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也是实现民族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德育导向价值。
一、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属性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留存记录在典藏古籍中,如史记、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还存在于国粹文化中,如京剧、书法、剪纸以及节气等。其中,既有先人的智慧、风俗、生活习惯及三观,例如:富国、法治、兼爱、仁义、亲民、爱国等主张,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形成了“价值惯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教育从来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通过逐渐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并反应在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德育方面,强调教育的有效性与实践性。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下的立德树人,首先施教者应是一位品行高尚、具有人格魅力的“道德榜样”,是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授道者,才能在一言一行中为受教者诠释德育的真正内涵,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修养,并将这种素养体现在行为中。其次,只有推动德育的实践,才能使施教者进行授课的反思与方法的优化,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与效率。最后,实践性德育有助于养成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其铭记优秀传统文化,展望新的航程。
二、理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间的关系
在教育领域中,立德树人一直是其根本任务。尤其在新形势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树立社会正气,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道德基础。现代教育中的“德”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德”的发展与延续,是对自我价值观、行为准则及民风民俗的继承,如果将这二者割裂开来,德育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育的实施应回答“要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人”应当具备君子之心,内心既有高尚的道德,外在應有端正的行事风格。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准则、树人思想,也是现代教育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养分。故此,教育要培养出怎样的人,其根本也是源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发挥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倡导发挥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方式。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其核心和根本也是以自我道德的提升和自省作为教育的中心,重视主体的人格完善与认知的发展,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中,使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成长。这与当代的分层施教、个性化学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正是这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净化及自我提高的树人方式,促进了立德树人的全面实施。
三、掌握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连接
新形势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在筑梦、追梦的过程中,确立文化自信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这里的文化包含着五千多年历史中先人智慧凝结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道路的革命精神。在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中,应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赋予青少年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相融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理想社会的憧憬,也是无数仁人志士所毕生追寻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万千儿女的心之所向。在百年前的民族危机中,近代史书写了中华儿女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最终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更需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时,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理念相融合,以增进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制度理解与信仰的坚定性。
(三)依据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相应的教研体系
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深入融合,应建立完善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体系。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培养相结合。以立足于促进学生高阶段学习、成长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视角实施价值观引领,使学生走近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主动性,并能够深刻解读先贤的教育主张、被其高尚的人格所感染,使其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还可开设专门的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选修,为其终身学习奠基。
(四)着眼立德树人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为此,构建立德树人的良好校园风气非常重要,也是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周活动,或开设国学课程,例如:诗词、书法、国画及戏剧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与桥梁,运用信息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途径。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其个性化发展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育人以及立德树人的一举多得。
总之,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实现立德树人,应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创新应用,进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推进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其民族自信心,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以及正确的政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