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认同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功能分析及建构

2023-11-29 15:18陈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

摘    要:教育认同理论和资助育人体系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契合点。发展型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应包含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立自强的意志、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同的能力、目标意识、诚信品质等方面。从教育认同理论的视角,高校可从多个路径构建完善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关键词:教育认同理论;高校学生资助;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2-0019-03

一、引言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高校资助工作中奖、助、贷、勤、补、免的经济资助体系已较为完善,资助育人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难点,但目前,各高校还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方法的研究。对学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完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真正实现育人目的。

二、教育认同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涌现了很多流派,统称为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理论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重视学习成果,强调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需求的满足,对高等教育中学生事务领域的实际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其中就包含教育认同理论。

A. W.齐克林(A. W. Chickering)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期间的跟踪研究,提出了教育认同理论,指出了学生人格发育的七个“发展矢量”(以下简称“矢量”),分别是:发展能力、管理情感、从自立向相互依赖发展、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构建身份认同、树立目标及信仰、培养正直品格[1]。矢量包含方向和大小,七个矢量表示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方向和层次,这些矢量不是严格地按照顺序发展,而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一个层次的实现为其他层次的发展提供支撑,七个矢量互为基础,在各个矢量都得到发展时候,整个体系才会更为稳定及融洽。教育认同理论从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对于如何通过教育规划,搭建良好的大学环境,帮助学生发展提出了建议。教师可以结合七个矢量的发展,搭建更加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

(一)发展能力的矢量

A. W.齐克林认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大学阶段具有重要地位,是首要发展技能,包含智能、体能和人际能力。这一矢量的重要因素是能力感,能力感是对自我能力的意识,这种意识是自信,即相信自己可以应对挑战。

(二)管理情感的矢量

A. W.齐克林指出,要承认情感的存在,并且认真感受它、认识它、接纳它,适当地表达它,进而下意识地去控制它,即能够在遇到生气或伤痛时控制情绪,抑制冲动。情绪的有效管理是指能够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并同别人分享积极的情绪,产生更大的幸福感。

(三)从自立向相互依赖发展的矢量

该矢量包含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独立。A. W.齐克林指出,要培养大学生相对自立的能力,增强情绪和行动的独立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到依赖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自己和恰当地与别人相处很重要。

(四)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的矢量

该矢量建立在发展能力矢量中处理人际关系技能要素的基础上。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指对别人的容纳和尊重差异;另一方面是和别人形成親密关系。高校里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观念碰撞明显,而高校要培养学生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需要对不同的观点、文化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五)构建身份认同的矢量

构建身份认同有很多构成要素,包含对自己外在的接纳、对自己性别和性取向的接纳、对自己内在的了解、能处理别人的反馈及自尊等,也称为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

(六)树立目标及信仰的矢量

学生要培养目标意识,并能够对内在、外在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深思熟虑后确定目标,还要将目标细化成阶段性计划,即使遇到反对和困难也要坚持。发展目标不仅包含职业目标还包含生活中其他积极的目标。

(七)培养正直品格的矢量

文章所说的正直一方面是基于人性化和个人化价值体系的正直,承认尊重个人及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是诚信,指的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格,平衡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三、教育认同理论和资助育人体系的契合点

A. W.齐克林的教育认同理论是基于美国学生个体发展和模型得出的,七个矢量的内涵阐释也渗透着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然而,即使理论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依然可以在其中找到共性,这就要基于我国的国情,立足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实际,找到其与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契合点,指导资助育人体系的建构。A. W.齐克林的教育认同理论与我国高校的资助育人体系的契合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

教育认同理论和我国资助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都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人才,同时在根本目标的指引下,追求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的实现最终有助于达到根本目标。我国资助育人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作为根本目标,具体目标则是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诚信感恩品德、自立自强的品质及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学生。这些工具性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认同理论从7个矢量切入,这7个矢量的实现就是具体目标,最终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全面的个体。追求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统一就是两者的第一个契合点。

(二)教育方式:受教育主体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交互

教育认同理论把培育内容分为七个矢量,不仅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还注重心理、性格、交往、意志、道德等非智力方面的培育。要使学生做到七个矢量的整体发展,需要两个层面的互动,一是外部环境,二是主体环境。外部环境就是社会环境、校园学习生活环境等与学生相关的环境。主体环境就是学生与教师、同学的内在沟通和交流。A. W.齐克林强调,高校环境能够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高校可以向学生传达价值观,对学生起到指引作用。学生与教师、同学间的互动是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的重要途径。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实现个体与教育环境和他人的积极互动。资助育人不仅强调资助,更强调育人。因此,在给予受资助对象经济帮扶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其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提供其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给予更多心理、情感等内在的关注,支持他们学会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受资助对象主动进步和发展。受教育主体与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交互的教育方式是两者的第二个契合点。

