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3-11-26 20:34周颖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周颖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科学探究精神、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这便对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两方面出发,阐述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原则,并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引 言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在于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在于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与实践中形成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单项的知识传输,而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

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提出,能够促成小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升级,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意识的形成.

2.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

科学探究精神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树立创新与创造意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

3.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问题解决能力是新课标以及核心素养所指向的最终目的.落实新课标任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思想,该思想既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导向,也是新课标对于教学所提出的长期性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要遵循生活化原则,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2.自主性原则

自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双减”过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更是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自主能力也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自主性原则,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3.综合性原则

新课标强调了一项新的教学要求,即建立学科关联,实现学科的有机整合,实行“跨学科”教学.该要求的目的在于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加强学生与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课堂价值,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遵循综合性原则,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建立教学融合的切入点,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立足更加全面的领域深度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乐于接受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以趣促学,构建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在该原则下,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學、实践教学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攻克数学难题的信心.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一)强化运算教学,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即数学感知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于数字关系、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的敏锐程度.数学学习的要素与基础条件,除了思维能力,另一项便是数感.与思维一样,数感同样是学生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之一.运算是培养学生数感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为例.该练习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顺序与算理.比如,教师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3+7×(5+2);5+5×(6-3).

如此,通过基础性的运算练习强化学生四则运算能力.还可以逐渐提升难度,如

判断题:

3+7×(5+2)=3+7×5+2( )

5+5×(6-3)=5+5×6-5×3( )

算式变换题:

3+7×(5+2)变换;5+5×(6-3)变换.

如此,通过题型的变换锻炼学生对于数字的灵敏度.此外,估算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并且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使用途径更加广泛.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某校组织教师与学生一同参观博物馆,一张博物馆的门票是12元,师生加起来一共43人,带500元够用吗?在该问题驱动下,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方法一,先估算购买43张门票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再与费用总数进行比较;方法二,先估算500元够买多少张门票,再与人数比较.

强化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字的特点、运算的规律、数字之间的联系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灵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要素,对于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皆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思维的活跃度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为了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教师可以增强问题情境中问题的矛盾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师可以设立如下问题:请找出下列数字的共同之处,并试着提出你分析到的结论:15,21,27, 33,36,39,45,66,129.

经过验算,学生发现该组数字的共同点在于皆能被3整除,于是纷纷尝试提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个位数为奇数都能被3整除;

结论二:个位数为3,6,9都能被3整除……

接着,教师又列出如下数字:11,13,25;26,23,49.并提问:“第一组数字个位数都是奇数,它们能被3整除吗?第二组数字个位数分别为6,3,9,它们能被3整除吗?”如此,学生则需要推翻自己的结论重新思考与分析.在新一轮的分析中,学生发现:15由数字1和5组成,1+5=6,6=2×3;21由数字2和1组成,2+1=3,3=1×3;…129由数字1,2,9组成,1+2+9=12,12=4×3.

由此得到新的结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为“3”的倍数,则可以被3整除.

矛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从假设、猜想、分析、验证、质疑、再猜想、再验证的一系列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站在更多角度,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品质与素养.

(三)开展教育游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赋予数学课堂趣味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学习活动.教育游戏即以游戏为形式,以教育为目的开展的一种娱乐与严肃并存的游戏教育方式.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既能改善传统数学课堂的单一与枯燥,又能避免学生过渡沉溺于游戏中,造成学习重点的偏颇.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不同,设计开展多样性的数学教育游戏.

游戏名称:地雷大战;

游戏内容:乘法口诀表;

游戏目标:强化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

游戏方法:教师提前准备若干小纸团,每张纸团打开后上面有一道九九乘法算数题;教师随机将纸团掷向学生,被击中的学生打开纸条后,需要在3秒之内说出算数结果;如果3秒内没有说出,纸团“炸弹”则会“爆炸”.

教育游戏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独特性,使学生爱上数学,保持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以更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构建自主课堂,树立合作探究意识

自主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合作能力是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与发展的必备能力,探究意识是发展学生创新与创造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必不可缺的意识与素养.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怎样滚得更远”的实践活动课为例.

1.分组

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科学、合理,即让每一个小组的水平与能力持平,比如6人为一组,则需要搭配一名学优生,两名中等生以及3名学困生,如此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

2.设立问题任务

任务一:探究“角”与平面的关系;

任务二:猜想角度数与物体滚出距离的关系;

任务三:完成“小球实验”并得出结论;

任务四:联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问题.

3.自主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针对任务一、任务二进行讨论,初步拟出可能性结论.如:角度数越大,平面倾斜度越大,物体滚出的距离越远等.

4.实践探究

小组相互合作,一人定角度数,一人固定坡面,一人抛球,两人测距离,另一人观察与记录每一次的实验结果.

(1)材料准备

乒乓球一枚,木板一个,垫板若干,量角器一个.

(2)实验过程

测量角度分别在30°,45°,60°,90°时,乒乓球滚出的实际距离,反复多次实验.

(3)分析数据

计算和对比不同角度下乒乓球滚出距离的平均值.

(4)得出结论

角度呈45°时,乒乓球滚出的距离最远.由此推翻最初的猜想.

5.自主讨论

在得出结果之后,联合生活实际,讨论现实中角与平面关系的利用现象,如滑滑梯等.

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自身认知、背景、经验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思维上的差异,从而能够相互学习,汲取他人优势,充实自身认知,并在不同观点的讨论中发展自身思维.

(五)实行跨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都指向了“育人”目标,即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的共同提升.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要求,建立学科融合,实行跨学科教学,从而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本节课与传统文化、美术、信息技术以及语文学科相融合.

1.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货币、传统圆盘瓷器、传统团扇、苏州园林中的洞门以及拱桥与水面拱桥倒影形成的景观等.通过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强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在学习完圆的知识以及掌握画圆的技巧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设计一款圆盘或团扇,要求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与创造能力.

3.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圆盘或团扇的图纸样本设计出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图纸,在Scratch编程软件中将其设计成电子版,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学生可以自创一句诗或两句四字短语与自己设计的图案相呼应,如“阳光温热,未来可期”等,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创作能力.

跨学科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既丰富了数学课堂内容,又给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新课标目标紧密结合,教师应开展生活化、自主性、综合性的教学,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创新与创造等综合能力.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分层教学、游戏教学、自主教学以及跨学科教学等方式,以灵活、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探究意识等,从而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各个层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科学探究精神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仍需努力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目标,推動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伟,周萍.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课程导向: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2(05):23-26,57.

[2]杨秀春.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J].天津教育,2022(29):183-185.

[3]钱焱.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智力,2022(28):60-63.

猜你喜欢
新课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