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Vlog”的发展研究

2023-12-02 12:11李思雅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2期
关键词:融媒体

李思雅

[摘要]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媒体应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元化获取需求。鉴于此,新闻媒体有必要应用新形式、新渠道来推动时政新闻报道转型发展。在主流媒体传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时政新闻报道+Vlog”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应用优势,并结合当前融媒体发展趋势与受众情况,探讨了“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Vlog;融媒体

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与Vlog的结合成为一种新兴的报道形式。Vlog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视角,通过影像记录生活的传播方式,能够营造一种真实、亲近的观赏氛围,从而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时政新闻报道则以权威性、实时性和客观性为核心,将新闻事件真实、全面地传递给公众,满足公众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信息需求[1]。

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与Vlog相结合,既丰富了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又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成为时政新闻报道的新趋势。文章以“时政新闻报道+Vlog”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两者结合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为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发展变化

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平台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时政新闻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传播。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2]。这表明,新媒体已经成为时政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趋于多样化,除了应用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形式,还融合H5、VR、AR等新技术,使得时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如人民日报社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运用“5G+VR全景”技术,通过手机端和网页端呈现两会实景,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游览两会现场的机会[3]。

《2022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短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占网民整体的94.5%。这表明短视频已经成为时政新闻报道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具创新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媒体联动”和“全媒体报道”。所谓“媒体联动”,指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如电视与报纸、电视与新媒体平台之间的联动。这种联动可以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和传播效果的叠加,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4]。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两会你我他”系列短视频,联动地方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传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全媒体报道”则指新闻媒体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和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如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视频制作推出全景式短视频栏目《两会夜归人》,通过多种形式和角度的报道,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两会情况[5]。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时政新闻报道特别注重强调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新闻报道。例如,用户通过参与微博、微信等的“话题讨论”“我要留言”等互动环节,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和增強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还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素材,丰富报道内容[6]。

二、“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的应用优势

“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在新闻报道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内容形式。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通常以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传播渠道,而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可以拓展传播渠道,通过新媒体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进行传播,从而提升传播效果。相比传统媒体平台,Vlog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使新闻内容触达更多观众。这种多渠道的传播方式能够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媒体消费需求,提高新闻报道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同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观看Vlog视频,灵活选择观看内容。通过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不仅可以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呈现新闻事件,还可以采用特效、剪辑和动画等手法,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时政新闻。这种创新的内容形式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观众在观看Vlog视频过程中,可以通过分享视频的方式,将自己关注的时政新闻推荐给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从而形成二次传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观众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意见,从而共同构建一个话题聚焦的社交场域。这种社交传播能够进一步扩大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

其二,拓展报道深度,丰富报道内容。通过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展示时政新闻事件的细节和背景。相比传统的文字报道,视频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来呈现新闻事件,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背景信息。通过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可以丰富报道内容,多维度分析报道新闻事件,增强内容可读性。应用该模式,新闻媒体还可以结合其他元素,为观众呈现更丰富的内容。如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风格的Vlog视频,展示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造成的社会影响。此外,新闻媒体可以在Vlog视频中邀请相关人士或专家深入解读事件,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因此,Vlog视频能够应用在诸多领域的新闻报道中,满足观众对新闻内容的多样性需求。通过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可以运用丰富的图像和音效素材来打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报道,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新闻媒体可以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手法,将新闻事件包装成一则情节丰富的故事,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更具艺术性的可视化新闻报道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还能够更好地传播新闻背后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其三,精准定位受众,提高观众参与度。通过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受众群体。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往往使用固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难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而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兴趣、喜好和知识背景,定制新闻报道内容,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应用该模式,新闻媒体可以针对特定群体,如年轻人或专业人士,结合他们关注的话题进行报道,提供更贴近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新闻内容。这种精准定位受众的策略能够增强观众的体验感,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此外,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或分享视频等方式与新闻主播进行互动,反馈自己的意见。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提高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和黏性,还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更多的用户数据。通过应用“时政新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自己的参与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通过社交媒体,观众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能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从而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其四,信息高速传播,增强新闻时效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自由度高的优势。而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则是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新闻报道呈现给受众。这样不仅能够加快新闻的传播速度,还能够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新闻内容。此外,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能够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传统的时政新闻媒体如报纸,往往需要经过搜集素材、编辑、校对等环节,然后再通过印刷、投递等才能到达观众手中。而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即时传播,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新闻内容。通过“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新闻媒体可以连续更新的方式,及时发布新的新闻内容,使观众了解相关事件的最新情况。同时,新闻主播应紧密关注事件的进展,并随时录制和发布相关Vlog视频,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新闻时效性。观众通过订阅或关注Vlog频道,能及时收到最新的报道内容。