四、教育认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功能分析

发展型资助育人不同于仅仅从经济上帮扶的“输血型”资助,而是更尊重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造血型”资助,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帮助学生形成较完全的自我认同。教育认同理论提出,个体发展需要七个矢量的发展,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往往存在不同的个体发展困境。因此,在教育认同理论视域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应包含以下几个功能。

(一)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认同理论和资助育人工作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摆脱贫困,阻隔贫困的代际传播。能力一般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技能等,大学期间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时期。资助育人体系涉及心理认知、学业提升、职业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帮扶计划,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经济状况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困难恐慌或对现状和境遇的不满情绪,而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往往不会主动表达情绪或以恰当的方式缓解不良情绪,然而不良情绪的挤压会引发其心理问题。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包括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助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地沟通交流,并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认识和适当表达情绪,提升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

(三)培养自立自强的意志

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奖、助、贷、补、免多采用“无偿资助”模式,从经济上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但是单纯的无偿经济资助在育人方面有利有弊,学生可能产生“等、靠、要”的心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扶贫的同时更重视扶志,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资助的同时,培养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改变命运的决心和毅力。

(四)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经济状况影响,内心较敏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多表现为胆怯,“他们在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全球胜任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教育认同理论将大学阶段作为个体人际交往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学生之后的职业发展影响很大。资助育人工作通过有意识地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创建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帮助学生打开较为封闭的心理状态,提升学生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能力。

(五)培养自我认同的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和生活环境的影響,更容易出现困惑、迷茫的情况。一方面,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易使他们更加关注物质条件,自身物质条件的匮乏容易使他们不自信;另一方面,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会传输给学生,使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心理焦虑。这些都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我认同的偏差。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一对一或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及外界环境。

(六)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有改变现状的意识,目标意识比较强,但也有一些学生思想消极,自我成长规划意识薄弱,缺乏主动竞争意识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扶贫的同时强调扶志,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通过团体辅导、面对面谈话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目标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规划大学生活,树立发展方向和目标。

(七)培养诚信的品质

教育认同理论认为,正直是做为一个公民的重要品质。资助面向的群体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受助学生的诚信问题息息相关。个人诚信问题,“即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正在逐步完善,未来将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公民的社会行为”[3]。家庭经济情况认定和奖助学金评选都追求公平、公正、公开,提醒学生遵守诚信,不弄虚作假。高校应开展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建立监督机制,弘扬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基于教育认同理论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路径分析

(一)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探索针对个性化差异的资助方法

学生因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素质差异。A. W.齐克林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出了教育指南,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放弃批量化资助育人模式。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还存在认定识别精准和资源分类精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这就需要探索个性化帮扶方法。高校可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研、后勤数据分析等方式,掌握学生的现状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建立贫困生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坚持因材施教,开展不同类别和层次的资助育人活动,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精准资助工作效能。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强化“助人+自助”的双轮驱动帮扶体系

资助育人作为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认同理论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应做到助人铸才,努力实现“扶困”与“扶志”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A. W.齐克林强调,要注重开展提升学生责任感和参与性的活动,如荣誉评选活动,促进学生认知和价值观发展。资助育人工作可通过开展自强之星评选展示活动,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挖掘和宣传自立自强典型,通过朋辈教育,影响和鼓励更多的学生自立自强。

(三)抓好育人效果落实,搭建“三全育人”的资助育人保障机制

要实现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构建完善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建立保障机制。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重视资助专职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资助工作探讨会,沟通交流学习资助工作案例,鼓励资助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开展资助工作研究,解决育人难题,实现全员育人。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及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均有相关制度,但是资助育人方面的制度较少,为提升育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连贯性,高校需要结合学校特点,在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就业能力提升、学业帮扶、品格塑造等方面制定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最后,要重视过程监督与再评估。高校应建立监督机制,强调资助材料要存档,资助资金去向要公开透明,同时,要开展常规性的调查,了解受助学生对于资助育人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优化资助育人体系。

六、结束语

教育认同理论对于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认识和建构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前,资助育人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探索针对个性化差异的教育方法,强化“助人+自助”的双轮驱动帮扶体系,搭建“三全育人”的资助育人保障机制,提升育人实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参考文献:

[1]  弗洛伦斯A.汉姆瑞克,南希J.伊万斯,约翰H.斯苏.学生事务实践基础:哲学、理论、教育成果强化[M].游敏惠,王凤,刘存伟,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32.

[2]  金峰,王腾飞.深化发展型资助育人成效的机制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6):154.

[3]  顾雁飞.基于“志智双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75(1):55.

收稿日期:2023-03-29                                                          修回日期:2023-09-19

作者简介:陈琳(1991—),女,河北邯郸人,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基于教育认同理论的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0SJB0128);2020年南京审计大学高教研究课题“基于教育认同理論的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0JG028)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以宿舍为阵地的“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