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兴趣”到“导策略”

2023-11-22 18:21黎孝江
关键词:暗示性桑桑草房子

黎孝江

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张祖庆在《导读课的重要使命》一文中提及,“导读的使命就在于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喜欢阅读一本本陌生的好书,进而自主地、投入地反复阅读”。

然而,导读课的目标如果仅仅是“导兴趣”,则完全没有必要花上四十分钟的宝贵时间,三五分钟或者二十来分钟,足矣。我以为,导读课的核心任务在于“导策略”,即通过试读精彩片段,让学生掌握阅读这本书的某一方面的策略。导兴趣,相当于把儿童领进“阅读的天地”;导策略,则相当于教给儿童“亲近文学”和“感受文学”的方法。后者,最为重要。

下面,试以《草房子》的导读为例,谈谈如何实现从“导兴趣”到“导策略”的嬗变。

一、《草房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曾多次获奖的长篇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及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草房子》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预测,让阅读妙趣横生

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曾说过:“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們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的确,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预测——验证的过程。尤其是阅读侦探类或者悬念小说(电影),就是根据书籍或者电影的线索,结合生活经验,不断预测的过程。这样的预测阅读之旅让人十分难忘。

在整本书阅读中,预测阅读是一种高级阅读策略。在阅读策略系统中,完整称呼是“预测与推论”——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文章观点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和验证。可以说,熟练地运用预测的策略,让阅读像探险一样有意思。

预测具体的策略是什么?

看封面预测、看目录预测、看内容提要预测等都是常见的预测策略。除这些以外,我还想介绍下面四种预测策略。

(一)根据暗示性语言预测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根据开头暗示性的语言预测阅读,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

长篇小说的开头,在整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相关人物以及重要线索。而且,很多长篇小说往往在开头有一些暗示性话语(如《草房子》的第一章),这些话语往往暗示着故事的走向,预示着人物的命运。抓住这样一些暗示性的开头,大胆预测,美好的阅读之旅便悄然开启。

我们在执教《草房子》时,就是让学生在细读开头的基础上,捕捉重点信息,然后根据暗示性的语句“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一些出乎意料的怪行为是一贯的”,去预测桑桑的其他古怪行为。从学生的课堂发言来看,他们是能够抓关键词句,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的。

(二)根据生活经验预测

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阅读,更能让学生形成通感,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是文字和读者的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阅读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启动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阅读,又是预测的重要策略。

《草房子》导读课中,可以设计“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环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参与预测“自由快乐的桑桑还会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吗”。学生们就会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大胆的预测。在这样不断预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作者安排情节的高超手法,有了更为鲜活的体认。预测阅读的价值,在于预测本身,而非结果。

(三)根据上文重要信息预测

预测,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依据相关的线索和信息进行。因此,导读课上聚焦“根据上文重要信息预测”,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根据《草房子》文中对“可恶的秦大奶奶死后却有那么多人送葬的原因”,进行大胆预测。实践证明,学生所预测的种种困难,和原文几乎如出一辙。有了这样的预测,他们再次阅读这本书时,容易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根据情感线索,预测故事结局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情感走向和情节脉络,根据前文的情感铺垫和已有的线索,去预测故事高潮或结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预测阅读策略。

在执教《草房子》中,桑桑生了重病,很多人关怀他,他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以此让学生们预测桑桑的结局。同时,教师借助视频,感受人情之美,师生被深深卷入,情感达到新的高点。这时,再让学生走出文本,根据书的情感走向和已有线索,让学生预测大结局,就那样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学生不同的预测,印证了预测阅读的魅力。

当然,一般情况下,学生充分预测之后,教师不要当堂公布真相。越是想知道结局,越不告诉学生,导读留有悬念是最好的。

三、导读课的其他阅读策略

除了的“预测阅读”策略,导读课还可以渗透以下阅读策略。

连结:书中相关内容之间的连结、这本书和另一本书的连结、已知事物和新资讯的连结、书和生活的连结。比如,将《蓝色海豚岛》和读过的《鲁滨逊漂流记》连接。

视觉化:将文字图像化、情境化。比如,导读《十岁那年》,让学生给诗句配插图。

启动先备知识:在阅读之前首先回忆与文章有关的知识,例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写作意图等,使头脑中储存的已有知识被激活,处于备用状态。比如,阅读《十岁那年》,可以先对越南和美国战争进行大致的了解。

统整:将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比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梗概,做一份鲁滨逊漂流地图。

……

其实,很多阅读策略,都是可以在导读课中渗透的。当然,导读课只是阅读的启动仪式,教师切不可将阅读策略教得过于深奥、过于理性。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渐渐地把学生带进一本又一本美妙的书中。

一册在握,展读之间,激发阅读兴趣,运用阅读策略,带领孩子们赴一次精神的华宴,师者引领之趣,怎一个“乐”字了得!

猜你喜欢
暗示性桑桑草房子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象征主义下的对于《幽谷睡者》的新解读
想飞的草房子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草房子(节选)
对明示性语法教学与暗示性语法教学的再认识
爱着草房子
男女间最易让人浮想联翩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