三、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精准定位,多屏联动

时政新闻承担着传递新闻议题的重大责任。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能够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与融媒体有效结合,展现的时政新闻内容更具差异化,使观众从多个角度了解时政新闻信息。在该模式应用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对观众群体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消费习惯,如年轻人可能更关注社会热点和政治话题。通过受众分析,新闻媒体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生产定制化内容。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观众反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观众对不同话题的评价和关注度。

在选择新闻话题时,新闻媒体可以考虑当前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为观众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内容。除了选择合适的新闻话题,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形式创新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闻媒体通过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Vlog视频,实现多屏联动,其可以选择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平台以及自有网站等渠道,将Vlog视频推送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丰富观众的阅读体验。例如:新闻媒体可以在Vlog视频中开放评论区,鼓励观众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也可以通过在线投票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观众的意见,并在后续的Vlog视频中进行回应。此外,新闻媒体可以与其他媒体进行合作,提升自身影响力和扩大新闻传播范围,如其可以与电视台、广播台、纸媒等传统媒体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实现新闻内容的多媒体传播。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以即时记录的方式展现新闻事件现场,以个人报道的形式让镜头前的观众切实了解现场情况,从而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新闻媒体通过应用精准定位和多屏联动的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实现信息传播互补。

(二)共建共享,内容互补

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推进内容、技术与渠道共享是实现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路径。

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合作机制,包括媒体与媒体之间、媒体与观众之间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合作机制。在媒体与媒体之间,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联合策划等方式进行合作。如多家媒体可以联合发布同一篇新闻,从而增强该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在媒体与观众之间,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征集观众意见、邀请观众提供素材等方式来获取观众的支持。在观众与观众之间,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提供交流平台,促進不同观众的互动交流。

其次,新闻媒体需要注重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新闻内容较单一、刻板,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新闻媒体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丰富报道内容,如采用多媒体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评论、增加背景资料等。同时,新闻媒体还需要注重报道的质量,加强对信息的筛选、核实和把关,提高和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最后,新闻媒体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用的技术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因此,新闻媒体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来丰富报道形式,以增强观众体验,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推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报道等。新闻媒体须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实现内容互补,除了发布Vlog视频,还可以提供文字报道、图表分析、音频播客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三)IP化运作,裂变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通过发布Vlog视频来报道新闻内容,可形成传播互动的长尾效应。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下,新闻媒体发布相关时政新闻Vlog视频后,各类自媒体平台可进行转发,从而实现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二次传播。在IP化运作中,新闻媒体应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吸引观众关注并获得其认同。新闻媒体应通过打造主持人的个人IP,提升观众对Vlog视频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新闻媒体可以通过选用知名主持人或培养新锐主持人等方式,打造与Vlog视频内容相匹配的主持人个人IP。主持人可以通过与观众互动、分享个人经验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此外,根据时政新闻的特点与话题内容,新闻媒体可通过制作观众喜爱的系列节目,打造节目IP,其也可以根据观众反馈,选择受观众欢迎的话题进行内容制作。

在裂变传播过程中,为扩大Vlog视频的影响力,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制作有趣的内容,鼓励观众转发、分享,让他们成为内容传播的推动者。同时,新闻媒体也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算法和广告投放功能,将Vlog视频推送给更多的观众,并鼓励观众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观众参与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中。新闻媒体通过参与或发起一些话题挑战,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扩大内容的传播范围,或与知名自媒体博主进行联动,借助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时政新闻报道+Vlog”这一时政新闻报道形式。

四、结语

时政新闻具有专业性、严肃性与主流价值引导性。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媒体应用“时政新闻报道+Vlog”模式,旨在以Vlog视频形式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呈现,增强用户黏性,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通过应用这一模式,新闻媒体可精准定位观众需求,提高内容匹配度,在观众参与下增强自身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成建斌.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3(11):95-97.

[2]张晓娜.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2-09-02.

[3]戴炅杭.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转型途径[J].新闻传播,2022(16):128-130.

[4]赵娟.融媒传播环境下时政Vlog如何讲好新闻故事[J].传播与版权,2022(08):4-6.

[5]何秋红,王璐妍.从“Vlog+”到“+Vlog”: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路径研究: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例[J].电视研究,2022(04):29-31.

[6]杨亚初,陈俊.融媒传播环境下时政Vlog如何讲好新闻故事[J].传媒评论,2021(09):86-88.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如何促进纸媒破局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