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
[摘要] 砥砺深耕体现了班主任“心有大我”的人生哲学,追求卓越的自觉行动,深度耕耘的劳作状态。“双新”背景下,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理念转型等对班主任素养的广度、深度等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深情卷入、深度思考、深刻行动,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积极应对教育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 班主任;砥砺深耕;卓越追求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指明在努力建成教育强国的道路上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大意义。班主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更应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然而,面对新时代、新背景、新任务,不少班主任产生了疑惑、退缩甚至是排斥的心理,工作中出现动力不足、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浅表化等现象。因此,引导班主任找准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坐标,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中砥砺深耕,积极应对变革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解“砥砺深耕”之核心要义
“砥砺深耕”从字面上理解,“砥”表示将磨刀石抵靠、紧压着刀刃,来增加磨砺的摩擦力,是“砺”的手段;“砺”表示用表面粗硬的石块把刀刃摩擦得非常锋利,是“砥”的目的。“砥砺”二字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意志磨炼、奋发向上的情感态度。“深耕”即深刻深入,体现了“耕耘”的状态。当这四个字与班主任这个角色碰撞在一起时,便有了更深的内涵。
(一)“心有大我”的人生哲學
“砥砺深耕”不仅体现了班主任的职业精神状态,而且蕴含了“心有大我”的胸怀、格局与“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自身精神世界的状态会辐射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砥砺深耕”彰显了班主任心有他人、心有家国,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为更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张桂梅在“苦中作乐”中展现了一种“悲悯”情怀,这是一种将个人的人生与民族命运、家国前途、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大格局。
(二)“追求卓越”的自觉行动
“砥砺深耕”不是受外力强迫,而是一种内发的、主动的、追求卓越的自觉行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然而,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我们无法做好全部的准备,完美地进入角色。教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不只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勤学笃行、奋发进取也理应成为教师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一位年轻班主任曾说过:“因为学生遇到了你,他们在那个时候就无法遇到其他班主任。所以只有你争取优秀,才会对这份相遇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从这位年轻班主任的话中,笔者能感受到她对“卓越教师”的追求,对教师育人使命的责任担当。因此,“砥砺深耕”是班主任主动提升自我核心素养、绽放师性光辉的自觉行动。
(三)“深度耕耘”的劳作状态
“砥砺深耕”不是浅层次的忙碌,而是在敬业精神的底色上辛勤耕耘、深度劳作的状态。有研究曾对班主任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查,其中80.7%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每天在校工作9小时以上,27%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1个小时。但班主任真正分配在研究自身专业的时间却非常少,因为班主任一般还任教主学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科教学上。同时,各种上传下达的任务、各种表格的填写等杂乱无序的工作任务,让班主任无法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化的学习与思考,进而影响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班主任工作是需要深度思考,不断学习、探索的。这种学习与探索不应停留于“表层”,而应从价值观、行动到信念进行深度学习。因此,砥砺深耕彰显的是一种深度耕耘,是班主任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中进行科学规划,挤出时间主动学习、积极反思的状态。
二、析“砥砺深耕”之现实需求
“双新”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会做事”“会实践”“会行动”的人。这不仅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而且对班主任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主体多元化带来对素养广度的挑战
班主任面对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对其素养广度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学生,班主任需要有集体教育、价值观引导、个别学生指导等专业知识与能力;面对家长,班主任需要有家庭教育指导、沟通协调等专业知识与能力;面对社区,班主任需要有整合资源、组织协调等能力。班主任能否应对不同主体,开展多主体教育沟通,取决于班主任能否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素养。
(二)培养目标转变带来对素养深度的挑战
班主任不能止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要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此次新课程方案及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等实践性学习。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打通学科壁垒,设计贯通课内课外的班级主题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班主任的素养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育理念更新带来对素养重构的挑战
随着育人理念及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深入,班主任的工作理念也随之转型。从“教师权威型”转向“学生主体型”班级管理范式,强调班主任要树立人文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努力让班级和学校成为学生长大成人、独立进入社会前的锻炼场域,在民主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探“砥砺深耕”之自觉行动
(一)深情卷入,以情感润泽学生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项充满情感的事业。积极的情感可以帮助我们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兴趣盎然、生机勃勃地过好每一天。每次假期结束时,总会听到一种说法:“哎,明天又要上班了。”这样的说法无法改变现实,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其实,倘若我们换一种积极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从而慢慢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从内心真正形成职业幸福感,铸造坚强的意志,坚定我们的教育信仰。
1.自觉接受精神洗礼
