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原创设计问题及趋势研究

2023-11-30 07:54卢成钢马艺琪赵浩天
设计 2023年21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

卢成钢 马艺琪 赵浩天

摘要:厘清近十年来中国原创设计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文章对CNKI中国知网中近十年来的原创设计类期刊进行定量分析。我国原创设计方面主要聚焦于设计底层能力、设计种类和设计创新方式三种类型的研究。目前该领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理论研究不够充分2.不能打造“中国原创设计”本地化概念。因此,“以人为本”原则的回归和设计学科的技术驱动是未来中国原创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原创设计 CiteSpace 理论研究 中国设计 困境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JO-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21-0078-04

Abstract:To clarify the dilemma of original design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CiteSpace literature analysis software,there i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iginal design papers in CNKI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in the past decade. Three main types of research in original design in China are design underlying capabilities,design types and design innovation approaches. Currently,there are two problems in this field:1.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2. failure to create a localized concept of "Chinese original design". Therefore,the return of the "human-centered" principle and the technology-driven design discipline are the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iginal design.

Keywords:Original design CiteSpace Theoretical research Chinese design Dilemma and trend

引言

中国原创设计近年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得到了极大发展[1],也因此,原创设计这一概念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张帅、娄永琪和郑宇洁(2021)建立了评估国家设计能力的“钻石模型”用来评估国家的设计能力,中国在该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属于唯一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模型设定,国家设计能力的强弱需要依托“支持性产业”,也即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的完善是中国原创设计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在我国具有一定规模,是我国原创设计发展的底层逻辑,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作过多讨论。

虽然整体向好,但在实践层面,中国设计尚不具备原创说服力。中国制造在过去几年一直被视为是对中国设计和制造业的轻蔑词汇,大量的抄袭和山寨也一直是国际所诟病的对象。在来自德国的“金鼻子剽窃奖”中,中国的产品连续三年上榜且排名十分靠前。宏观来看,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瓶颈期,面临诸如创新力欠缺、产品附加值不充分、核心生产技术不充分、信息化程度不足以及与多业态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可知,中国设计距离设计强国的原创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总体来看,依托国家政策和成型的知识产权体系,原创设计在中国逐渐有了较好的输出土壤,但是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基于此,文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对中国原创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希望梳理出具体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采用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可以清晰呈现学术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性,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关键词、机构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关键词间的联系可以了解到领域内的热点关键词以及其在不同年度的变化程度,以此可以了解某些关键词的关联程度,推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机构与作者可以推测该概念是否已经形成了核心作者群,以此可判断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通过工具的呈现,原创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数据可以得到整理,然后根据研究领域内的前沿和热点给出原创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数据来源

在CNKI數据库中以“原创设计”“设计原创”“创新设计”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范围设置为2010-2021;检索类型为“期刊”;文献来源设置为CSSCI、北大核心、CSCD;检索结果共得到文献6759篇。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文献来源领域属于设计学范畴,选择了轻工业手工业、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旅游、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7个学科领域,检索结果精确到2109篇。最后再次经过人工筛选,剔除通知类、快讯类、英文类、综述类等无效文献之后得到有效结果1238篇,确定能够覆盖国内与原创设计相关的大部分研究成果。

二、原创设计研究现状

(一)文献发文量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发文量的趋势图,可以了解原创设计相关的文献在时间线中的发展趋势和热度较高的年份。文章基于CNKI中国知网检内置的检索结果分析工具得到文献发布时间分布折线图,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原创设计这一概念2000年左右进入大众视野,从2010年至今共有3个研究峰值。原创设计自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开始吸引到学界的注意力,而在当时的中国,各种仿冒的名牌产品层出不穷,在《北京青年报》的官方网站上检索2000 - 2008年之间的报道,含有“山寨”二字的文章1033篇之多;而2008年作为中国山寨文化的“元年”,将“山寨货”“抄袭”等名词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国人自己的原创设计也开始受到重视。而进入2010年,学界对于原创设计的关注分别在2013年、2017年、2020年达到高位。其中2013年与2017年分别是中央发布《“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时间点,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关于原创和创新的研究数量激增;202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家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且强调了建成文化強国的途径包括了健全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推动文旅融合等多方面的措施。

