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玢
从现在执行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和近年我省中考试题来看,“科学探究”被列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综合实践,拓宽课堂空间,以弥补现有课程教学的不足,并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各种形式(如观察、调查、假设、实验和讨论交流等)的探究活动(包括课外及课堂上的探究学习、探究教学),以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以课题组成员及学校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实施。
课本的实验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探究性学习则引导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展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所以探究性的学习与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思维的发散性。对提出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这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例: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纯净水和自来水。
二、结论的不确定性。指解题是可以根据视角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得到不同的结论。
三、过程的探究性。解题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自己制订解决方案,因此需要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条件的不对称性。包括解题条件不充分,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补充条件或进行讨论,或者解题的条件过多,可以利用不同的条件进行解题。例:选用简单的仪器和操作方法来闹市取空气样品,并用实验证明比山林中空气样品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浓度高。
五、知识的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评价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情境的模拟性。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题目情境模拟现实、科学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利于联系生活、科技、生产和社会。例:试设计实验证明为什么不能用铝锅长期盛放食醋?
那么教师应如何开展实验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选择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知识开展探究
课堂教学中选择探究性实验学习的内容要依据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我们目前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化学学科中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按如下过程进行探究:(一)提出假设;(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三)进行实验探究;(四)得出结论。上述探究性实验学习虽然花费了比过去多的时间,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轻轻松松进行思维,学生那种“小科学家”的成功和自豪感溢于脸上。
二、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究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故探究性实验学习的内容除选择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外,教师还可结合实际,选择与初中化学知识有关联的内容,鼓励学生开展探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和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 、科技、生产、环保等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科学,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提供多样化的探究学习内容,注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亲自体验、手脑并用,应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参与探究性学习,实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