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探析

2023-12-04 03:09辉,杨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赛岗课赛证螺旋

王 辉,杨 艳

(1.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0;2.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新时代,要求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发展,这成为呼应新时代、落实新愿景、谋求新发展的新的目标诉求,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有新的手段和途径予以驱动落实,“岗课赛证”融通综合培养模式就是落地手段和创新机制[1]。它不仅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程。2019 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高质量发展空间[2]。

高职“岗课赛证”的融合不仅仅是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主体”的融合,更是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育人要素及人、财、物、环境、文化等资源的融合。但在实践中,各要素的融合过程仍然存在融合逻辑不明确、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融合结果难以评估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3],加之目前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主要依托学校作为实施载体,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在育人过程中尚未全面形成参与主体间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良性互动的共赢格局,因此亟须构建高效的“岗课赛证”多元主体融合育人协同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的相互融合、有效协作,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深化岗课、课赛、课证互通互融,促进育人实效的大幅提高。本文聚焦当前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制度实施现状和短板,运用政府-企业-学校协同创新的三螺旋理论审视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现状,以政企校三螺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共生共长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希望进一步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三螺旋理论内涵及其适切性分析

(一)三螺旋理论的内涵

三螺旋理论又称TH理论或模型,是指学校、企业、政府三方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独立状态。三螺旋理论最初诞生于19 世纪50 年代初期的生物学领域,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Richard运用三螺旋模型解释了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1995 年,美国学者亨利引入三螺旋理论来分析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官产学三螺旋”的创新理念;之后,Loet 对三螺旋概念进行补充,并构建了三螺旋理论模型[4]。三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5]。

一是各螺旋内部进化。三螺旋中的每条螺旋分别代表着政府、企业和学校等主体,各螺旋主体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独有特征、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而且内部之间通过不断交互和协作获得进化发展。在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政府起着掌舵人的重要作用,把控人才培养总体方向和质量要求,同时提供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具有交互载体的重要功能,既是知识与生产力之间的转换平台,又是知识与生产实践之间的交融平台;学校是育人的总执行人,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是三螺旋共生共长。在三螺旋主体发展过程中,每条螺旋之间通过作用力彼此相互影响,并最终形成合力牵引着各螺旋主体朝一个共同目标发展。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为目标的三螺旋结构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围绕育人的共同目标,基于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彼此相互作用,如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在育人总目标上对学校及企业实施政策影响,学校与企业予以响应并开展合作。

三是三螺旋互动产生三边网络组织。政府-企业-学校三螺旋主体围绕共同目标,通过构建各螺旋主体之间一定的互作机制,逐步形成新的组织架构和网络形态,并逐步突破外部原有的经济和文化障碍,直至目标达成。产生的新型组织有当前较为常见的职教集团等[5],同时政校企围绕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技能实训等层面,大力构建各类资源库等网络平台。

(二)三螺旋理论与“岗课赛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适切性分析

基于三螺旋理论核心观点,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主体分别从政策链、知识链、产业链出发[6],围绕职业教育融合育人总体目标,在充分发挥单一主体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彼此间的资源共享、功能耦合、协作互促,形成育人合力和多方共赢格局(见图1)。在政校企协同参与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过程中,政府主体要充分发挥主导优势,做好政策和资金供给,既让高职院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课程、师资等软件建设,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校企产学实践活动之中,还要有效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实践融入职教育人的各项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则要凸显职教育人主体责任,做好人才和知识供给。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实践、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技艺,提升育人实效,提高社会效益。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参与者,承担就业岗位和生产技能供给的重要功能,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需求,强化自身生产创新能力,及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工艺和技能标准,同时还要及时做好与高职院校间的生产信息、工艺标准等产业资讯共享,充分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实习实训等环节之中。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整体的育人实效,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培养机制创新与构建提供新视野和新血液。

图1 三螺旋理论下政校企多元主体协同特征

二、三螺旋理论下“岗课赛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价值扫描

(一)有助于产教融合目标的高效达成

产教融合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核心本质和内在特点。2017 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三螺旋理论下的政校企多元主体依托“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创新整合,通过协同联动,能有效推动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动态发展形势,达成产教融合育人目标。在政府引导下,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在产业领域的合理布局和配置,让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的课赛证环节,三方合力围绕岗位设置、行业标准、课程建设、技能竞赛、书证融通等要求协同推进,缓解当前产教融合育人在融合深度、机制建设、育人实效、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不足。

(二)有益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向类型化、高质量、适应性发展是呼应新时代、落实新愿景、谋求新发展的新的目标诉求,也是国家进入“强起来”发展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由此可见,政校企协同育人对推动并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本质上是职业教育类型的创新,既能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又能凸显类型教育的特征。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政校企三方协同联动,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深化育训融通课程建设,提升其目标内容等兼容性[2],将职业教育的各类应然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对原有的模式链接和实践范式进行创新,既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工程。