对3个发文量高位的分析大致可知,在不同阶段我国原创设计的研究侧重和关注点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明确不同时期原创设计的侧重点以及形成原因,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下一个阶段发展方向。

(二)研究人员、机构与空间分布分析

本文分析了拥有“原创设计”研究成果的人员及机构分布状况,根据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原创设计重视程度较高的机构和地区,并且可以了解到核心研究群体是否已经形成,依此可以推断原创设计发展预期。通过设置CiteSpace的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和“机构(Institution)”,对文献进行作者和机构分析。

如图2所示,我国原创设计相关研究正在形成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核心的研究群,这表明我国原创设计已经受到学界重视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分析表明,“原创设计”方向的研究共有作者1911位,其中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有1683位,占比88.1%;发表2-10篇文章的作者有213位,占比为11.1%;发文10篇以上的作者有14位,占总体发文作者比重为0.73%。江苏理工学院的申明倩发文15篇,数量最多;华南农业大学的胡若曦、郭琼和林泽文分别发表13、14、12篇,是发文最多的团队。

自2010年起的1238篇文章内,作者所在的机构可根据发文量划分为4个区间,分别是发文10篇以上、5篇至9篇、2篇至4篇、1篇。

(1)发文量最多的清华大学有15篇的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多样,涉及平面设计、家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教育等,占总体研究比重的0.78%。华南农业大学有14篇相关文章,研究方向涉及家具设计和服装设计,占总体发文比重0.73%。中国流行协会发文、安徽工业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均发文12篇,研究方向为服装、家具、服务设计,占比相同,为0.63%.

(2)发文量在5~9篇区间的机构有武汉纺织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服装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江南大学、深圳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3)发文量在2~4篇区间的机构有141所。

(4)发文量1篇的机构有745所。

上述数据表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原创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有着领先优势;而在空间分布上,一线城市、江浙以及沿海地区的机构和作者发文较多,是原创设计领域发文较为活跃的地区。原因有三:1.一线城市以及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基础良好,便于机构和作者进行新型的课题研究和资源支持。2.沿海地区具有更加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学者能相对便捷地接收到外界新的思想。3.设计作为产出创意的实践型专业,在一线城市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量,而在二线城市以及之下的地区则市场较小。

因此可知,原创设计的发展依赖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在新冠疫情经济下行语境下,原创设计无论从研究人员还是市场需求上都受到了打击,可以预见其理论研究群体的规模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章可以得到某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以及前沿研究方向。将CiteSpace的Node Types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时间跨度(Time Slicing)设置为2010-2021,路径裁剪(Pruning)勾选“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与“修剪合并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绘制出如图3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其中节点为2096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为4794个,其中节点的年轮标记面积越大就证明与该节点连接的关键词越多,年轮有紫色边缘的节点中介性最好(即通过该节点与其他节点发生关系的次数最多),是核心关键词。以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创新应用、服装设计等关键词为中心的节点连线相互交织,交叉越密集,说明各交叉研究之间的关联性大。

表1是根据共现图谱整理的词频较高的Top20关键词图表。从中可知,创新设计、创新以及各个领域的设计是原创设计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语汇。但由于其属于前期检索关键词,因此不能作为分析依据。也就是说,词频较高的是服装设计、艺术设计、家具设计分类研究,可以认为在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和服装设计等设计单独细分领域对于原创有较高的重视程度。

在CiteSpace中繪制关键词突现图可以统计出重要关键词在不同时间的爆发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茶文化”(5.34)的突现强度最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在设计上结合的典型。“创新”(4.38)、“创新思维”(3.46)、“创新能力”(2.11)、“原创设计”(2.91)同属一个范畴,是设计的底层能力,受到强调较多,持续爆发时间较长。“传达设计”(3.94)和“造型设计”(2.38)相对是近年来受到关注较多的领域,这也解释了“茶文化”作为视觉和造型两方面可以共同作用的概念爆发值较高的原因。

