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活动的实践

2023-12-05 17:09:06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段庆元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内容情境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段庆元

一、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结构不合理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结构的安排不合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随时调整,导致学生接受的地理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对于一些地理知识理解较为困难。此外,教学方法也与学生的性格特点不相符合,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沉闷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合理的教学结构也会整体降低教学质量。

(二)地理作业设计不合理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提高作业的质量,减少作业数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作业是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让教师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知晓自身教学的不足。但是根据现阶段初中地理作业情况来看,课后作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业量较大、效能较低,这让很多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抵触心理。同时,在地理作业中还存在“一刀切”的情况,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影响了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三)不重视教学评价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方面并不重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逐步磨灭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不重视,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无法受到针对性的教育。总之,教师不管实施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重视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

二、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活动的实施方法

(一)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

在实施教学措施前,教师需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教学措施的顺利实施。首先,教师要对最新的课程标准进行研读,对“双减”政策的内涵进行了解,再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注重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结构,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将各项教学措施都落到实处。最后,教学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情境活动时,学生的发展情况是随时变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学目标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计划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就可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列举一些城市的天气截图,列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等,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时教师可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且可以在生活中对这两个术语进行正确的使用;(2)学习基础的天气符号及图标(图1),并根据符号分析简单的天气图片(图2);(3)认识卫星云图,并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人类的活动会对空气造成哪些影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图1 常用的天气符号及图标

图2 连续几天天气预报图

以上的教学目标有相对简单的,也有难度较大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情境教学活动,如生活情境、合作情境、竞赛情境等,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密切联系,为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

(二)确定情境教学主题

教师在开展课堂情境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教学活动的主题,再进一步细化情境活动的形式,促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开展。例如,在教授“世界人口的增长”的知识时,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包括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原因以及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等。在教学时教师就可制订以下的情境主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找出人口的稠密和稀疏区域,并分析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学生需要通过自学,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样的主题设计可以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情境主题的结构如下:按照主题完成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例如,本节课需要先分析人口的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性,再对人口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讲授,进而达到实际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情境活动

1.利用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活动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初中地理中更是涵盖了中国、世界的地理知识,对气候、人口、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这些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情境活动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他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情境设计,这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将区域具体的生活特色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对教学流程进行安排,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知识时,可以设计“小雨滴讲故事”的情境活动,先引导学生探究“我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形成的降水?)我成长的样子?(有哪些降水的类型?)我最喜欢的地方?(雨极)我最不喜欢的地方?(旱极)”等,从第一人称角度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完成实际教学任务。

2.以典籍故事设计情境

在开展情境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情境的基础,还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故事作为情境。实际上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积累,对于很多经典故事都耳熟能详,只是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没有深入去感悟故事情节,未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思想、精神等。例如,在教授“东南亚”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将《西游记》作为情境构建的基础,建设“东南亚”知识的主线,让学生在有趣的“西游”情境中,轻松地学习到知识,地理的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3.以模拟活动设计情境

地理知识不仅与地质、地貌、气候等有密切关系,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这种实践性体现出来,大多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适当开展模拟活动,设计实践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理知识的实践性,还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乐趣。如教师可模拟会议情境、招聘现场、实验情境、科研课题情境等。这些情境不仅可以在教室内开展,还能在教室外开展,完全可以体现出地理知识的实际性,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地理知识进行应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授“水资源”时,教师就可设计“科研小课题”情境,让学生以“水资源”为主题,通过完成开题、剖析课题、分析案例、解题、定稿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切实感悟我国水资源的紧迫情况,以科研的方式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探究,解开地理知识的奥秘。

4.以影视曲艺作品设计情境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影视作品、名曲名篇也开始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开展课堂情境活动的过程中,也可对这些影视作品进行应用,作为情境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价值,还能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教授《巴西》一课时,就可利用动漫作品《里约大冒险》。电影里的主角是一只金刚鹦鹉,这只鹦鹉可以带学生走入巴西,了解巴西,在教学时可以此为主线完成关于“巴西”的教学。

5.联系时事新闻设计情境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地理教学中也可将新闻作为补充教学的材料,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热点新闻构建教学情境,通过调查、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例如,在教授巴西的知识时需要分析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2020年8月16日,巴西热带雨林发生了事故。据报道,西帕拉州新普雷索以南的亚马孙雨林保护区火灾持续,浓烟滚滚。仅8月22日巴西就发生了3000余起火灾,这个数字是令人心惊的。根据这个新闻,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调查分析小组,探究以下问题:热带雨林燃烧后会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大规模的发生雨林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热带雨林进行有效保护?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可以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四)情境实施

1.营造活泼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常抱有好奇心,教师需通过合适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动画、影视作品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赋予地理知识更多的趣味性,并将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尤其是学习地图知识时,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自然地探究到地理问题,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2.提高情境教学质量,活化分析问题思维

很多章节的地理知识量较大,且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情境活动时,要层层推进,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例如,在教授“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具体了解人口的时空差异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锻炼。教师可以一个小区域为探究对象,对此区域人口的稠密度进行分析,可将学生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学生分析和调查人口稠密区的形成因素,乙组学生调查稀疏区的形成因素,小组成员互相配合、讨论,不仅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也能对区域知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地理综合素养也必然会得到提升。通过情境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各学科都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情境活动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情境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持续保持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内容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护患情境会话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