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研究

2023-11-26 05:12文桂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精准教学小学数学

文桂芳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定教”理念成为教学主导思想.而基于学情分析展开教学,是“以学定教”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文章践行“以学定教”理念,以低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在搭建“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循环框架基础上,先说明学前测验、课前访谈等学情分析方法,后论证紧扣知识“生长点”、尊重学生特点、聚焦知识“障碍点”等教学手段,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分析;精准教学

如今,“以学定教”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学定教”能够克服按照教师主观意愿教学的习惯,能够依据学情确定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紧密监控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教学针对性,让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让每一名学生都达到最优的发展.

一、学情分析概述

学情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本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课前学情分析,一般是为课堂教学做相对精准的准备,以了解学生对新课的认知程度为主;课中学情分析,多是为精准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以便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应对学生生成的差异化问题,以关注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反应为重点;课后学情分析,通常是为明晰教学成果,为改进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以确认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为核心.由此形成的“学情分析循环框架”,对實施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

(一)课前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找准教学切入点

首先,教师应选择“学前测验”和“课前访谈”方法,创造课前学情分析契机,打开走进学生的通道,了解学生对新课的认识程度.

1.学前测验

应用学前测验方法,教师可以基于新课知识点设计一些预习类问题,进而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与方法,了解学生“已知”“能知”“未知”三种认知状态.其中,“已知”代表学生已经对新课形成的认知;“能知”代表学生对于某些内容,通过一定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更清晰认知状态;“未知”代表学生尚未形成的认知,能够揭示教学重心.例如:

预习1 如图1,你认为哪些图形是角,在其下方括号内打?.

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可以将“图形①”“图形③”准确判断为角,几乎不存在将“图形②”判断为角的情况,可见学生对角具有一定认识,拥有比较高的“认识角”起点.但是对于“图形④”,部分学生会因其符合角“尖尖的”特征,将其误判为角,可见学生已知“角”,但是对角的认识尚不完全.

预习2 比一比图2中的角,哪一个更大,为什么?

学情分析 虽然小部分学生可以准确说出图2中角的大小关系,即∠2>∠1>∠3,但是关于“为什么”,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述清楚,甚至有些学生说:“看上去感觉是这样的.”这说明学生可能只是在凭感觉判断角的大小关系,对“角大小的判断方法”处于“未知”状态.

教学策略1:紧扣知识“生长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学生学情基本为:已知角的特征之一“尖尖的”,未知角的全部组成要素,也未知角大小的判断方法.教学要帮助学生从“未知”到“能知”,必须利用其“已知”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所谓知识的“生长点”,就是学生依托现有水平,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所需要的知识支持.学生只有在“已知”状态下,逐步达到“能知”境界,脱离“未知”困境,提升“已知”水平,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在学生已知“角的尖尖的”基础上,重视“角的概念”“角的特征”“影响角大小的条件”等内容,循序渐进地讲解相关内容,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2.课前访谈

课前访谈也是重要的学情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要求教师建立分层抽样思维.比如,依据对班级学生数学水平、智力类型、学习习惯、认知风格等学习特点的整体了解,将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随后,在每一层,选出2~3名学生展开访谈,至于访谈话题,可参考如下思路:

话题1: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和数字.你认为,图形和数字的学习,哪一个更难一些?

话题2:学习的时候,你更喜欢自己思考,还是和其他人一起讨论?

话题3: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你一般是怎样处理的?

学情分析

话题1:由于图形学习具有更高抽象性,而小学二年级学生普遍处于具体逻辑思维习惯,缺乏抽象思考能力,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数字知识.但是,多变的图形具有更高趣味性,学生对其感到好奇.

话题2:部分学生符合“场依存”特点,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他人的帮助,喜欢在交流讨论中学习,也有部分学生符合“场独立”特点,享受自主解除困惑的乐趣.

话题3:多数学生勇于面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具备解决问题的良好态度.但也有少数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策略2:尊重学生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图形与数字学习的兴趣倾向,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确认学生是否喜欢独立思考,或者习惯于依赖他人,了解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智力类型.这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特点.教师应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特点,按照各层学生共性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努力让教学活动符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为精准教学提供稳定支持.

(二)课中分析,持续关注学生

其次,教师应随着教学的推进,在课中进行学情分析,在根据课前学情分析结果确认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学生课堂各环节的表现,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中教学策略.下面,选取几个教学镜头,说明课中分析的具体逻辑.

【镜头1】角的原始认知

出示图3,设置问题情境:这是从图形王国带回来的四个图形,但是它们的上方都被一张小纸片遮住了.你们能通过露出来的部分,判断出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梯形、五角星、长方形、圆形.

教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點?

学生:前面三个图形都有尖尖的角,圆形没有,圆形是圆圆的.

教师: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1:角是尖尖的,两条线连着的地方就是角.