2023年2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强化教师精神引领,研究教育家精神。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主动通过各种方式走近伟大的教育家,在和这些伟人主动对话的过程中,体会他们赋予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严肃责任感,从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近年来,诞生了很多关于教育家的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极具感染力与生命力,班主任可以多接触此类题材的作品,学习教育家精神。例如,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程,一个个跃然眼前的青年形象,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书写着朴实、坚定、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2.主动培养职业情感
长期以来,我们更重视班主任专业知识、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对班主任的职业情感关注较少。情感素养是新时代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班主任要具有“专业的爱”。这份“专业的爱”主要涉及班主任对职业的认同、对学生的爱、对自身的期待三个维度。曾有专家提问:“你有遇到过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吗?”在场的教师纷纷点头。专家继续追问:“面对不喜欢的学生你会怎么办?”全场沉默。此时,一位班主任起立回答道:“我会努力去信任和喜欢他。但在我还没喜欢上他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让他感受到这份情感,并且公正地对待他。”从这位班主任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职业情感培养中的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公正地对待学生,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学习教育家精神的同时,也要努力将这份精神践行到职业中来,全情投入,提升我们的情感素养与道德情操。
(二)深度思考,追寻研究型教育生活
1.提升时间规划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非常细致且琐碎,这会让每天的工作时间变得碎片化,从而加大时间管理的难度,增加学习的惰性。笔者在工作初期,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琐事。后来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学校的时间管理不够科学。在校时间和假期时间不同,它以一节一节的课为单位划分,稍不注意,没有课的时间就被浪费了。后来,我每次开学都会把自己一学期的课表打出来,以一周为单位,每天在课表上进行详细的任务规划。如第二节没课,第三节有课,我会将第二节课分为两部分,前30分钟安排阅读、学习等重要任务,后10分钟用来做下节课的上课准备。在一周没有课的时间里,我会将自我学习提升、学生作业批改、与学生个别谈话、家校沟通等不同类型的任务安排进去,并定期反思。
当然,计划安排也时常受到各种临时事务的干扰,但因为没有课的时间都做了具体的任务安排,后期再调整时就有了参考。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规划让学习有迹可循,也避免了零散时间的浪费。
2.增强教育理论学习
时间规划能力很重要,学习的内容选择也非常关键。作为班主任,在日常学习提升中,我们不能停留在表层“行为经验”的学习上,不要拒绝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论虽然无法直接用于实践,但它对促进我们的理智成长具有长效影响。同时,阅读教育理论、教育哲学类书籍还能扩展我们看待教育的视角,点燃我们的思想,激发我們更多的灵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班主任所需要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如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对我们的学习广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很多教育故事。自我反思是班主任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的经历,及时撰写教育叙事,记录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与感悟。冷静地回顾,客观地分析,有助于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帮助我们下一次更加理智地处理突发事件。
(三)深刻行动,培养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推进班主任工作。在培育新人的机制上,班主任主要是通过班级活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等维度,在全域的时空中来培养人,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深刻性。
新课标在育人取向上尤其强调要培养“会行动的人”,各课程教学也尤其强调探索“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等学习方式,其核心要义是在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习得的同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提升其核心素养。作为班主任,我们在设计班级活动时,不做“加法”做“乘法”,基于“融合”的思维,从整体出发,加强课程之间的渗透与互动,提升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
基于学生对传统节日兴趣较低,对传统节日背后渗透的文化了解较少,家庭成员之间经营生活意识薄弱等现象,笔者曾尝试整合班级之前开展的活动,联动各学科,系统设计“我们一起过节”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例如,清明节时,我们在班级发起“清明话佳节”倡议,在对学生成长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班主任为主体,带领各任课教师成立活动共同体。我们结合各自的学科背景展开研讨,共同设计,最终形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班级跨学科传统节日活动策划。在活动设计中,每位教师都融入了不同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与学习要求,真正将“五育并举”“全员育人”的理念深刻地烙印其中。
长达一个月的清明节跨学科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没有就此止步。结合清明节特殊的节日属性以及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清明节前一天邀请学生们的祖辈进入班级共同过节。爷爷奶奶带来了自己年轻时的“老物件”,并讲述“老故事”,穿越时空的画面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老人与孩子共同动手体验不同的清明节传统民俗,亲情、文化味充满整个教室。学生与家人在学校模拟过节后,第二天进入家庭生活,全家一起真实地过一次充满“中国味”的清明节,文化的血脉就在其中流淌。时隔半年,学生和家长们还时常会提起这次活动。
以这次班级活动的探索为例,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深刻思考,整合资源,寻找合力,真正着眼于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深刻行动,从整体出发,基于“五育并举”的理念创新融合,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打开从课堂通往生活的大门;深刻追求,以素养导向引领班主任工作,在各个方面有意识地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需要意志坚持,但也是充满幸福感与价值的,需要我们在“砥砺深耕”中追寻、充实,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征途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核心素养视域下班主任工作负担的生成与解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9).
[2]章乐.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推进班主任工作[J].江苏教育,2022(79).
[3]姜勇,底会娟.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J].全球教育展望,2020(03).
方 艳 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学校。曾获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