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芳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显著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内容,明确阅读和写作的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显著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1. 优化教学资源
读写结合能将阅读、写作融合起来,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尽快更新和优化教学手段,重视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语文教学资源不应被限制在教材、教辅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从网络上搜集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读写结合的要求搜集更多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延伸其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这不仅可以发挥教学资源的育人作用,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帮助其积累语言情感表达、语言知识、谋篇布局的重要途径;阅读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灵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掌握多样化的写作方法和学习技巧。写作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谋篇布局能力和思维能力。从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逻辑混乱、错别字较多的情况,也经常会出现写作跑题的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有待加强。
优秀的写作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阅读量,积累充足的生活经验。它并非简单套用写作模板,而是要在灵活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等将作文主题充分呈现出来。在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经典文章,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语言組织能力,使其能在写作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提高写作逻辑性。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加顺畅、灵活地表达个人观点与情感。
二、读写结合导向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措施
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为了尽快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功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视频资料,让其在观看视频、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素材、获得灵感,为接下来的写作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1. 创新复述,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认真筛选的,其中蕴藏着艺术美、语言美、思想美、哲学美等,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展和延伸其知识面。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文本复述是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文本复述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如精简复述、全面复述、创新复述。创新复述是指学生能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大胆想象、创造的方式合理延伸文本内容,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复述方式。在以上三类复述方法中,创新复述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还能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赏析文本,再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复述。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与钱塘江相关的纪录片,与学生一起欣赏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利用直观、生动的自然景观激活其学习欲望。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回顾纪录片的内容,再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全方位感知语言文字之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完成课文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现场的一名记者,思考在直播中如何向观众描述壮丽的钱塘江大潮。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从听觉、视觉上真正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色,还能获得更加多元化的想象素材,也能获得多元化的创作灵感。在创新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还能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延伸课文,训练想象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鼓励学生续写课文内容,借此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完成《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通常都会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并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如果你来续写故事,是否会给小女孩一个更好的结局?如果小女孩进入了天堂,将会遇到哪些事情?如果你遇到了小女孩,你会对她说什么?续写故事不仅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还能掌握更多书写童话故事的方法,在迁移内化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在学生续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学生一起欣赏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续写的故事或制作的动画视频,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思路。
3. 联系生活,增加内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使其在生活中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日常生活。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日常生活,搜集和整理更多信息化的教学素材,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猫》后,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阅读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活跃课堂氛围后,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感人的画面,再鼓励学生利用“爱还可以是……”进行造句。在视频和绘本的帮助下,学生纷纷开始进行创作。有的学生说:“爱还可以是大雨天妈妈给我送的午饭。”有的学生说:“爱还可以是辛苦工作后照顾我的妈妈。”信息技术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情感的影响下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读写结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帮助其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4. 经典写法,迁移应用
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积累知识、获得技能,但需要借助实际写作进行迁移应用。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系统总结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再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读写训练活动,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深入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顺利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实现训练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该篇课文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反复的写法,描写了老屋帮助老母鸡、小猫、小蜘蛛等的故事,并呈现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节。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绘制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其能快速地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思路。在每个学生完成各自思维导图的设计后,教师可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并且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其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是否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评选出最佳的思维导图,并由此确定接下来的写作思路和方向。为了让学生逐渐熟悉并学会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配上相应的文章框架,让其能在日后更好地进行写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还能显著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其保持充足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复述、训练想象、联系生活、迁移应用,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