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记
摘 要: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极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地理知识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教师要想让学生有效地理解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就要把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知识与生活进行连接,把课本知识进行具体化呈现。基于此,文章以生活化教育进行探究,简要陈述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素材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增加地理课堂的开放性和时代性,符合新高考的命题趋势。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教材的修订、教参的编写与之相比始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高中地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把教材或教参作为唯一的素材来源,难免会造成教学的封闭、保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即使是从应试角度来看,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也出现了很多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的题目,如快递的分拣,“南菜北运”等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实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也符合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其二是实施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当下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并未从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很多学生认为高中地理抽象、难学,而且除了应对高考之外,地理也没什么用处。学生会产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很大程度上与目前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有关。而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宗旨恰恰是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地理学科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地理的重要作用,改变“学地理无用”的错误认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应用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常识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活常识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身边的地理事物,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例如,在教学季风气候这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熟读教材中有关季风气候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季风带的划分,找出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季风带。然后,让学生回忆与总结身边的气候变化,并与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
在让学生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疑问,或者不知道怎样去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先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当地气候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明白总结和归纳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而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认识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微课是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现象,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教师通过应用微课强化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认识,提高结合生活常识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性。
(二)重视生活化元素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生活中处处存在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生活化元素,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化元素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自然灾害带来的环境破坏会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例如,山洪暴发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山体上的植被;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经常发生洪灾,是因为上游的人们砍掉了黄河周边的树木,而且在黄河周边过度放牧,导致雨后的水土流失,上游的土沙流入黄河,使黄河的河床越来越高,在大雨的袭击下,造成黄河部分河段经常决口,从而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以生活事例进行知识讲解,能更加直观地呈现抽象的理论,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再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时,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个知识点。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天与黑夜?是夏日的白天长,还是冬日的白天长?”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把黑夜和白天的变化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直观而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学生深入理解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就明白了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也就明白了夏日白天长、冬日白天短的道理。
(三)创设生活育人场景
教师需要主动创设生活育人场景,做好教学的具体优化工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生活教育理念,使学生有机会在特定场景中学习地理知识,从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讲,生活育人场景和课堂教学活动场景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因此,教师在探讨生活育人场景模式时,可以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场景出发,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以利于对学生展开生活教育,使之有机会从生活情境中感受并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有关地质构造中的基本地貌内容时,会涉及背斜和向斜这两个概念,关于这种核心岩层向两翼推衍的知识,便需要与生活育人场景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色彩浓郁的顺口溜教学法,要求学生记忆“背心老,向心新”,并解释它的含义,因为“背心”“向心”这两个词汇与生活事物、概念知识正好同音。教师可以在无形中带领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识记知识的效果,使之明确:在背斜地质结构中,从核心至两翼地层时代由旧到新;在向斜地质结构中,从核心至两翼地层时代从新至老。
(四)利用热点问题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
基于上述关于生活育人场景的结合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将地理知识和社会热点相联系,这是学生感悟地理具有生活价值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特别是在结合生活育人场景时,不能只将目光的关注点放在一般性的生活内容上,而是要利用报刊、网络等载体,把一些前沿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地理知识引申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起到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与授课时,不仅是要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标为纲要,还要突破地理教材的限制,把富于时代感的社会热点融入其中,并且保证融入场景的生动化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化,展现地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师可以把近期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案例呈现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平台或媒体复原的真实场景,和学生共同分析火山地震带等方面的知识点。再如,教师可以把海洋资源保护开发、高速铁路建设等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一边分析案例,一边体会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生活实用性。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而教材编写与内容修订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长,这些热点问题能够很好地弥补教材编写的不足,教师要结合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很好地应用在活动中,因为实施乡村振兴,需要结合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调整产业结构,所选择的项目都需要结合当地独特的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人口、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这些内容与地理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只要教师能够利用好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就能借助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五)創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阶段,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收集有用的地理信息,就能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获取有用的知识。例如,在介绍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讲解,阐述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手段,促进了中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然后,教师通过播放《厉害了,我的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地形地貌以及东部沿海的地理分布,了解中国的东部沿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最后,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国家,通过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以及当地人文特色,对某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交通条件进行区位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地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关联性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讲授法讲解书本知识,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调查法、实践法等。此外,通过组织各种调查、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这一章节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进行调查,通过对敬老院中的老人和工作人员的调查访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形成比较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另外,教师在讲解人口问题时,也可以结合相关的热点问题,比如围绕“空巢老人”“人口出生率下降”等社会问题组织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将生活化教学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由多个不同的环节组成的。正如上文所说,现阶段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往往只存在于地理公开课,或课堂教学中的新授环节中有所体现,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其实,地理生活化教学可以被运用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新授环节、作业布置等。比如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章节时,除了课本中所举出的洪涝灾害的例子,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遭受的其他常见灾害,如干旱、寒潮等,并结合初中学过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引导学生分析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在我国境内的分布情况等。再比如,在学习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人们是如何利用水循环原理指导生产生活的,并撰写小论文。通过结合现实案例讲解新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等方法,将生活化教学贯彻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改变课堂主体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否是学生。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极大的不同。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枯燥地传播知识,而是要学会将课堂主体转移到学生个体,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进行知识摄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负责对知识的补充和当前任务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切忌本末倒置,回到以往的教学方式。
(二)注重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感受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学生的感受。进行一切课堂教育,从大的方面而言,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初期,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关于课堂问题的反馈,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课堂,促进课堂的高效开展。
(三)平衡又 又没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课堂生活化教学并不是将课堂全部变为生活,而是在整体上课堂的走向是贴近生活的,这样更便于学生将地理与生活实际结合,真正实现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时要注意度的把控,不能贪多也不可忽略,将课堂与生活统筹兼顾,找到二者的平衡点,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与生活关联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十分必要。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良课堂教学,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发现,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做到地理与生活的深度结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姝美. 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2]陈佩佩.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李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2020(17):55-56.
[4]朱小色.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 高考,2020(35):81-82.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