”的原有课程教学思路,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多地利用慕课、网络、数据库、案例库资源,采用理论讲授法与思政案例分析法相协同、采用课堂实训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相统一、采用思政元素启发与课堂讨论相协调、采用翻转课堂与读书指导相结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耦合、采用课程考试试卷与课程思政试验题相融合等形式,不断解析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堂及课后实现《管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模型与教学实践

(一)《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模型。BOPPPS 教学模型是以学生为中心,由引言导入、预期目标、课前评估、互动学习、课后评估和总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构成[7]。基于BOPPPS 教学模型的方法与逻辑,本文构建了《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模型(见图1)。其中,《管理学》课程思政课前教学目标包括案例导入、教学目标和学前评估三个部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课后反馈及教学改进提升包括教学评估和反思两个环节。《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在课前、课后均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受众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中环节采用线下集中互动交流和研讨方式,通过组建项目组,选择学生“三观”问题并结合《管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研讨,有利于发挥授课老师的课程思政主导性,实现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管理学》理论知识传授相融合,在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三观”认知、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养,实现《管理学》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目标。同时,采用《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模型,能将线上思政资源与线下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效提升《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实现《管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

图1 《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混合教学模型

(二)《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实践。以马工程教材《管理学》课程第三章中第三节“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内容为例,本研究在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及城市管理2 个本科专业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有436 名学生参加了《管理学》课程思政课的学习。课程教学开始前,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管理实训项目训练等,提前在校内教学系统平台导入听课学生名单,确定课程思政项目,并进行学生分组,选择各个项目组组长,以便开展学生项目小组互动交流。《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课前。提前拟定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决策的重点案例材料、确定好本节知识点及案例讨论的重点与方向,通过学生班级QQ 群等学习平台将《管理学》本章本节的重要理论、重要观点、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及案例材料进行整理上传,确定在每个星期授课的前两天上传到班级QQ群,并及时发送相关材料和传递相关学习消息。结合“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课程教学内容,将组织班级学生线上观看央视新闻有关“一带一路”高层决策的报道,引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课程教学目标——决策过程模型。通过视频案例材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现状,以及实施国际产能合作的决策实施的重要意义,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管理学》中管理决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激发学生对自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思考。

第二个环节:课中。授课教师首先讲授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准则等内容,让学生理解识别问题、诊断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选择方案和实施与监督六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然后结合“高校学生疫情防控行为乱象如何根治”决策主题,组织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决策的六个阶段的决策流程,通过互动交流和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决策模拟,让学生掌握本节的相关内容。在互动交流和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决策模拟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引发对“身边事”的决策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别管理问题、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管理学》课程的育人思想。

第三个环节:课后。通过班级QQ群学习平台设置思考题和小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引导并检验学生对“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预期目标达成情况,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召集并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管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及思想感悟。同时预设相关课程思政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会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下节课讲解和学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奠定基础。同时,授课老师通过提供《管理学》其他教材、国家统计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与资料、学位及期刊论文、网络资源等课程及思政学习材料,让学生不断对“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学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对《管理学》课程内容的课后思考及课程知识预习,能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理论知识、思政元素、现实案例有机衔接与融合,满足学生课程思政知识需求,并共同进行教学和学习反思、总结和提升。

(三)《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实践效果。《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实施三年来,受众群体涉及财务管理、城市管理2 个本科专业2020 级、2021 级、2022 级学生共436 人。通过《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实践,学生们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有成效。三年来,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立项14 项(管理创新方向)、发表学术论文2 篇(管理研究方向)、学生参加各类管理实践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8 项;学生行为自律意识显著增强,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社团、钦州市重大活动志愿者、家乡疫情防控志愿者等人数占比达到67%,学生违规违纪率为零;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课程教学评价均分为95.73分,可见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同时,授课老师对BOPPPS思政混合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借鉴张亚茹(2022)[8]的研究方法,通过在B(案例导入)-O(教学目标)-P(学前评估)-P(交流互动)-P(教学评估)-S(反思提升)的思政混合教学六个环节设置若干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借鉴NPS量表,分值设置为0~10 分,分值含义为:若某个问题分值越高,则表示回答者对该问题更为同意或者符合或者满意,本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对财务管理、城市管理2 个本科专业2020 级、2021 级、2022 级学生共436人进行了调查,学生参加率为100%,有效问卷为432份。调查结果显示:对《管理学》BOPPPS思政混合教学B(案例导入)环节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73.76%,分值均值为8.42;对O(教学目标)环节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80.01%,评价分值均值为8.91;对P(学前评估)环节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79.32%,评价分值均值为8.62;对P(交流互动)环节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90.44%,评价分值均值为9.15;对P(教学评估)环节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88.65%,评价分值均值为8.97;对S(反思提升)环节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83.63%,评价分值均值为8.53。可见,《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实践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课程思政效果较好。

四、结语

《管理学》是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建设《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高校切实加强对《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组织领导,从《管理学》课程思政领域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方能实现《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同时,要以课程教学教法为根本、思政元素融为关键、教师学生主体为核心将《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及课程思政案例融入BOPPPS 思政混合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探索建构《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模型,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家国情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四个自信、责任与担当意识等。实践证明,《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有成效。《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BOPPPS 混合教学模型为授课老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示范课管理学思政
道县:结对帮扶送课下乡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教研解析之示范课与常态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管理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