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玥
【摘要】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十分重要,这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感、发展数学思维以及强化数学应用能力等而言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落实一般计算规则的传授和巩固、加强混合运算训练、培养良好计算习惯、加强针对性训练等方式,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优化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计算习惯;针对性训练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发展和提高运算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为后续的数学深度学习乃至数学实践、应用打下良好基础.而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优化,在实践中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与关键部分.不管是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而言,还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而言,计算都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只有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为整个课程的高效教学与良好发展打好基础.总体来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其一,提高解题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伴随着思考以及具体问题的计算,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尤其是在各类数学考试中,大量题目需要学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答案.学生只有运算能力过硬,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其二,培养学生数感.数感可以说是每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应当形成的一种能力.从本质上而言,数感是大量经验积累的产物,在良好的数感支持下,学生往往能够在看到数学问题时快速联想到相关内容,进而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也能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创造有利条件.而通过培养运算能力的方式,让学生在长期计算与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积累,正是培养他们数感的有效方法.
其三,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方式,其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乃至终身成长而言均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征、学习能力等因素,教师往往会采取较为直观、具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加强计算训练、计算方法练习、落实运算能力培养等活动,正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逐步培养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以及数学课程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
其四,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从理论层面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数学问题.而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计算往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才能对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的内涵进行准确剖析与把握,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生的行为往往受他们的主观意愿尤其是兴趣所驱使.这意味着在兴趣浓烈的情况下,学生通常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反之,兴趣的不足或缺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甚至会出现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对此,教师一定要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计算学习与训练,进而逐步实现运算能力的提高.小学生天生对直观、有趣的事物有强烈兴趣,对枯燥、抽象的内容缺乏足够兴趣,而数学计算本身容易被学生认为是抽象、枯燥的过程,即大部分学生可能都对数学计算的学习与训练缺乏足够兴趣.教师一定要清楚认识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各种措施增强计算教学的趣味性,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可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与训练.通常来说,教师可将抽象的计算过程变为形象、直观的活动,让计算不再只是单调地对数字进行处理,而是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在计算教学中引入大量生活案例,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计算和训练.另外借助各种工具和小道具,也能让计算教学过程变得趣味十足,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通过和学生的相处,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一种动漫卡片十分感兴趣,而且不少学生都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卡片.教师提前和部分学生商量,从学生处借得部分卡片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构建教学情境:“小明一共有24张动漫卡片.他的两个朋友小军与小红来找他玩.他们决定将这些卡片平分并玩小游戏,看看最后谁能赢得所有卡片.那么在一开始平分时,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张卡片呢?在小明、小军与小红完成一轮游戏后,他们的朋友小丽也来找他们玩.他们4个人决定继续玩这个游戏,并将24张动漫卡片进行平分,那么此时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张卡片呢?”教师一边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一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卡片进行演示.学生对动漫卡片十分感兴趣,会主动、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并将自身代入情境之中进行思考,这为计算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一般计算规则的传授和巩固
实际上,任何复杂的数学计算都是基于简单的一般计算规则而来的.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一般计算规则,才能在后续的计算中对这些规则进行灵活应用,从而保证计算结果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并实现运算能力的良好发展.不管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一般计算规则,还是混合运算的一般计算规则,都是每名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基础规则.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一般计算规则的能力,同时通过计算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一般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提前提炼这部分内容的一般计算规则,也就是从个位向前依次进行计算,计算得出的结果超过10时应进行进位处理.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一基本规则,便能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做到無往不利,有效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三)加强对学生的混合运算训练
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难点部分.这不仅体现在加、减、乘、除不同运算方法的混合上,还体现在小数、分数等与整数存在明显差异的数字混合方面.不少小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都可能会因为计算的先后顺序或者小数、分数的运算而出错,影响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部分小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缺乏运用简便方法的意识,往往是死板地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对其中可用的简便算法进行分析,导致计算过程极为复杂、计算效率极低且准确度不高.因此,在进行混合运算训练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正确计算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小数、分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打包换元、将小数与分数变为整数的方式来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准确度和效率.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黑板为学生布置习题.习题中包含了加法、减法与乘法三种运算,并且包含小数与整数.在带领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内后括号外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并指导学生在计算小数之前认真观察,分析是否存在小数加、减、乘过后得到整数的情况.如果存在的话,可以在遵守混合运算顺序的前提下先计算这部分,从而提高计算效率以及准确度,降低计算难度.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基础.不管是在计算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计算实践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只是一味地看到数字后便进行计算,那么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审题不严、信息缺失、简便方法运用不到位、计算结果错误等问题,相应的数学运算能力难以实现有效提高.反之,在良好计算习惯的支持下,学生往往能在计算之前严格审题,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有效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错的情况,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答案,并进一步实现运算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长期的计算训练中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正式进行计算之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既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列出是否正确,也要带领学生对算式中可用的简便方法等进行分析;而在计算过程中,则要培养学生按部就班完成计算的习惯,尤其是在一些混合运算的计算中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顺序进行先后计算;而在计算结束之后,则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在带领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相关例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认真审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认真检查列出的算式是否符合题目条件与问题,重点检查小数点位置以及加减符号的运用.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严格按照满10进1、借1当10的基本运算方法,对小数点位置进行认真、合理的确定,从而保证计算过程的科学性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而在完成计算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认真检验,对计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粗略检查,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题目的计算和解决.这样一来.教师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良好发展.
(五)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针对性训练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针对性训练能够针对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重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有效克服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针对性训练能够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着重围绕学生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开展强化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在逐步改进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而要落实针对性训练,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计算教学的重难点部分,还要关注学生具体情况,了解每位名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布置针对性作业、建立错题本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训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针对性训练是传统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学生常犯的计算错误,通过针对性训练能够很好地加以改善与解决.教师需要对针对性训练加以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化调整与优化教学,在实践中保证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良好发展.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弄错小数点的位置.尤其是在除数中包含小数时,这一问题往往更为明显.不少学生都会因为小数点位置的偏差,导致最终计算结果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小数除法中小数点的重要性,并向学生传授了除数中包含小数点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学生可以对小数除法中的被除数与除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者的小数位数.当被除数与除数中均包含小数时,若前者小数位数多于后者,则可以通过直接约掉的方式将除数中的小数点消去.若前者小数位数少于后者,则可以在前者后面添0.通过这种针对性训练,学生能够有效发现自身在计算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并通过长期针对性地实践加以改善,最终改正问题,实现运算能力的有效提高.
结 语
综上可知,運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管理者,应对运算能力培养任务加以重视,并尝试采取各种可行策略与措施优化教学,尽量以适合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中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和要点,进而促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红.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6(06):113.
[2]王旭.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157-158.
[3]钟华.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新课程(上),2018(01):186-187.
[4]刘东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31.
[5]王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7(2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