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语文教师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打开他们的阅读思路,还能使其在自主阅读、合作阅读过程中提高综合阅读能力,形成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对此,为了使学习任务群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文章从基础、发展、拓展三个教学视角出发,阐述通过开展语言积累、自主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活动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改进研究”(立项编号:KTLXC2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正(197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建设路小学。
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开展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知识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探知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阅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表述、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更多阅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概述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以阅读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科学整合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合理应用语言技能进行表达,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习任务群教学更加突出自主、合作、探究三个主要的认知方式。语文教师要通过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群阅读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内容,使他们通过阅读多篇文学作品,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在语文阅读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一)拓宽文化视野
学生通过参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群阅读活动,能够进一步拓宽认知世界的视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基础性、拓展性语文知识,还能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了解地理、历史、物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培养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二)提升综合素养
学生通过完成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任务,能够形成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同时,能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文学素养等。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基础型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更重视对汉语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梳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积累更多的汉语基础知识,收获更多的阅读经验,进而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对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开展基础型学习任务群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知识,了解汉语构字、组词、造句的特点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使其感受到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认知与复述的能力,进而使其具备良好的语感。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和第6课《散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深度阅读这两篇课文,进一步感受其中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在积累语言素材的同时,提高创意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散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探究不同语言表述方式所带来的不同阅读感受。接着,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富有创意地表达,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良好的汉语语感。例如,在“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用两个“太迟了”强调对母亲健康情况的担忧,从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孝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反复修辞手法描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创意表达。
教师通过布置基础型群文阅读任务,既可以借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使其掌握多样化语言知识,形成较强的汉语语感,还能借此提升其基本语用能力,从而为之后的发展型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设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活动
在学生积累一定的基础语言知识,具备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之后,教师需要围绕第二层次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阅读、表达阅读、思辨阅读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与综合阅读能力。
1.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互动阅读活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重点在于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实用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知道最终的学习目的,并通过有效阅读从文章中获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1]。比如,通过阅读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寫作方法;通过阅读叙事文,掌握把事件交代清楚的写作方法;等等。实用性交流指的是针对现实生活情境或实际生活需求进行口语交流或书面交流[2]。为了提高学生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水平,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互动阅读活动。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的教学为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两则新闻报道,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学习这两篇文章了解消息的标题、语言、结构特点,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针对上述课程目标,教师可以以“播报身边的真实事件”为主题,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互动任务。首先,各小组成员需要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讨论并确定本小组的播报事件;然后,捕捉新闻线索,梳理事件经过,撰写采访提纲;之后,采访人物,整理搜集到的信息,撰写新闻稿件;最后,各组派一名成员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报道该事件。通过完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互动任务,学生既可以提升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又能扎实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2.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实践活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核心是审美创造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文美、韵律美来提高审美品位,尝试创作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为了实现上述学习任务群授课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课文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实践活动,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意境之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文学创作,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的教学为例。这两篇课文均体现了“如何用语言营造意境”的写作特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赏析式阅读,指导他们跟随作者的语言描述,探寻如何遣词造句才能营造优美意境,展现丰富的想象力,给读者带来较强的画面冲击力,再带领学生了解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鉴赏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创意表达任务,让学生运用所积累的优美词句和学到的写作手法,对某一场景或某個美景进行生动描述,使其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3.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理解活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提高他们的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水平。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思维的启发与培养,增强其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与批判性,使其具有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保持质疑精神,引导他们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其在深度思考与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3]。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和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为例。这是两篇议论文,作者采用提出论点、佐证论据的写作方法表明了自身的观点。对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增进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两篇课文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理解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让他们分别找出两篇课文的总论点和分论点。比如,《怀疑与学问》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人名言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其内涵是指人们在做学问时,必须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言论,要对所见所闻进行合理怀疑和深入思考,才能确定学问的真实性、科学性与正确性。而分论点为“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怀疑是新学说、新发明诞生的基本条件”。《谈创造性思维》的中心论点为“创造性思维对于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其引论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论包括创造性思维的三要素,以及人有无创造力的区别。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的论据进行思考探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提出质疑,表达观点。同时,教师还可鼓励班级学生展开深度讨论,辨析文中论据是否科学合理。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理性思想,还能促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质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
(三)开展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活动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种学习任务群阅读活动。
1.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整本书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整的书籍,逐渐建构不同类型书籍的整本书阅读经验,通过阅读摘抄、阅读思考、阅读分享等方式提升阅读能力[4]。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这篇文章为学生布置整本书阅读与分享任务。学生需要先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确定每天阅读的时间以及需要阅读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摘抄经典词句,记录阅读感想。最后,学生需要梳理阅读内容,总结阅读经验,交流阅读感想。整本书阅读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够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
2.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跨学科学习强调让学生综合学习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它们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跨学科阅读学习活动,设计多样的问题或任务,来达成这一目标[5]。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此部世界名著知识点涵盖面丰富的特点设计跨学科阅读学习任务。《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书中涉及生物学、物理学、气象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思考并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海底生物的种类,以及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构造?作者是否按照当时的欧洲社会背景塑造了尼摩船长的形象,其中是否有自身的影子?通过调动跨学科知识和资源解答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提升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的能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群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拓展阅读、阅读交流、阅读写作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更多的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新春.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2(36):66-68.
[2]陶忠胜.学习任务群模式下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J].中学语文,2022(33):13-14.
[3]陈家尧,蔡其勇.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77-80.
[4]韦存和.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的四个维度[J].新课程研究,2022(16):1-4.
[5]张倩.“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初中语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202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