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下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探究

2023-11-16 17:42颜琼玲
高考·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单元整体教学高中历史

颜琼玲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广大教师教学中愈来愈注重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当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于课堂之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对史料实证素养高度重视,认识到目前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从而以有效策略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下培养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高中历史;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历史课程要求,也与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编排相契合。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就当通过不断学习,让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让自身的教学能力足以推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充分汲取历史史料实证素养,丰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内在文化气质。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效利用历史教材

随着教材版本的变化,不难发现,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各个单元都呈现了同一个学习主题。因此,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利用历史教材,也能够令学生对同一个历史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形成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主观意识,充分发挥新编排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育人

价值[1]。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将同一单元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地组织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面对高中历史课堂时,有更加积极的参与热情,可在教师的点拨下,将历史知识与技能充分吸纳,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中。

(三)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历史学科的价值,让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知识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形成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产生学习热情时,便会大大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

二、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其运用原则

(一)内涵

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是指对所获取史料的辨析能力,常常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和观点论证的形式呈现。于单元整体教学下培养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可令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二)重要意义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精准地把握历史事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各种与之相关的史料,如文献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新闻资料等,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有效掌握如何利用这些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的辨别、分析、评价与总结,帮助学生在高效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准确地把握整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意义,以此全面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深度和质量。其次,高中历史教师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思维,促使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清晰地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目的、价值等内容,让学生实现对历史现象的深度解释,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在增强学生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稳步提升与切实发展[3]。

(三)运用原则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要遵循“适量”原则。适量,指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史料数量应当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践中,教师若给学生提供过多的史料,不仅会极易导致学生由于“接触内容过多”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压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历史素养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难以理解。教师若给学生提供的史料较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相对局限,甚至出现偏颇,从而对学生的理解造成阻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史料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进行“适量”提供。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原则。适度,指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史料内容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与初中不同,虽然兩个学段都是讲“一样的故事”,但是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更为深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若给学生提供过于复杂的史料,则会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若给学生提供的史料过于简单,则无法发挥出史料的价值,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研究依旧浅显。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进行史料的“适度”提供。

最后,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合”原则。适合,指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史料应当与学生要研究的问题相契合。例如,在引导学生研究某一朝代的文学成就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此阶段的文学巨著、绘画作品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在组织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献资料、视频资料,让史料与学生所要探究的历史问题相吻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4]。

三、单元整体教学下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对新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高中历史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若要培养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应基于教材中单元学习主题,搜索史料;能够创建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做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求深化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优化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效果。本人结合自身从教实践,以《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为例,提出对单元整体教学下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应用思维导图,厘清学习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所要接触到的知识综合性较强。若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极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难以实现培养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在深入研究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建思维导图。先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厘清单元重点,再引入相关史料,鼓励学生展开阅读,以便学生事半功倍地汲取史料中的知识养分,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的导入阶段,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分别为学生介绍各个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其中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主要讲述的是原始社会时期和夏商西周时期;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主要讲述的是东周时期;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主要讲述的秦朝时期;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主要讲述西汉与东汉时期。通过按照时间顺序创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相互关联的,为学生能够分析史料、进行合理的解释奠定基础,初步培养高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5]。

(二)引入相关史料,提出合理问题

当学生完成史料阅读的任务后,应有对史料的深入思考,才可以汲取史料实证素养。高中历史教师作为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应主动根据所引入的相关史料,设计符合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合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将学生的大脑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下推动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

开展。

在引导学生对《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做出分析后,可让学生初步厘清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可根据各个课时的内容引入史料,针对第一课,可就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引入史料,对学生提出问题:“奴隶社会形成、发展与繁荣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针对第二课,可就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引入史料,如: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针对《战国策·秦策一》提出问题:材料中的商君是谁?是哪位秦国君主任用他并支持他变法?他的变法对后世政治体制有哪些影响?加强对人民管理的措施是什么?令土地合法化的措施又是什么?针对第三课,可就秦朝由兴盛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引入相关史料,如:针对“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提出问题:《史记》的作者是谁?材料中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对后世分别有什么影响?针对第四课,可就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引入相关史料,提出问题:“这些政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然后,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为学生创建开放的、自由思考的学习环境,期望学生以活跃的思维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单元整体的核心内容,充分汲取史料实证素养。这样,通过根据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以及对学情的了解引入相关史料,提出合理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同时倡导新课标中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为顺利开展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三)合作探究问题,深化历史理解

合作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策略。在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高度认识,从而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史料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环境中各抒己见。再对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进行恰当指导,以深化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充分达到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优化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

目的。

在学生对《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中相关史料深入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学习重点对相关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后,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相应创建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先抽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结果,判断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知识的程度,再将学生合理划分小组。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合作交流本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的史料内容,共同探究史料中的问题,由此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环境。之后,教师将教材学习重点与史料内容做综合分析,按照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对其展开精准指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认识中华文明走的是“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独特发展道路,增加学生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交往的史实的了解。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史料问题,学习单元整体知识的感受。这样,在合作探究问题的策略下授课,使得课堂具备浓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充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切实达到优化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整体学习评价,推动学生进步

学习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以来逐渐被引起重视的课堂环节,经实践表明,针对性的课堂学习评价,可大大助推学生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面对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就学生学习史料的能力展开评价,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获取史料中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史料实证素养,最终实现推动学生进步,提高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

比如,在完成《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后,为促进学生史料实證素养的进一步培养,教师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出发,进行教学反思。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其做出精准评价。最后,为学生设计整合学习内容的作业,希望学生在巩固复习中得到进步与发展。通过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做评价,助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单元整体视角下培养高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需要教师对单元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对相关史料有深入的了解,还要熟知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实际学情、兴趣特点、年龄等特征,创新更多如应用思维导图、引入相关史料、合作探究问题、整体学习评价等优质策略,使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有充分熟悉,拥有研究史料的基本能力,并形成可以交流的话题。同时让学习评价事半功倍,按照预期教学目标,不断优化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储剑.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统编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讨[J].新课程导学,2022(6):53-54.

[2]张掌印.高中历史大单元整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22(1):79-81.

[3]许巧香.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2):195-196.

[4]熊敏.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5]黄晓燕.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20(5):43,45.

本文系福建省“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单元问题式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1-360)。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单元整体教学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