关键词突现时间也可作为分析依据。从突现时间来看,突现词爆发的逻辑路径与我国2011年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上通过的“文化强国战略”不谋而合,通过建设底层创新能力到教学改革再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实践,是有明确路径可循的,表明了我国在原创能力的构建上大体遵循了国家战略与政策的安排,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CiteSpace中通过对数似然率分析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如图5所示。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为0.75,介于0-1之间说明模块结构较为合理;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大于0.7,为0.93,说明聚类信服度很高。

图中聚类成功27个类团,聚类研究重点大致分为3个种类:设计底层能力、设计种类、设计方法,整理关键词聚类结果后得到表2、表3、表4。

第一类是设计底层能力的研究,如表2。主要包括了#0创新设计、#1创新、#2创新思维、#13原创设计四个聚类,相关关键词有培养实践、艺术规律、艺术创作等。梁善(2010)从目前高校艺术创新教育的问题的入手,认为当代高校的原创思维和设计能力培养适合以研究所模式进行,该模式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与市场充分接触的机会,继而培养出重视原创的老师与学生,完成设计教育的升级[2]。曹鹏飞(2019)认为原创设计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原创不仅仅是最后造型的呈现,更体现在产品工艺、材料创新以及对于自身产品设计目的明确,需要设计师深入洞察用户需求,摆脱潮流和市场的桎梏[3]。章俊杰(2021)提出从人才培养和东方原创两个角度认识原创设计;首先要以“人”为本,要培养适应市场新需求的设计师,其次是对于中国原创概念的重视,认为中国设计师不能仅仅囿于西方逻辑,应该依托在地文化来探索原创设计并获得国际话语权[4]。

第二类是设计种类的研究,强调各个领域内的原创成果,如表3。主要聚类有#3家具设计、#4服装设计、#5包装设计、#9产品设计、#11工业设计、#12雕塑设计六类,涵盖了主要的设计种类,高频关键词有现代服装、感性工学、赛博朋克、视觉符号。服装设计对于原创性的要求极高,田苗和李俊(2014)对服装设计前沿方向进行了探索,认为智能服装是服装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利用这种学科交叉、技术互通的方式发展智能服装产品,对于军队作战服装、大众化潮流服饰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树立原创技术壁垒的重要方式[5]。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是原创设计的重要外化体系,王颖(2018)结合近年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热潮,提出文创设计原则;其认为文创产品首先要具备原创性,这是博物馆文创建立品牌标识和生命延续的前提,通过原创的方式才能打造有差异化的博物馆文化[6]。周杨、张宇红(2014)通过对人们情感的探知,呼吁人们不要忽视视觉符号以外的记忆要素,结论认为,感官记忆和行为记忆两种符号共同作用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唤醒用户与产品的情感互动[7]。

第三类是设计创新方式的研究,主要体现未来设计的趋势和方法论,如表4。主要聚类有#6传承创新、#7triz、#8ar技术、#14课程教学、#20社会创新5类。涉及的高频关键词如下:文化融合、服务设计、增强现实、跨界融合。张红梅(2019)将传统文化作为原创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其将“一带一路”中蕴含的“情感认同”拆解出来,认为将这种感情融入包装设计中才是中国原创设计的本色;作者基于这种理念设计了茶叶与月饼的包装,均采用新型视觉图形表达了传统文化[8]。罗仕鉴,邹文茵(2018)认为服务设计是未来设计的主要商业诉求,是引领原创设计的系统方法,因为服务设计相对于某一种设计而言更强调人本身而不是设计,因此在这种逻辑下诞生的设计更符合用户心智,是未来原创设计的底层逻辑[9]。林一、陈靖、刘越和王涌天(2015)从体验设计入手探讨了移动智能终端的设计方式,其认为良好的使用体验是产品设计的重要诉求,好的设计要在用户反复测试迭代下产生,而诸如增强现实(AR)的设计也应该在用户反馈基础上进行,而不是盲目追求科技堆砌[10]。柳冠中(2014)指出,在当前知识量特别巨大的今天,对于知识结构的认知尤为重要,而要建立适应时代的知识结构就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个人层面,将设计人才的培养纳入社会协作系统当中考虑;社会层面,则要求知识体系的整体优化、各色的人与学科协作交叉,用一种整体的思路去理解创新[11]。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
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民商法中信托制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城市营销中体育赛事选择的理论研究
小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