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业
摘要:文化遗产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意识逐渐的提高,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组织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却仍然处于起步的状态,尤其是中国。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剪纸艺术为例,首先,对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以及当前发展现状作简要的分析,然后对剪纸艺术如何实现数字化保护给予意见和建议,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的保护和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剪纸艺术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作为我们祖先曾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代表了其所处时期先进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后世进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以及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给予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传统的展出方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关于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有限的投入对于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收效甚微,等等。
一、剪纸艺术的简介
(一)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艺术在历经波折后,被成功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剪纸艺术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但是,剪纸艺术真正意义上出现却应该在汉代。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剪纸艺术的出现、发展和普及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到了唐代时期,剪纸艺术内容和运用的材料变得丰富多样。“祭春”这一风俗一直被延传下来。到了宋代,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制作纸扎的民间作坊和相关工艺品开始增多,而剪纸图案也开始普遍用于装饰工艺品和生活器皿上。在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则开始走向成熟。而发展到20世纪的今天,剪纸则主要是被人们应用于用于婚庆、节日以及家居装饰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同时还有观赏价值,主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融合后,现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蔓延,所以,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对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对此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2004年,我国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从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幕正式拉开。在政府、学术团体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取得有效成绩的同时,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剪纸艺术的保护意识
在科学、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由于受到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影响,导致了群众对于剪纸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及其保护措施并不强烈。特别是对于我国剪纸艺术比较盛行的地区,很多剪纸手艺高超的艺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门艺术,他们只是简单的将其作为维持生计的手段和工具,他们担心其他人会抢他们的饭碗,所以,对于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始终坚持着“不外传、不收徒”的原则,而这些具有精湛手艺的老人,终究会渐渐的老去,而新一代的人对于此项艺术所呈现出的又是完全陌生的状态,所以,这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都是极其不利的。
2.群众了解剪纸艺术的方式受限
剪纸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通过走访调查群众后不难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大部分群众中,只有30.1%的群众知道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知道此项艺术的途径也仅仅是通过电视媒体以及书本,而对于当前不定期开展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展等大型展览会,大部分群众由于受到时间、金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是无法参加的。因此,作为群众,能够全面的了解到此项文化艺术的途径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对于此项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宣传中,民众所展现出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高涨,甚至可以说是表现出相当冷漠的状态。
3.政府对于剪纸艺术的资金投入有限
从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对于剪纸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并且已经从中央财政资金中加大拨款力度扶持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但是就其收到的成效而言,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而地方财政部分,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工作中,不但不去投入,甚至有部分的地方政府官员还会对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下放的资金进行克扣。因此,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若想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可能性较低。
二、剪纸艺术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保护和传播可产生一定的利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点。
(一)基于“虚拟交互式”的剪纸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新的传媒手段的发展,则使人们对于“虚拟现实技术”所能带来的真实感与趣味性的体验更加注重。如何顺应当前时代及其科技的发展趋势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个性化的需求,是传统的剪纸艺术想要在新的时代及其文化背景下进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对于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在数字化领域中己经得到应用,浙江大学彭冬梅的研究课题“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中,从大批量剪纸团中挖掘出剪纸最基础的元素符号,创建剪纸基础元素库、剪纸符号库、剪纸图案库,剪纸艺术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同从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系统的适用方法等角度讨论剪纸艺术设计软件的组成及其效果形式,为软件统的创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基于Coreldraw件的VBA开发完成了剪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Silhou ART 1.0。那么假设将这些剪纸艺术的元素,如剪纸纹、剪纸工具、纸张等元素用虚拟现实技术来代替,设成虚拟交互式的剪纸操作系统,用户通过这一虚拟交互系统,可以完成现实中的剪纸流程。在虚拟交互式的纸系统当中,虚拟的操作工具代替真实操作工具,虚纸张代替真实纸张,用户可以体验到不用真实的剪、刻刀也能创作出剪纸作品。这一虚拟操作过程操作简单,完全避免了真实剪纸的复杂性。
(三)“虚拟交互式”剪纸系统的具体应用
作为剪纸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虚拟交互式”剪纸系统,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剪纸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播。当然,它可以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只有选择合适的应用领域,才可以让其对剪纸文化艺术的传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当前,各中小学校对于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的教育手段是开设剪纸艺术赏析课程,采用此种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的进行讲解,学生盲目的接受,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到剪纸艺术的真正魅力,所以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了解剪纸艺术。如果将“虚拟交互式剪纸系统”与教学相结合,这样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剪纸的过程进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剪纸所带来的趣味,同时还可以对剪纸艺术产生兴趣,这对于我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作为人们了解剪纸艺术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剪纸艺术文化的展览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出:剪纸艺术的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剪纸艺术的现成作品等,而作为游客,在去博物馆进行参观时,却不能亲身体验到剪纸的操作过程。而游览的过程通常又是乏味和枯燥的,所以将虚拟交互式的剪纸系统融入到博物馆的展览中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这样游客可以通过虚拟剪纸系统感受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剪纸文化。从而打造出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宣传剪纸艺术的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结语
剪纸艺术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它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样也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于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当前,中国剪纸艺术正处于传承保护和发展结合的特殊时期,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剪纸艺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如何保护好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成为了全社会、政府以及民间传承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时机,进一步完善我国剪纸艺术的形式,这是新的历史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而将传统的剪纸艺术融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中,可以赋予剪纸艺术新的文化内涵,运用计算机采用虚实相间的数字化的方法,通过虚实的结合,来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以及人物内心愿望的这一做法,虽然操作的形式并不复杂,但是其中蕴含的包容量和传播能力却是十分巨大的,这是传统的剪纸艺术所不能比拟的,也是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卓么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8):226-227.
[2]彭冬梅.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文化遗产,2016,(01):47-51.
[3]陈俊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以剪纸艺术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5,(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