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郑 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颠覆传统教学观,对教与学提出新构想,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主体,而是组织者,主张帮助学生在已有图式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这些内容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同时,作为学习主体,学生自身思维能力需要得到充分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应当被动接受知识,长期单一的语言学习输入会使得学生思维失去活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将思维品质纳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着重强调了培养思维品质主要途径——“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思维品质是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心智特征。简而言之,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核心,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升华状态”。
写作是学生思维活动建构的有效载体。一篇优质的英语作文应符合主题,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目前初中生英语写作存在许多不足,如思维不灵活、条理不清晰、写作技巧欠缺等问题。由于平时课堂时间有限,许多英语教师往往关注学生是否写出要点信息,忽视对学生思路的梳理和写作情境的建构,使学生缺少有效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应当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真实情境,搭建范文框架,正确把握主题思想,层层铺垫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写作思维。
学生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学习教学内容,从而“构建知识意义”。语言表达能体现思维的深度,而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初中英语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英语写作旨在掌握语言知识基础,用英语进行表达,既能体现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能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语言学习离不开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借助真实情境,结合主题语境,打开学生思维。例如,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Adayout”写作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北京旅游视频,创设合理情境,给出相关背景知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随后,教师提问:“Doyouknow Beijingwell?Whatdidyouseeinthevideo?”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差,引起学生关注,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表查找关键信息,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期待。在学生熟悉范文主题情境后,教师可以利用多模态语篇信息,激活学生思维。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熟悉景点,教师可以逐步建构真实情境,为接下来引导学生仿写训练做铺垫。
写作过程中,思路非常重要。初中生虽然思维活跃,但他们的信息读取、归纳以及分析能力较弱。建构主义视角下,写作前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范文内容,指导学生梳理范文思路,为学生独立写作搭好脚手架。一方面,在范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简化复杂的文本信息,用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基础上,训练提取信息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文本理解,提炼主题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作文审题,基于主题意义,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还利于小组成员在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张力不断增强。
书面表达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学生要充分表达想法和感情,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词汇储备量。词汇量有限,是很多初中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明确范文主旨大意后,学生已经能够把握语篇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表达想法。教师不但要在写作教学中帮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归纳主旨,还要注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写作前进行有效的语言点操练,渗透相关语法知识,为学生写作构建语言框架。
为提升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语言知识。语法教学不是单一的“思维活动”。通过范文学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以范文“Adayout”为例,教师提问北京一日游的相关信息:“HowwilltheygotoTian'anmenSquare?Whatwill theydoinBeihaiPark?Howlongwilltheyspendvisiting thePalaceMuseum?”让学生有意识地描述出行地点、时间和出行方式,从而提炼有用句型结构和短语。通过层次分明的思维训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重点句型输入和输出。操练句型时,由易到难,从句子到段落,层层建构,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提高知识储备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搭好脚手架。
写作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整理素材,巧妙设计写作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式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要信息,并教授相关表达技巧,如使用关键词和过渡语来润色文章内容,使得语言表达更有逻辑性、连贯性。为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和身边事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思维导图“能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从特定主题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利用联想和想象,将各级子主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完整的“内容系统”。教师把单调、枯燥的文字信息转为思维导图,简洁明了,让学生对作文要求有直观感受,再借助熟悉的话题情境,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写作后,学生思维较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设计该环节时,要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其中。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完善文章。不管是学生自评,还是生生互评,都可视作“进行自我思考和提升的重要步骤”。举例说明,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给出评价标准,要求学生用不同符号进行批注(图1)。
图1 批注符号和评价标准
小组成员通过参照评分标准,分享作文,互批互改,学会规范写作。组内成员推荐并陈述给分理由,分享批改心得。教师在此基础上及时评价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作为综合性思维活动,写作足以体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习意义、表达自我思想,此过程离不开教师对课堂写作活动的组织和训练。英语教师要结合实际,在写作训练中循序渐进,逐步拓宽学生写作思路,锻炼思维,从而有效提升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