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瑜
摘要:新时期,高校肩负着为民族复兴、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教学管理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找到合适的管理切入点,创新教学管理办法,确保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文章阐述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开展的方向及意义,分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性举措。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意义;创新举措
一、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开展的方向
(一)以人为本
新时期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应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坚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引领工作。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原则,高校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深刻地内化并吸收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与教学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与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例如,“以人为本”运用在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传统教学模式中人本化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学管理者强硬的管理方式难以起到明显的管理效果,且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
基于此,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高校必须创新管理办法,结合课程教学形式,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管理方案,引领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与成长发展中的能动性。
(二)柔性方向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多倾向于用强硬的态度与死板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教师及学生的行为,缺乏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不仅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探索热情,还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氛围压抑沉闷。
针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衍生出的弊端,高校应顺应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模式,用人性化的思维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教学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差异化,教师用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浸润、价值观引领等工作,使其在潜移默化的感化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自主自觉约束、规范言行举止,丰富人文知识与素养。
柔性的管理方式能够减轻制度管理带给师生的刚硬之感,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态度及理想信念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正确引导。这种柔性管理模式既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又能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一)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精细度
针对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存在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制度服从意识差等问题,教师应分析学生出现这些情况的底层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思维进行结合,提高教学管理的精准化、便捷化与实时化。
2022年11月17日,闽南理工学院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志愿服务制度,转变学生的志愿服务认知,提升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特召开“志愿汇”平台实操培训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学生对志愿者的定义、作用及意义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培养了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志愿汇”数据平台的运用能够使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便捷化,有助于规范学校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的水平。
(二)强化高校办学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高校要重视教学管理的作用,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教学管理网络化的机制,扩大教学管理的覆盖面,促进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落实。比如,高校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等,促进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开展。
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为了助力学校“双创”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推进,2023年5月24日下午,学校联合政府部门及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共同举办了“创在石狮,青年同行”创业主题宣讲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学校还举办了石狮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建签约仪式。
(三)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期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与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基于此,高校必须认真审视与分析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以及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计划与目标,不断优化校园文化与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人才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薄弱、政治觉悟不高等问题,高校必须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例如,为了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学习闽南先贤事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闽南理工学院于2023年1月16日开展了“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前往云霄将军山公园、威惠庙探寻明贤文化。学生通过探寻学习,不断感受先贤的精忠重节、崇贤尚德的精神及家国情怀,自身的思想道德、民族大义、人文素养等素质都得到了熏陶与提升。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举措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学管理思维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教学管理需求,高校必须转变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希望自己的诉求被看见,想法被尊重,因此教学管理者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柔性化的管理相结合,用春风化雨般的管理方式,消除学生对被管理这一事实的抵触心理,用一种学生能够感觉到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的方式去开展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学生的配合度会更高,自觉性也会更强。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根据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以此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切实引领学生的行为向着更加规范化、文明化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教学管理工作
首先,高校应向教学管理者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就教学管理与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与发展及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促进教学管理在高校体系的其他分支中得到落实。
其次,教学管理者要客观分析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积极创新与改革,通过转变以往单一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拓宽教学管理格局,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职业诉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工作。例如,针对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的学生,教师要融入匠人精神、“老黄牛”精神,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勤恳耕耘、潜心研究,争取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以此提高教学管理的人文性。
最后,在教学管理中融合校风校纪等校园文化,使广大师生正确看待教学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的一种引领,自主、自觉地配合并践行。
(三)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
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决定了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教学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管理能力,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创新举措,有效解决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基于此,高校要定期組织教学管理者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使教师能够学习优秀的教学管理案例,汲取有效的经验,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实践尝试。
2019年5月20日,闽南理工学院通知教学管理教师参与第23期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管理课程培训班活动,并明确在培训活动后进行培训考试,以检测教学管理教师的培训效果,这是提高教学管理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
(四)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
首先,高校应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建设教学管理网络平台。这种管理创新办法不仅能够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推进效率,还能够科学地将教学管理工作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其次,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数据的更新与保存。例如,高校整合学生在校的个人信息管理数据、教学信息数据及教学信息资源等,建立数据库,这有助于教学管理者随时随地提取所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高校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诉求。如学生在线上以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与教师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减少了线下交流带来的拘谨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五)优化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管理工作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对学校的形象和口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与评价。比如,高校可以定期对教学管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进行考评,实行优胜劣汰制度,还可以开通线上线下投诉信箱,鼓励师生积极反馈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及时优化,投诉信箱中反馈的问题将被纳入教学管理工作评价细则,作为教学管理评价的重要参考。此外,高校还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以此调动教学管理者的创新积极性。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高校教育办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应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教学管理和课程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仔细分析当前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创新优化策略,促使教学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人性化等方向转变。基于此,高校应不断增强教学管理在教育体系中的覆盖性,确保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实效性,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刘园,李军.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5).
[2]赵晨.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
[3]方敏,刘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9).
[4]王建明.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5).
[5]吕金宝.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5).
[6]刘旖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