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君
摘要:作为钢琴表演的形式之一,双钢琴演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能够给听众带来非比寻常的音乐震撼。事实上,该种艺术形式要想呈现出较好的音乐效果以及表演效果,除了需要演出者进行默契的配合之外,还需要演奏双方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本文基于此,以Welford的模型图为基础,对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进行具体的阐释,并就相关实践进行分析,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双钢琴演奏的艺术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双钢琴演奏 心理调控 理论研究 实践分析
作为一种钢琴表演的形式,双钢琴演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主要借助两位表演者演奏对放着的两架钢琴。这种钢琴表演形式最早萌发于16世纪中晚期。事实上,在双钢琴表演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需要控制自身与搭档的和谐统一,还需要在表演的过程中突出自身的独特性。基于此,就使得演奏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自身演奏心理的调控,继而由此推动相关演出的艺术性的上升。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
一、双钢琴演奏心理学理论概述
事实上,双钢琴演奏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涉及到表演者的演奏技艺,还受到演奏者心理活动的影响。关于渗透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连锁反应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1]。
所谓的连锁反应理论,指的是在实际的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出者因为刺激引起反应,继而产生了演奏技能的连续性运动。该理论的出现主要解释了为何钢琴演出者能够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借助大脑进行作品的分析理解,从而推动实现了精准动作的反馈[2]。
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用信息加工解释运动技能。基于此,就使得该理论能够高效的解释钢琴演奏方面的问题。在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构建了Welford的认知模型图,具体内容见图1[3]。
通过这一模型图可知,双钢琴演奏的心理活动主要有感受、转换以及效应器三个部分组成。即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出者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到钢琴乐谱的相关内容,随着在借助器官意识、知觉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最后再由此进行演奏。
二、双钢琴演奏心理活动的基本认知
事实上,不同于钢琴独奏的艺术表演形式,双钢琴演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作性,因而其所反映的心理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于双钢琴演奏心理活动的基本认知,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共同感知
所谓的共同感知指的是演奏者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能够对乐谱上的音乐进行共同感知,继而由此将相关信息转移到大脑中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保的是两位演出者去感知同一个音乐信息[4]。
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演出者们往往会出现感知上的偏差,继而导致在演奏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事实上,这种偏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帮助听众去了解演奏者的个性,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导致演出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就使得演奏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相关作品的共同感知,继而在此基础之上,将演出者的个体进行统一。
(二)共同转换
在演出者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乐谱的感知,继而由此实现将乐谱转换成技能,帮助演奏者对于该作品进行全面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对音色、节奏的控制。再者就是在实际的演出过程中加强对于作品中的乐句进行理解,继而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演奏的速度、力度以及声部控制[5]。
所谓的控制,其内涵指的是注意的分配以及转移。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为了实现演出效果的提升,以及相关表演的准确性,需要不断加强演出者之间的注意力集中在演奏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一般而言,在实际的演出过程中,如果演奏双方能够将注意力进行良好的分配以及转移,其反应的控制将是十分有效的。
(三)共同利用效应器
对于双钢琴演奏者来说,所谓的效应器指的是演奏者在实际的训练以及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相关设备进行录音,并借助录音内容进行听觉反馈。事实上,效应器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类似于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演奏者对于自己的演出效果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推动相关演出效果的提升[6]。
总的来说,感知、转换、效应器这三个环节在双钢琴的演奏过程中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双钢琴音乐演出效果的提升,并促进演出者的相关技能的不断提升,实现演奏状态的合理调整[7]。
三、加强调控心理活动的措施
在了解了双钢琴演奏的心理活动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出者只有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有效控制,才能够实现双方心理活动的高度一致以及协调,继而由此实现相关作品演奏效果的提升。关于调控心理活动的措施,笔者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累感知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双钢琴表演的演奏者经常一起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继而在此过程中实现心理活动的高度一致。此外,相关的研究表明,音乐的欣赏以及表演活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人的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继而由此帮助演奏者在实际的双钢琴演奏活动中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8]。
对于人类自身的感觉的研究可以得知,人类的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都是借由外界的刺激而形成的。基于此,就使得双钢琴表演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借助共同的外界感官刺激,继而实现双方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积累类似的感知经验,继而由此推动双方心理方面的高度一致以及和谐。
此外,对于钢琴表演者而言,其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听觉感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是帮助双钢琴演奏者去理解相关的音乐作品。基于此,就使得双钢琴演奏者在共同欣赏以及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能够高效的促进双方的感知力,诸如听觉、视觉、触觉等。除此之外,其在实际的欣赏以及表演的过程中增强感受的共同性[9]。
(二)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实现共同转换
事实上,在实际的双钢琴演奏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演出者的注意力的分配以及转移,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其内心活动的转换。
一般而言,在实际的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常常表现为多样性。基于此,就使得双钢琴者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共同控制演奏中的呼吸、力度、声部层次、音色、踏板等因素,继而在此基础上实现音乐表演的效果达到1+1>2。
在这一过程中,双钢琴表演者在实际的注意力分配过程中,需要首先加强对于自身的关注以及对于搭档的倾听。此外,在平时的表演、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角色互换,继而实现共同转换。所谓的角色互换指的是表演者在熟练掌握自己的乐谱之后,再互换乐谱进行演奏。事实上,这种方式的实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演奏者对于对方声部的了解以及把握,继而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能够实现心理控制的高度统一以及和谐,继而由此推动整个演出效果的提升。
(三)激起效应器活动并及时进行听觉反馈
在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相关的演出者将指定的音符弹奏出来,还需要其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对于音乐演出的实际效果而进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相关表演效果的不断提升。一般而言,在进行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相关的表演者不仅仅需要对自己的表演状态进行掌握,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于合作者的关注。在日常的训练工程中,需要演奏者通过录音训练的方法,加强对于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继而由此实现相关问题的解决,推动演出效果的不断上升[10]。
四、结语
事实上,双钢琴演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需要相关的艺术人员加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继而以此实现双钢琴演奏表演的音乐效果以及表演效果的提升。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双钢琴演奏心理学理论概述、双钢琴演奏心理活动的基本认知以及加强调控心理活动的措施。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措施落实,我国的双钢琴表演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音乐效果以及表演效果,推动我国艺术表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Zhang Xiaolin.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of the double piano performance[J].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and performance),2015,(01):148-150.
[2]王燕鸣.双钢琴教学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23-128.
[3]马晓鸥.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对高师钢琴表演专业教学之启示[J].艺术教育,2013,(04):78-79.
[4]胡扬吉.探幽析微、索新求变——《音乐探索》“而立”之年随感[J].音乐探索,2013,(04):3-12.
[5]黄伊娜.反思、设计、建构——音乐学院音教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2):156-160+193.
[6]朱力.中国现当代钢琴作品研究——1999-2009年全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述评[J].学理论,2011,(33):157-159.
[7]杨和平.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读解与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01):46-58.
[8]杨丽珠,方乐乐,许卓娅,沈悦.音乐学习对幼儿学习品质的促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56-63.
[9]林子.拓宽钢琴教学的视野——在高师钢琴课中开设多样化课程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11):58-59.
[10]汪义晓.卓然有立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08)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下:“十五”阶段)[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02):177-18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