(三)有利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效提高

“岗课赛证”是以系统论视角集成职业教育的各相关要素,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7],重在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融通,是破解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能力,重技能、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的关键[8]。然而,高职院校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践过程中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什么是互为独立的“岗”“课”“赛”“证”四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动因?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自洽、协同联动和功能耦合的机制是什么[1]?……这些都关乎到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培养实效。三螺旋理论创新性在于优化了“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的载体,通过打破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育人主体内部的边界壁垒,推动了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育人要求的有效融合[3],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顺应产业发展所需、企业岗位技能技艺所求,真正实现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人才质量与企业要求相契合的育人高效目标。

三、三螺旋理论下“岗课赛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构建

(一)深化内部进化动力机制

三螺旋理论下政府、企业和学校作为参与创新的主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并尝试多种结合形式,在保留自身主体优势的基础之上,还能在其他主体范围内发挥作用,由此重叠交叉形成一个三螺旋的区域,这一区域也成为创新的兴奋剂[9]。而要发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制度的创新优势,就要充分激活政校企三螺旋的内部进化动力,这是调动政校企资源全力投入的重要保障。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岗课赛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政府在模型中承担着服务和指导的重要功能[10],所以需要政府及相应部门站在系统的角度,切实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育人规律,准确把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从内部环节激活企业和高职院校螺旋主体协调育人的进化动力。一方面,政府要牵头教育主管部门对“岗”“课”“赛”“证”四要素所涉及的各个系统、产业链条以及参与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制度,对“岗”“课”“赛”“证”各个环节的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过程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育人的主导功能。“岗课赛证”中“岗”是核心要素,职业教育就是要建立起工作与岗位能力之间的关系,而工作任务就是学生与行业企业岗位衔接的唯一纽带[10],岗位工作任务化需要将企业、高校和产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政府支持下,企业和高职院校分别组织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到“岗”与“课”、“岗“与“证”、“岗”与“赛”的互融转化过程中,为实现”岗“”课“一体、”岗“”证“协同、”岗“”赛“互促、产教融通提供政策驱动和人才支撑。

(二)强化多边资源整合机制

资源整合就是要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整体最优。三螺旋理论强调通过组织资源的整合与集聚,增强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11]。构建高效的资源整合机制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职业教育多元育人主体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推动全社会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在“岗课赛证”政校企多元主体协调育人过程中,政府在资金拨付、政策制定、教育设施投入等方面拥有较大主动权;高职院校则在师资力量、科研团队、试点学生等资源上占据优势;企业是各产业和行业的代表,拥有前瞻性的行业岗位标准与技术操作规范。资源整合机制就是要将上述各大育人主体自身具有的彼此零散和孤立的资源进行流动互转、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形成一个协同联动的有机整体发挥综合能效,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利互惠。

要实现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资源的高效整合,一是要搭建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施要求和特点,在政府主导下创设一个由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动的共享平台,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政策供给,优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发展环境;高职院校加大对办学机制和人才评价模式的创新力度,做好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供给;企业主动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闭环之中,做好职业标准与技能规范的创新和提质。二是要建设便捷的共享服务通道。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共享服务通道,围绕“岗课赛证”四要素关联的领域,三边及时掌握经济产业的导向和发展趋势、工艺技术的进展和革新、新兴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实践等资讯,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换,致力形成跨学科、跨地区、跨层次的共享格局,有助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动态优化和调整。

(三)优化组织功能耦合机制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1]。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等参与主体不仅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节点,还是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2]。在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中,为了加强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沟通,需要将“岗”“课”“赛”“证”各个环节实施的关键节点进行连线,使之形成相互交织的关系网,在此基础上促进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进而推动内部组织功能的有效耦合和功效提升。

一是完善政校企多边合作制度,提高协同管理水平。政府是政策的供给主体,在制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相关政策和制度时,要站在校企产教融合深化的角度,在赛事项目和证书类别研定的时候,强化政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收集和汲取校企意见,确保“赛”“证”实施能有效满足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契合行业技能的革新和发展;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核心育人主体,在“岗课赛证”融合中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在实施过程中要贡献力量,还要参与到顶层设计和规划方案制定的各个环节中。可以建立由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机构运作的相应机制,以此来激活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积极性,深化政校企三边网络组织的耦合关系。

二是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激发主体育人活力。协同育人共同体以深度融合为前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以实现多元育人主体间的良性互动[13]。在“岗课赛证”政校企育人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首先是制度建设。政府对顶层设计进行完善,为育人共同体良性运作提供稳定的利益驱动和体系保障,确保政校企三螺旋相互融合、进化发展,形成持续、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理顺“岗课赛证”育人四要素的融合思路。其次是主体建设。主体建设关键在于政校企育人主体观念与行为的转变,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提高育人能力。政府要锚定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定位,推动本区域内各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协同互动;高职院校要结合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优势特色产业,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群;企业则要加速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的研发,积极联合高职院校开办产业学院,深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最后是机制建设。健全运行机制,构建共同体的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共同体的长效发展。一方面是内部治理机制建设。政校企三方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程序制定运行机制,政府要做好人力和物力供给,保障管理机制有序稳定;另一方面是组织评价机制建设。共同体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第三方评价的构建,这是“岗课赛证”政校企育人共同体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猜你喜欢
课赛岗课赛证螺旋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旋风“螺旋丸”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螺旋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