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情感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是在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论纲》基础上,结合当下中国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向真、向善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向往美好人生的追求能力。本文通过创设班级情感文化环境、统一情感目标、强化情感内涵等方式,在班集体建设中融入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让学生个人成长目标在班集体中得以体现,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感教育;班集体;探索;精神力量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对那些关涉学生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成长的情绪与情感品质予以正向的引导和培育。”“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在班集体建设中融入情感教育,呼唤每一位学生自觉、自发形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的情感意识。在参与班集体情感教育活动中,学生逐渐确立自己的观点和信念,锤炼自己的心灵品质,将班集体的情感教育内容与自身的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在自觉参加班集体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的道德面貌,使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情感更得体、更优美、更愉悦,让班集体的情感文化更加丰厚。
笔者遵循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思想,在班集体建设中融入情感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定班集体建设目标和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促使班集体的情感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创设班级情感文化环境,增强主体间的情感共鸣
打造班集体情感文化环境,呼唤生命本体的道德反应,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助产”情感教育,发挥学生自身的班集体道德生活构建能力和情感哲理分析能力。
(一)强化精神引领,提炼班集体的情感价值观
唐云增先生说:“儿童乐意把教师倡导的班集体教育‘语录带回家,津津乐道讲给家长听、讲给亲近的人听,是因为你的‘语录正是学生所欣赏的、喜欢的、相信的,尽管他们是懵懂的,却已经点燃他内在的情感、品德和思想。”本班的班集体情感文化,起源于“向每一个人征集信奉的情感名言警句、班集体之歌、班集體人性发展目标”,通过师生的筛选和修正,确立了《班集体情感文明公约》:“勤读书,学谦恭;循礼仪,勤节约。戒游戏,毋斗气;毋责人,要自治。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能下人,是有志;要助人,成大器。”《班集体情感品质诗歌》:“自古仁人何其多,舍生取义气磅礡;传名留芳千古颂,驾驭正气立世说。”《班集体基本情感素养修炼》:“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奇妙的是,仅仅一个大课间,学生们就将这些“语录”熟记于心。当我把它们制作成“班集体‘情感成长标识”时,学生们兴奋地呼朋引伴跑过来,争相背诵。他们走出校门,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我们的教室里有了新的布置,这些布置都是为了教育我们从小就做一个好人……”在进行班集体情感文化建设时,教师要抓住文字透出来的情感触角,引导学生在一词一句中感悟、获取主要的情感文化信息,通过筛选、确立、背诵传播自主构建自我内在情感。学生们的理解也许不够深刻,但是,当他们惊喜地向家长“炫耀”时,学生就已经将班集体情感文化与自己联结了起来,完成了班集体情感教育的初步建设。
(二)捕捉班级小事,力求“情感教育”印刻心灵
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认知力相对不足,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契机,在班级小事中挖掘情感教育内容,净化他们的思想认知,让情感教育成为学生精神力量的源泉,使他们身心祥和、喜悦、积极向上。
有一次,班里的小静同学和小刚同学因为“哥哥”的称呼发生了争执,小刚同学可能是模仿社会上的一些流行用语,让小静同学称她为“哥”,但作为班级里年龄较大的小静同学显然不愿意,他们为此还在班级里互相怄气。我见状并没有呵斥他们,反而灵光一闪,何不借此机会来一场“情感教育”?于是,我将课本往桌上一放,拉起他们的手,蹲在他们面前,微笑着说:“我可爱的孩子们呀,都怪老师没有早一点告诉你们,其实,咱们的班集体就是一个家,各学科老师和班主任好比是家长们,而你们呢,好比是兄弟姐妹呢!这样吧,小静、小刚、秀红、小宇、志鹏,今天晚上回家后,你们向爸爸妈妈问一下自己的出生日期,明天老师在全班排一排,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姐姐,以后不准再叫错。”学生们一听,立刻兴奋起来,有的希望自己是哥哥,有责任,担当弟弟妹妹们的保护者;有的希望自己是姐姐,有爱心,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有的希望自己是弟弟妹妹,多向哥哥姐姐们学习。这样一来,班级避免了“叫‘哥哥”的社会性传染,赋予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称谓的崭新意义,丰富了学生们友爱、关心的情感内涵,给班集体带来了生命活力。
二、统一情感目标,多方合力营造班级的良好氛围
在实践班集体情感教育活动中,各方要统一情感目标,唤醒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和认知,增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他们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并促使他们的情感认知保有持久性和统一性。
(一)基于信任,让学校成为学生的情感训练场
“相信学生完全可以”是本校的校训内容之一,倡导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寻问题的结论,引导他们自主管理班集体,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学生们感受到被相信的力量,学校成为学生愿意到来的地方,他们的好奇心被唤起,开始和同伴们自主探索知识,主动发问、探求,从而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情感和良好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究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语气、动作、眼神和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感受到老师善意的提醒和批评,从而让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学习上和生活中获得安全感、愉悦感、尊严感。
(二)双向共育,让家庭成为学生的情感纽带
情感性班集体建设要实现家校双向共育,让家长、教师共同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的理念贯穿于情感教育的全过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比如,笔者每学期都会坚持家访工作,因为家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怀的温暖。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身上,在这样的情感流动中,师生间的情感、教师和家长间的情感以及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也会逐渐升温。
三、强化情感内涵,实现班级常态情感哺育
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有丰富情感生活的个体而存在的,在班级里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强化学生的情感内涵,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情感哺育。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就是一架钢琴上的不同按键,有的在低音区,有的在高音区,教师“以真诚之心去弹奏”方能育人、“以平等之心去弹奏”方能怡人、“以善良之心去弹奏”方能感人。
(一)用关爱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在班级日常中发现文明、感受文明,比如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改正各自出错的题目;我为同伴讲一题,协助班级管理;等等。在班集体中建立一个“我得到的帮助”记录本,挂在班级墙壁上,让学生感受班集体的文明之风,培育相互关爱的精神品质,使班集体更加温馨。
(二)用激情点燃学生
“我给同学找优点”活动,这是笔者带班常用的锦囊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促进自身不断改进,提升自我认知。每月的“我给同学找优点”开辟了学生的友谊发展之道,使他们认识到欣赏同伴的价值,在欣赏他人过程中深化自我、调整自我的文明程度,感受“彼此赏识”带来的思想变化,成为彼此的重要他人,学生互相勉励着、鼓舞着、陪伴着,助推自己走向更高一層的班级主人境界,使班级的情感文明环境更和谐。
(三)用真情感染学生
首先,班主任要带头践行起来,实施“班主任每日一语”,每天送学生们一句激励语,鼓励全体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既关注班级整体的情感哺育,又关注个体成长的需求。其次,定制“委屈信箱”,并挂在班级的墙面上。班主任每天及时疏导学生情绪和心理上的迷茫与困惑,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公平和整体文明风气,增强在班级中的归属感,安全、舒适地在班集体中生活和成长。
李镇西老师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作‘情感,一个叫作‘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了更好地将情感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的身心变化,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情感文明氛围,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鲜活载体,使学生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形成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情感文明成长直觉,使学生获得可持续进步的能力,习得一生受益的核心素养,即人人做有贡献的班级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情感品质,不同的人在班集体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刘俊萍 山东省德州市北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