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萍
“双减”视域下,义务教育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义务教育体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课程,与劳动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它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双减”视域下,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应体现人文性、实用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性等特征。本文探讨了“双减”视域下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以供参考。
一、“双减”视域下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特征
“双减”视域下,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人文性。乡村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多来自乡村,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元素。教师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乡土文化,可以使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认同感,对建设家乡产生抱负情怀,进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文情怀。
二是实用性。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要贴合实际,立足乡村特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家乡和大自然,以达到全面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是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因而在学习中的收获有所差异。教师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是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如果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就无法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与作用。因此,教师应保证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中,实践性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五是地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双减”背景下特别强调的新课程,它必须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课程开发应体现地方性。此外,正是因为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资源具有地方性特色,所以它与其他地区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开展形式具有区别,从而能够彰显不一样的色彩与生命力。
二、“双减”视域下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做好教师课程资源开发
“双减”视域下,教师在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做好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源头把好关,为学生设计、开展更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综合实践课程。例如,在开发教师课程资源时,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及教育眼光直接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所以,不仅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学校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更要提高重视程度,对在校教师进行专项教育培训,并在完成理论培训后开始实践培训,形成“培训—实践—培训”循环模式,助力小学教师创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较大区别,它更开放、更综合、更富挑战性,与教师个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具有直接关系。学校可以将一人研究发展为多人合作研究,组织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讨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变得更加顺畅,实现知识串联、资源共享。“双减”政策的落地执行,为乡村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指明新的方向,同时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照亮前行之路。乡村教师可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立足学校教学情况,主动开发教师课程资源,为学生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利用校本课程进行资源开发
在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利用校本课程进行资源开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存在的,它在我国已有二十余年的开展历史,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效。虽然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设计理念、开展权限、实施目的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形式与校本课程相似,二者皆以学校实际为根本,以学校课程安排为目的,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关联。因此,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辅助开发,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全面照搬应用,应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与价值。
乡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多与乡村环境和乡村特色相关,与其他地区的校本课程有着明显区别,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时,应体现地方性和特色性。例如,校本课程主题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乡村文化做起”,教师利用此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可以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个设计理念入手,开展“探寻乡村文化,学习、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思考具体活动的开展形式与开展内容,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强调育人价值,以此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做好铺垫。此外,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资源与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误会,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在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有侧重和选择,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利用家校共育资源,落实家庭课程资源开发
家校共育资源对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感恩父母、关爱亲人,为将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指明方向。但因部分乡村小学的学生家长长年在外务工,在家校共育资源利用过程中,经常由于学生监护人的缺失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若要利用家校共育资源,必须保障家庭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首先,学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需主动做好家校共育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工作,要加强教育宣传,尽可能多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加家校共育资源利用研讨会,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革新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對于不能到校参加的学生家长,学校也要及时沟通,组织教师做好家访工作,确保所有学生家庭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其次,学生每日在校时间有限,课余时间主要在家中度过,所以教师在利用家校共育资源时,必须向学生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解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乡村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大部分的资源都与家庭资源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利用家庭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家长的相关情况,利用家长的职业背景、家庭教育经验及其他家庭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实践活动,启发学生在家庭实践活动中延伸思考,总结家庭实践活动经验,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四)做好开发整体规划,重视乡村课程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虽然与校本课程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本质有所差别,所以在研究、开发课程资源时,应以全新视角分析,做好课程资源开发整体规划。同时,由于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乡村学校的学生,所以要重视乡村课程资源开发。
乡村小学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时,应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对所处区域的资源和教育特色进行调研分析,如所处地区有什么特征,气候、风土人情等有什么特别之处,当地是否有特殊的教育资源,等等。在完成这一轮地方资源调研后,学校需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与认知特点,将这些本地资源合理划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开发乡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还需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水土文化資源。例如,乡村小学的地理环境资源丰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综合实践活动,在植树节带领学生进入种植区域植树;在春种秋收时节带领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感知劳动的价值。此外,在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小学所在地区的现代化资源也逐渐变得丰富,如图书馆、农业生态园,乡村小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注重创新课程资源开发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参与主体,一切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以服务学生为目的的,在探索教师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及乡村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策略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应在分析乡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点及学习需求后,围绕这些内容,创新课程资源开发。例如,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明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再如,教师可以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方式,为学生提供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会与平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多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即使教师给予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也会受课程约束而无法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因此学校应重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至课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自主分析、自主体验,获得更加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此外,乡村学校在开发创新课程资源时,必须重视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在明确“双减”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结语
“双减”视域下,开发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学校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应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立足学生,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做好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立足乡村学校实际,利用校本课程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家校共育资源,落实家庭课程资源开发;做好开发整体规划,重视乡村课程资源开发;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注重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总之,乡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乡村小学和教师应不断总结课程经验,探索更多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中心小学)