学生2:不对,角的两条线都得是直线.

学情分析 通过学前测验,可知学生对角的特征尚未形成准确认识,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再次引导学生展现自己对角的原始认知,在学生间制造矛盾冲突,使其认识到自己对角的特征认知的盲点.而这,也是学生参与“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活动,应最先扫清的知识“障碍点”.

教学策略3:聚焦知识“障碍点”

教师应聚焦学生知识“障碍点”,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其理解角的概念,梳理角的主要特征———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组成的图形,两条直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它们的交点是角的顶点.

出示图4的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角由抽象的数学图形转化为实物,学生可以先近距离观察角,再相互交流,最后发现:剪刀张开后的两侧刀刃是直线,三角板每个角相邻的边都是直线,红领巾角的两边也都是直线,化解矛盾冲突,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有效学习.

【镜头2】角的数学形态

出示图5,再设问题情境:观察这些图形中,它们分别有几个角?

学生:长方形有4个角,平行四边形也有4个角,三角形有3个角.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角一样吗?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长方形的角都是一样的,好像是直角,平行四边形……

教师:那三角形的角呢,它们和长方形的角哪个更大?为什么?

学生:长方形的角大,因为……

学情分析 扫清“认识角”的障碍后,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形成角的数学形态,基本能通过观察讨论,准确理解课件所呈现的数学中的角.但是,学生依旧不够了解角的大小关系,不清楚判断角大小的数学方法.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以“认识不同种类的角,比较角的大小”为重点.

教学策略4:锚定知识“重难点”

重难点1:认识不同种类的角,区分角的大小关系.

认识不同种类的角,是区分角大小关系的重要基础.为使学生准确区分角的大小关系,教师可以使用钝角、直角、锐角三角板等教具.

第一步,将直角三角板固定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其直角部分,与学生一起讨论直角两边的垂直关系.第二步,出示钝角三角板,将钝角的一边与直角三角板其中一条直角边对齐,使钝角三角板覆盖在直角三角板上,让学生直观感受直角与钝角的区别:钝角比直角大,钝角的两条边距离更远.第三步,以相同的方式,将锐角三角板与直角三角板放在一处,介绍锐角三角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发现锐角比直角小,锐角两条边的距离更短.

学生借助三角板区分不同类型的角,能够通过显著对比,明确钝角、直角、锐角大小关系,意识到“两边距离”是影响角大小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板书写下小结,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板书小结1:角有钝角、直角和锐角.钝角比直角大,锐角比直角小,钝角也比锐角大.

重难点2:了解影响角大小的因素,比较角的大小.

对应学生观察所得板书写下“小结”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观察过程,追问:钝角、直角、锐角边与边的区别是怎样的?角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代表什么?

学生1:钝角的两条边距离更远,锐角两条边的距离更短.

学生2:角两边之间的距离越远,角越大;角两边之间的距离越小,角就越小.

教师:角两边之间的距离,也叫作角的开口.所以,角的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教师可以在学生展开新的思考,尝试表述观点后,补充讲解“影响角大小的因素”,并借助数学语言,书写如下板书,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角大小的影响因素”知识点.

板书小结2:开口越大的角越大,开口越小的角越小.

教学就此告一段落,在课中持续分析作用下,有序扫清学生认知障碍,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课后分析,及时跟进学生

最后,教师可以课后测验为载体,设计课后学情分析.其成果与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学情分析成果形成一定对比,便于教师把握教学成果,确认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知识系统缺陷,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抓手,也是及时跟进学生,拓展、延伸、巩固课后学习指导的重要参照.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测验内容可设计如下:

任务1 观察下列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你认为是角的图形对应括号内打?,不是角的打?.

任务3 分别画出一个钝角、直角和锐角;分别画出一个比图8这个角还大、还小的角.

学情分析 任务1、任务2,学生准确率可达90%以上,少数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在任务3中,学生基本能画出钝角、直角和锐角,并通过准确判断已知图形中角的开口大小,画出更大、更小的角.不过,也有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出现了一些失误.前者有望达到更高一级的认识水平,而后者,需要继续巩固学习.

教学策略5:掌握知识“延伸点”“巩固点”

课后作业具有巩固等功能,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是持续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常用工具.教师既可以在作业中安排巩固性内容,也可以设计延伸性问题.

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学情分析研究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以“课前—课中—课后”为基本逻辑,让学情分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构建“学情分析—设定教学策略—实施精准教学—学情分析”循环系统.一线教师可以参照文章中课例,落实以学情分析为指导的精准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逻辑结构.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创新策略[J].学苑教育,2021(26):37-38.

[2]郑真真.巧用学情分析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9):93-94.

[3]林萍.定位学情,精准教学———小学数学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J].学苑教育,2020(14):55,57.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精准教学小学数学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