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荣
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面对着本校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爱劳动、多动、依赖家人、有时无法及时控制情绪等现象,我通过多次与家长交流、调查、研究分析,了解到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以外,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养态度也对其有影响,有的家长对待孩子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或者出现让老人看护照管、家长缺乏科学的指导,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一片茫然无助等,都容易造成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帮扶行为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培养模式。
一、班级开展家庭心理辅导,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指导家长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密切相关。于是,我留住家长脚步,每周利用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给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家长接纳自己的孩子,孩子出现问题要多想办法解决,并通过分析案例,让家长树立自信,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找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与家长进行探讨。促使家长与孩子简单交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达到孩子喜欢与家长交流的程度,家长也能更进一步进行家庭心理辅导。让家长在家期间,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快乐,多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同时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老师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
二、建立家校合作联盟
经过讨论与协商,与家长建立合作联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每天在家里干家务,每天可获得一个小笑脸;自己的书包整理好、衣服穿好等内容,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可以每天奖励一个小笑脸;累计到30个小笑脸,可获得奖励(让他挑选买一件喜欢的小物品等);遇到突发事件,应控制情绪,协商解决,不能解决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一周内表现良好,老师给予奖励一个小笑脸。通过与家长的紧密配合,每个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在不断地朝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
三、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某种情境,疏发、宣泄压抑的情绪,以减轻或消除心理负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很好地适应环境。我利用班里的“心情调色块”栏目,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反馈出来,以便我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心情调色块”分为“开心”“一般”及“苦恼”三个板块。我看到有的学生在“苦恼”板块中的留言,如“我心情不好”“我很苦恼”等内容时,我及时找他谈心,帮他出出主意,情绪不稳定时,就给他鼓励和支持,并教给他一些疏导不良心境的方法,如自我暗示、书写发泄、运动发泄等等。一段时间后,学生渐渐喜欢上了“心情调色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够不急不躁,愿意把烦心事告诉我,让我帮忙协助解决。班级中营造友爱、合作、互助的集体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
四、与其他老师合作,共同教育
发动其他任课教师,全员育人,与其他老师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家校合作方案,让其他老师对每个学生上课、作业等的良好表现,及时鼓励、表扬,赏识闪光点,并以一天最多一个笑脸的办法进行奖励。最后进行班级汇总,对学生实施物质奖励。
五、给学生施展能力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
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担任某个职务,施展自己的能力。比如:于某学习能力强,读书读得非常好,我让他每天负责学生的晨读,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徐某喜欢劳动,我让他当班级的劳动委员,负责教室的卫生,并指导帮扶其他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些的学生进行练习劳动;王某喜欢体育,我让他当体育委员,组织学生日常的训练项目,在近期参加的趣味运动会上投篮项目他得了全校第一名,其他学生们也对他刮目相看。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责岗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面對着班级中智障差异不同的学生,我没有放大学生的缺点,而是放大了学生的闪光点,因为消除一个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困难得多,与其在矫正学生缺点中困难重重,不如让学生在表扬、鼓励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行为也会慢慢消失,学生在一个悦纳的氛围里逐渐成长,也会越来越努力,越来越阳光,只要运用智慧和方法,每个学生都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