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楠楠
阅读教学是通过师生不断对话的形式,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平台,即在文本实践中构建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思想的表达,从“表达”着力,探寻阅读策略之径。
一、基于阅读文本,表达思想内涵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想要将阅读文本内容完美概括后再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回答那些问题时,学生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将文章划分开来。例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特殊句式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该特殊句式所在的段落以及上下文语境,联合汇总,结合上下文以及通读后的经验在心中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教师会引导他们进行指向性表达的训练,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于文本阅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对于《走月亮》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便发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个特殊句式,它多次频繁地出现在该篇文章当中,巧妙地将文章串联了起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关注“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并提出相关问题,例如,这句话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了哪些地方等,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与此同时,教师结合这句话出现的位置,组织学生通读相关段落,例如,第一次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是在第三自然段,“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通读之后,教师提问“我和阿妈是去哪里的旅途中走月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基于学生的观点进行判断评价,同时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需基于文本的主要内容,抓住其中的特殊句、重难字词等,将阅读文本划分成不同的板块,逐个击破,再将零散的知识内容聚集在一起,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篇文本。
二、围绕文本内容,准确表达内容
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更加鲜明形象,通过口语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将聆听者未见的事情通过讲述者自身语言的表达呈现出来,而且讲述者在讲述时的语言需经脑海中的内在逻辑组织起来,继而在其自身想象能力与内在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将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传达给聆听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理解的阅读文本通过转述的方式表达给家长、朋友等聆听者。这一方式既能极大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潜移默化地利用表达所需的逻辑能力来进行文本阅读。
例如,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策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将这篇课文分为“概述”“详建”“转述”三个板块,在进行“转述”的板块时,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表演火神与普罗米修斯,充分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同时让他们依据课文中已讲述过的内容,利用转述的方式组织语言将故事描述出来。学生以不同视角及不同人物代入表演,进行对课文的转述,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理解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决心。学生在文本故事的语言描述背后,聆听人物各自内在的声音,感受作者寄蕴其中浓厚的思想感情,在感受文本意蕴的同时提升自我的表达能力,再通过表达能力的提高来深入理解。
在这一案例中,最重要的是强调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阅读之后自觉进行表达,再通过文本转述的方式加深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
三、把握表达形式,表达条理有序
文学艺术往往能够激发阅读者内在的情感波动,引发其心灵的共鸣。当朗读者声音洪亮时,往往是情绪激动的表现;当其声音低弱时,表达的则是低落的情绪;朗读者兴奋时的声音往往是嘹亮的,抑郁时的声音则是低沉的。不同的情绪特征会引发不同的声音质态,用不同的声音质态也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利用这一特性,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首先让其明确阅读文本的感情基调,通过文本的情感带动声音形式,以声音传达作者的情感,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使表达更加有条理,从而真正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深刻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深切情感,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文章通过一系列排比句,将作者的情感蓬勃展现,学生朗读时的声调也越发激扬悠长,教师引导学生从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在写这一段时所要表达的感情,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对文本的充分理解。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声音的特质,通过其朗读时的声音表达情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相互碰撞,彼此交融,进入文本的世界,走进人物与读者的内心,以此达到阅读艺术的审美境界,提升自身阅读思维能力。
四、课内课外并重,丰富表达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课堂表达的重要性,重视他们的自主表达,自己只是起解释引导作用。教师将课堂的主体返还给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时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表达中探寻问题的根源,以此来体会阅读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海的女儿》一文时,课文仅仅节选了其中的一段,讲述的是王子结婚后小人鱼的痛苦内心,课前教师便引导学生分组排演,在课堂上进行故事情节的现场表演,任意选取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进行演绎,让学生通过重现故事内容的形式,体会领悟人物内心的悲伤。教师让学生课前阅读该故事的全文,课上让他们自由地表达与讨论。教师设置“如果小人鱼告诉王子真相,那么故事最终会如何进行?”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不管问题的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教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讨论与思考,表达自我思想,通过对文中矛盾冲突的讨论与表达,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悲剧意蕴。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强化语文课堂阅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运用课内课外阅读并重的实施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表达,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其表达形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当中的内容以及所要传达的思想,举一反三,以此来提高其语言阅读能力。
结束语
阅读与表达相辅相成,同频共振。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建构起合理有序的教学桥梁,让两者相辅相成,以“阅读”去助力“表达”,也要以“表达”促进“阅读”。教师只有学会不拘一格地创新课堂,把握学生阅读规律,循序渐进,才能让两位“双子星”同频共振,让语文阅读课堂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